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牙周炎与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2-07~2014-03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疾病防治中心及妇女健康中心随机选择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妇女和牙周健康对照妇女各10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正位腰椎和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拍摄下颌骨数字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骨骨高度、测定牙槽骨骨密度;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之间的差异。牙周检查包括牙周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分析各骨密度测量值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有98例和96例完成了全部检查,两组妇女在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指数、基础疾病情况、烟酒史、绝经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牙周炎组妇女股骨颈、牙槽骨BMD测定值,下颌骨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妇女的腰椎、股骨颈、牙槽骨BMD与下颌骨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牙槽骨BMD与PPD均呈负相关关系(P=0.006),股骨颈、牙槽骨BMD与CAL呈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全身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增加慢性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拍摄X线片是发现骨质疏松及口腔疾病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以来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2~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结果: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低于围绝经期组,体质量和BMI高于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全髋BMD均低于围绝经期组。结论:绝经早期的BMD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应及早展开。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再兴 《吉林医学》2012,33(4):727-728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50岁无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围绝经期妇女90例,连续4年,每年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人群正位腰椎的骨密度1次,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排卵期血清雌激素的含量。结果:妇女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也相应地受到影响,同时也与骨的偶联过程失调从而造成机体骨密度的变化有关。通过观察发现第2年腰椎骨质丢失率约为1.12%,第3年比第2年又下降1.15%,第4年比第3年下降1.21%,而血清雌激素水平第2年比第1年下降了28.75%,第2年较第3年下降21.41%,第4年较第3年反而上升35.38%。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下降趋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雌激素的变化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10,21(8):21-22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以期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144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女性患者和146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左股骨近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胸腰椎骨折组为34.03%,对照组为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东莞市东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就诊的21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围绝经期妇女均进行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检测,根据维生素D缺乏程度以及是否缺乏维生素K2分组,比较各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雌二醇(E2)、骨密度(BMD)、生育次数、锻炼时间指标水平,并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四组妇女的年龄、BM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K2缺乏组妇女BMD水平显著低于维生素K2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BMD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维生素K2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K2水平正常的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水平更高,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围绝经期骨密度的变化,减轻中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程度。方法通过测量45-55岁女性脊柱L。正位、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T值、Z值),找出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提出延缓骨密度下降的措施。结果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5-55岁年龄段T、Z值处于低骨量,48-50岁年龄段与51~53岁年龄段分别出现逐渐下降趋势,且51-53岁下降趋势更加急剧。结论女性在围绝经期监测骨密度是必要的,可以适当采取抑制钙丢失、促进钙吸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西华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骨量减少的围绝经期妇女2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尔奇D、激素和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2~4腰椎(L2~3)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通过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可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晓燕  王玺 《甘肃医药》2022,41(1):13-14,18
慢性牙周炎(CP)和骨质疏松症(OP)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研究显示CP和OP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探究CP和O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CP与OP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骨吸收加快、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主要临床表现为周身弥漫性疼痛,严重者发生脆性骨折.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0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骨钙素、肺功能、动脉血气水平。结果 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包括u、12、L3、L4及股骨颈、股骨颈小梁三角、大转子、股骨体)BMD分别为(0.815±0.157)g/cm^2、(0.864±0.165)g/cm^2、(0.958±0.195)g/cm^2、(0.972±0.195)g/cm^2、(0.739±0.110)g/cm^2、(0.542±0.107)g/cm^2、(0.619±0.103)g/cm^2和(0.949±0.153)g/cm^2,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COPD组血清骨钙素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5.67±1.59)ng/mL比(4.37±1.47)ng/mL,P〈0.01],腰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5%比40%,50%比20%,P均〈0.05)。COPD组患者BMD在吸烟组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BMD与PaO2、体重指数、FEV,%pred、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老年男性COPD患者BMD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缺氧、肺功能指标、低体重指数、吸炯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为影响COPD患者BM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否患有骨质疏松分组,将其中17例骨质疏松患者设为观察组,21例无骨质疏松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教育程度以及认知...  相似文献   

13.
毕婉蓉  范传侠 《上海医学》2007,30(3):194-196
目的观察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2例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患者及25名同龄正常者,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L_2~L_4正位及侧位骨密度值(BMD)。结果①CRF组L_2~L_4正、侧位BMD分别为(0.532±0.028)、(0.412±0.031)g/cm~2,PMOP组分别为(0.543±0.030)、(0.435±0.012)g/cm~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83±0.040)、(0.536±0.023)g/cm~2。各组侧位BMD均高于正位(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正、侧位BMD均显著减低(P值均<0.05),CRF组与PMO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的血和24 h尿钙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和24 h尿磷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OP组的血完整骨钙素(Intact BGP)、骨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甲状旁腺素(P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BGP、ALP、NT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绝经后CRF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容易发生PMO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体重指数等。检查并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探诊后出血百分比等反映牙周状况的指标;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在曲断图像中测量下颌骨下缘颏孔处对应的皮质骨厚度。检查者和测量者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侧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T值(测得的骨质密度与年轻白人女性的平均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和非骨质疏松组(T值≥-2.5),比较两组间的牙周指标和曲面断层片中测量的颏孔处皮质骨厚度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98名受试者中,共检查出骨质疏松者47例,所占比例为47.9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年龄和绝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59.64±4.58) 岁 vs. (56.94 ± 4.26) 岁,P<0.05]、绝经时间更长[(10.17± 5.37) 年 vs. (6.02 ±4.48) 年,P<0.05];绝经年龄和体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后出血阳性比例分别为21.43%±17.09%(非骨质疏松组)和29.43%±21.12%(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等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随着全身骨质密度减低而减少,均值分别为(4.25±0.77) mm(非骨质疏松组)和(3.61±1.04) mm(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与全身骨质密度间无相关性,但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的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这提示可利用颌面部影像显示的颌骨皮质骨厚度来推断全身骨密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密度,肺功能和骨代谢的变化,探讨COPD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定88例男性COPD患者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C端肽(PIC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尿胶原吡啶并酚(PyD),脱氧胶原吡啶并酚(D-Py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TRAP,PyD,D-PyD显著升高(P<0.01),COPD患者骨密度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及一秒率(FEV1/FV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吸入激素患者与未吸入激素患者相比,BMD值无显著变化,但BGP降低(P<0.05),TRAP升高(P<0.05),结论:COPD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COPD患者对骨代谢的影响表现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重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COPD患者吸入激素治疗组较不吸入激素组骨吸收指标升高,骨生成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16.
晏扬  刁晓艳  陈雨莎 《西部医学》2022,34(3):402-40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11例心力衰竭(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FpEF组(n=108),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n=52)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PD合并O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58-2962
目的 探讨护骨素(OPG)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阿仑膦酸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有关,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 入选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 mg每周1次及钙尔奇D 600 mg每天1次,治疗为期1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测.并运用PCR-RFIP对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性位点:A163G、T245G和T950C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中的67例完成1年阿仑膦酸钠治疗,A163G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AG和GG基因型)治疗前骨密度腰椎、转子间和全髋[(0.732±0.113)g/cm~2、(0.775±0.101)g/cm~2和(0.667 ±0.105)g/cm~2]均显著低于从基因型[(0.819±0.157)g/cm~2、(0.843±0.124)g/cm~2和(0.725±0.091)g/cm~2];T245G位点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TG和GG基因型)治疗前骨密度腰椎、转子间和全髋[(0.723±0.111)g/cm~2、(0.776±0.102)g/cm~2和(0.670±0.109)g/cm~2]均显著低于于TT基因型[(0.819±0.155)g/cm~2、(0.840±0.124)g/cm~2和(0.721±0.091)g/cm~2].治疗1年后,A163G位点从基因型转子间骨密度变化百分比[2.50(3.47)%]高于AG和GG基因型[0.88(3.47)%,P=0.014];T245G位点TT基因型转子间及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2.50(3.41)%和2.72(2.68)%]高于TG和GG基因型[0.61(3.31)%和0.89(3.01)%](P=0.011,P=0.046).结论 OPG基因A163G和T245G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等位基因,而且A163G位点从基因型和T245G位点TT基因型的绝经后妇女对阿仑膦酸钠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姚麒 《医学综述》2011,17(16):2430-2432
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老年病,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护骨素、基质G la蛋白、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骨桥蛋白、氧化脂质等均参与或加速了两者的共同发病。基于两者相似的发病机制,使用他汀类药物、双磷酸盐、护骨素等药物可同时对骨量丢失和动脉硬化起保护作用,这是今后治疗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