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掌叶苹婆Sterculia foet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1),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芹菜素-6,8-二葡萄糖碳苷(4),葛根素(5),5,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6),5,7,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结论: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掌叶苹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民间传统彝族药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樨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桑色素(4),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5),胡桃宁(6),山奈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藿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蓟苷(1),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大豆脑苷Ⅰ和Ⅱ(5),藿香苷(6),7-O-(3″,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7),5-羟基-3,3′,4′,7-四甲氧基黄酮(8),4′,5-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9),金合欢素(10),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2,4~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臭灵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分离臭灵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学反应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1),冬青酸(2),洋艾素(3),金腰素乙(4),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猫眼草酚(6),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柽柳素(9),万寿菊素(10),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11),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豆甾醇(16)、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邻羟基苯甲酸(18)、β-谷甾醇(19)。结论:化合物5,7,9~15,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的13C-NMR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小飞蓬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飞蓬全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对小飞蓬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位进行反复柱色谱,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飞蓬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1),槲皮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3-O-α-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9),4′-羟基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黄芩苷(11),芦丁(1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飞蓬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微花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花藤Iodes cirrh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微花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S)-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哺葡萄糖苷(4),(-)-(7S,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7),(-)-(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8),丁香脂素双葡萄糖苷(9),(-)-(7S,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1),(-)-(7R,8R)-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11,13-二氢去酰基菜蓟苦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獐牙菜苷(15),(-)-2-羟基-5-(2-羟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1'R)-1'-(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烷-1',2'-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2-甲氧基-4-(1-丙酰基)苯基-β-D-吡哺葡萄精苷(21),(-)-4-丙酰基-3,5-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2),丁香酸β-D-吡喃葡萄糖酯(23),东莨菪内酯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4).结论:化合物1~24均为首次从薇化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大花红景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ESI-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花红景天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1)、3,5,7,3′-四羟基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小麦黄素(7)、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20,(10)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小花鬼针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采用正相硅胶、聚酰胺、ODS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6,7-二羟基香豆素(2)、3-O-caffeoyl-2-C-methyl-D-erythrono-1,4-lactone (3)、methyl-2-O-caffeoyl-2-C-methyl-D-erythronate (4)、(7S',8S')-sapiumin C(5)、7,3',4'-三羟基黄酮(6)、原儿茶酸甲酯(7)、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8)、腺嘌呤(9)、肌苷(10)、异槲皮苷(11)、新绿原酸甲酯(12)、绿原酸甲酯(13)、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5-O-阿魏酰基奎宁酸(16)、奥卡宁-4'-O-β-D-吡喃葡萄糖苷(17)、8,3',4'-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5、6、9、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柞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树军  宋鑫  姚佳  张中伟  王金兰  赵明 《中草药》2013,44(6):665-670
目的 研究柞树Que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柞树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3-酮(1)、木栓酮(2)、β-谷甾醇(3)、28-羟基木栓酮(4)、山柰酚(5)、黑麦草素(6)、山柰酚-7-O-(4”,6”-二反式肉桂酰基-2”,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2”,6”-二反式-肉桂酰基-3”,4”-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D-芹糖(1→2)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S,8R)-9,3’,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16)、(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8)、β-谷甾醇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结论 化合物1、4、6、7、9~14、16、17、20~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缬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甲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6-甲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6)、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4'-甲基-5-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香叶木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8-羟基-香蜂草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周梦  刘星  李琳玉  舒积成  梁永红  黄慧莲 《中草药》2017,48(24):5099-5104
目的研究菝葜属植物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菝葜根茎70%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橙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黄檀素(2)、3,5,7,4′-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L-鼠李糖(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2,4,6-三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表儿茶素(11)、latifolin(12)、3′-O-(E-4-酰基)-奎尼酸(13)、5-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1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16)、cinchonain Ib(17)、腺嘌呤核苷(18)、白藜芦醇(19)和3,4,5-三甲氧苯基-1-β-D-吡喃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4~9、12~16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17、18为首次从小果菝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yunnanensis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MCI-Gel CHP、AB-8大孔吸附树脂、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白珠30%乙醇提取物即ARF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其中水杨酸甲酯糖苷类化合物4个:水杨酸甲酯-2-O-β-D-吡喃葡萄糖苷(1)、冬绿苷(2)、水杨酸甲酯-2-O-β-D-吡喃木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水杨酸甲酯-2-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醇苷类化合物3个:乙基-O-β-D-吡喃木糖苷(5)、乙基-O-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6)、甲基-O-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单萜苷类化合物2个:长寿花糖苷(8)、芍药苷(9);苯甲酸类化合物5个:香草酸(10)、2,5-二羟基苯甲酸(11)、3,4-二甲氧基肉桂酸(12)、阿魏酸(13)、绿原酸(14);其他成分2个: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O-β-D-葡萄糖苷(15)和3-甲氧基-1H-吡咯(16)。结论化合物5~9、12、15、1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白珠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12、15是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Michx.)Hulten的化学成分。方法尖叶假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30%、90%乙醇部位采用硅胶、ODS、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蜡苷Ⅰ(1)、(+)-落叶松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赤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S,8R)-赤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7S,8R)-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蛇菰宁(8)、urolignoside(9)。结论化合物2~9为首次从假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张秀艳  王晓琴  温爱平 《中草药》2017,48(2):241-246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8个三萜类成分:栎瘿酸(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熊果酸(7)、齐墩果酸(8);12个黄酮类成分: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9)、山柰酚(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2S)-5,4′-二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7)、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8)、芹菜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小秦艽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栀子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子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2),8-羟基-十五烷二酸(3),肌醇(4),densispinin D(5),3,4-二羟基哌啶酸(6),3-羟基哌啶酸(7),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8),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β-D-吡喃半乳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小蜡树的酚苷及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小蜡树Fraxinuxsieboldiana枝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凝胶、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蜡树枝的乙醇提取物水相部位分离得到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osmanthuside H(5),2-(4-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2-羟基-4-(2-羟基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4-(2-羟基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calceolarioside B(10),calceolarioside A(11),ferruginoside A(12),isolugrandoside(13),类叶升麻苷(14),chiritotoside C(15)和plantasisoside(16)。结论:化合物1~4,9,12,13和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松脂素(4);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中脂素-4-O-β-D-吡喃葡糖糖苷(6);8-羟基-中脂素(7);8-甲氧基-中脂素(8);橄榄素(9);二氢脱氢二松柏醇(10)。结论化合物2、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