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平辉  王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85-33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对ST段抬高型AMI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113例AMI患者,对比发病后4 h血清cTnT浓度,并比较其中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的53例AMI患者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与不完全闭塞血清cTnT浓度。结果①61例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90±0.69)ng/ml,52例急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65±0.50)ng/ml,两组cTn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1例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的28例患者cTnT浓度为(0.94±0.71)ng/ml,22例非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不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cTnT浓度为(0.69±0.55)ng/ml,两组cTnT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较高的AMI多见于相关的冠状血管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 ST segment elevation ,STSE)对于非STSE型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非STSE 型AMI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观察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及是否存在T波倒置。对所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VR导联STSE多见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厚以及V1导联STSE的患者,在其他导联广泛ST段压低的患者中也较为多见;此类情况在T波倒置患者中较少见。本研究中,22例在住院时死亡,其中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不断升高和aVR导联STSE的等级不断上升相关。多重变量分析表明,aVR导联STSE已经成为预测住院死亡的独立重要变量。 aVR导联STSE大都与住院患者的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发生心力衰竭相关,但是与血清肌酸激酶或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的水平高低没有相关性。结论如果aVR导联STSE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大样本非STSE型AMI患者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那么aVR导联STSE就可以成为选择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个较为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以及STEMI患者溶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01-2018-07确诊STEMI行溶栓治疗及同时期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各152例,分为STEMI组和冠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再根据患者溶栓后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溶栓成功组及溶栓失败组,作同上分析。结果:男性(OR=4.689,95%CI=1.359~16.171,P=0.014)、白细胞(OR=42.662,95%CI=19.346~94.078,P0.001)、PDW(OR=4.271,95%CI=1.748~10.436,P=0.001)是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5.65fl时,预测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0.723,敏感性=61.2%,特异性=78.3%(P0.001)。152例溶栓患者中有9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2.5%。PDW(OR=3.417,95%CI=1.199~9.741,P=0.022)和GRACE评分(OR=3.922,95%CI=1.582~9.719,P=0.003)是STEMI患者溶栓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6.85fl时,预测溶栓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0.707,敏感性=54.4%,特异性=84.2%(P0.001)。结论:PDW水平与STEMI以及溶栓失败独立相关,监测PDW水平对确诊STEMI及预测溶栓结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201例即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又距离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毫升,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根据心电图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是否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诊断的2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NSTEMI患者114例、STEMI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年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定义为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结果:STEMI与NSETMI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年龄(62.7±14.5)vs.(66.3±11.5)岁,高血压(56.5%vs. 65.8%),高脂血症(71%vs. 84.2%),肾功能不全(3.2%vs. 13.2%),心肌梗死病史(2.4%vs. 9.6%)...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表现形式。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UAP与NSTEMI治疗指南强调,应对UAP/NSTEMI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UAP/NSTEMI的药物治疗进展中,以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的进展最快,本文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8岁。突发精神模糊。3h后急诊人院。查体:烦躁不合作,血压80/40mmHg。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动过缓,交接性心律.心室率68次/rain,律齐,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达4mm,I、aVL、V2~V5导联ST段压低,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转入监护病房后再次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区出现Ⅲ级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小时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9例。根据入院后血常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分为两组:组I(PDW15%,n=601)和组II(PDW≥15%,n=208),记录两组的基本资料、血液检验结果及造影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2±24)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26例。两组在出现症状至PCI所需时间、LDLC、HDL-C及血小板总数(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随访总MACE发生率(18%vs.28.4%,P=0.001)及心绞痛发生率(11%vs.16.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经调整年龄、高血压史、PDW、LDL-C、HDL-C及症状至PCI时间及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之后,PDW可能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8,95%CI:1.021!1.145,P=0.008)。结论:PDW值增大可能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录入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开展实验,同时录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比,记录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三支病变例数来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患者三支病变例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三支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压积(PCT)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全球登记(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严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亚心总医院收治的193例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累及3支冠状动脉和(或)左主干者为严重病变组(96例),余为非严重病变组(97例)。采用Spearman分析PCT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NSTEMI严重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严重病变组PCT显著高于非严重病变组[(0.32%±0.05%)比(0.24%±0.04%),P<0.001],血小板计数(PC)显著低于非严重病变组[(180.46±19.46)×109/L比(212.54±30.17)×109/L,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非严重病变组还是严重病变组,PCT与GRACE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8,P=0.004;r=0.777,P<0.001),PC与GRACE评分均呈负相关(r=-0.846,P<0.001;r=-0.822,P<0.001)。ROC曲线下面积PCT最大(0.858),其次是PC(0.802);PCT诊断NSTEMI严重病变的临界值为0.275,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4.5%。结论 PCT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对NSTEMI严重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NSTEMI并且接受PCI治疗的439例老年(≥60岁)患者。依据入院时的临床检查及化验指标,对每名患者进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低危组评分≤140、高危组评分>140),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入选439例,其中男性273例,女性166例,男性平均年龄68.4岁,女性平均年龄70.3岁。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高危组更多合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两组年龄≥80岁患者之间以及高危组中年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的死亡(包括非心源性及心源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评分是一种应用广泛、快速的心血管疾病评价方法,可以对临床预测并指导患者的早期干预,尤其对于老年NSTEM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复杂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因素。方法: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段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在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的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QTd、cTnI、CRP异常及ST段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indicator of platelet size that correlates with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eir ability to aggregate. We studie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PV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onsecutive records of 1001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due to NSTEMI at our center.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a composite end point that included the rates of all-cause death,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driven revascularization at 12 months.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the quartile of the MPV level at admission.

Result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quartile of MPV, the 12-month composite end po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0), and this association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the risk-adjusted analyses (per 1 fL higher MPV; adjusted hazard ratio [HR] 1.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2–1.27; p = 0.026).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MPV was also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per 1 fL increase; adjusted HR 1.34; 95% CI 1.12–1.61; p = 0.0014) and death or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 1 fL increase; adjusted HR 1.16; 95% CI 1.03–1.31; p = 0.017).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NSTEMI treated with PCI, a high MPV valu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cidence of long-term adverse events, particularly for all-caus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实验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对照组)。实验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进一步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一周后行PCI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照组LVEDV、LVESV和LVEF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一周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均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显著,且降低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enoxaparin)与那屈肝素(nadroparin)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患者血浆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方法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人依诺肝素组与那屈肝素组,比较两组30d内的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均检测入选时,用药后4,12及66h血浆vWF、hs—CRP水平。结果①30d临床事件:那屈肝素组为10,依诺肝素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②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微小出血事件:那屈肝素组4例,依诺肝素组2例;③两组各时间点对应的vWF、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的治疗,两种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及对炎性因子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 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 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 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A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3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或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NSTEAMI病人的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静息性胸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P〈0.01);NSTEAMI病人血中肌钙蛋白I阳性率、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低(P〈0.01或P〈0.05);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MI病人接受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低(P〈0.01)。结论 NSTEAMI病人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胸痛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 d,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 mg/12 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 h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 d[依诺肝素:1 mg/(kg.12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 d。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30和60 d血浆hs-CRP和FIB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两组中治疗后30 d、60 d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治疗后7 d 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30 d降低作用最显著,60 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 d和6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