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营卫实质再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卫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构成了中医学的形态、功能学。营卫不和,卫气失司是不少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戴慧芬教授非常重视调和营卫,并以桂枝汤为基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卓著。本文试从血液、淋巴的角度对营卫实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谈桂枝汤的双向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向调节是桂枝汤的主要特点。调补脾胃,滋生化源而调和营卫、气血、阴阳是本方发挥双向调节的基本途径;对体温、免疫功能、汗腺分泌 、肠需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重要科学依据。据此临床随证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中医脾与西医学对应脏腑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生理功能方面,脾的"主统血,为谏议之官"功能与西医学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系统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脾主"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在用药规律方面,归脾经的药物,对胰腺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很多归脾经的药物都具有调节胰岛功能或促进胰岛再生作用;西医学研究认为,脾脏可提供成体前体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西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索近年医学期刊,对所获文献进行分析。以针刺调节免疫的机理出发,介绍了针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科学性、有效性。结论表明在中医学理论中,针刺可补肾健脾,调理冲任;在西医学理论中,针刺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因此针刺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有独特优势,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丛培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28-1528
目的:观察桂枝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该病70例.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桂枝汤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荨麻疹具有调和营卫、气血及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荨麻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理中气、疏肝理脾等诸多功效,概括为扶正祛邪,更加侧重于扶助正气,“祛邪”则是在“扶正”的过程上所形成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一个自然结果.临诊使用桂枝汤,应紧紧抓住桂枝汤调和营卫、建立中气的特性,方证相对,灵活应用于内外科杂病及各种疑难病证.  相似文献   

7.
营卫与脉络关系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营卫”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试对营卫的功能、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心、脉络的密切联系作一阐释,进而提出治疗心系疾患及络病应重视调和营卫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把桂枝汤列为治疗伤寒表虚证的主方,其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前人用其治疗皮肤病不乏先例,本文介绍了用桂枝汤加减治愈11例荨麻疹患者的情况,并从中、西医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起手第一方,本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其外能解表祛邪,内能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因而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诸多病证的治疗。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功用的主要特点,本文现仅就桂枝汤双向调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系温腠理、调和营卫之要方.<伤寒论>中运用桂枝汤的方剂有42处,由桂枝汤化裁而成的有29处,由此可见桂枝汤在临床运用之广泛.笔者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亦屡获良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