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ACS患者132例,测血浆MPO和心脏肌钙蛋白(cTnT),并对患者进行以缺血性胸痛、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的30d随访;按cTnT水平分为cTnT无升高组和升高组,继之按MPO水平分别行二分位数分组。结果:cTnT无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2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1组),比值比(OR)=8.09,95%置信区间为[1.03,71.87],P<0.05;cTnT升高组的ACS患者中,MPO较高亚组(B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较低亚组(A组),OR=4.00,95%置信区间为[1.06,16.38],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MPO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PO水平与ACS的近期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是ACS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0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预后良好组(8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GF-21水平,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受试者血清MPO水平。分析FGF-21、MPO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关系及诊断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FGF-21、MPO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MPO诊断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高于FGF-21、MPO单独诊断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AUC。FGF-21140.41 ng/L和FGF-21≤140.41 ng/L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39.58%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O419.42μg/L和MPO≤419.42μg/L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GF-21、MPO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血清FGF-21、MPO水平与预后有关。高水平的FGF-21、MPO与MACE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浓度对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204例CCS-PCI术后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红蛋白(Hb)浓度进行两种分组,三分组:Hb≥120 g/L为无贫血组、90 g/L≤Hb<120 g/L为轻度贫血组、60 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microRNA-224(miR-22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42)和非狭窄组(n=170).采用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5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EC-2评估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根据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高CLEC-2组(n=32)和低CLEC-2组(n=1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患者血浆中CLEC-2水平,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其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0.812~0.958),最大约登指数为0.643,最佳截断点为158.63 pg/mL,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92.37%。两组在年龄、ACS家族史、CLEC-2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CLEC-2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CLEC-2组(71.88%对7.63%,P<0.001),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CLEC-2组[17.25(15.40~19.10)个月对23.34(22.91~23.77)个月,P<0.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CLEC-2水平与ACS患者MACE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CLEC-2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PCI的1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及对照组。分析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指标、PCI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COX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PV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吸烟率、MPV、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使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经COX回归分析,吸烟、MPV升高、CRP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MPV对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10.68 fL,预测的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72.2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PV增加的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MPV正常的ACS患者(P0.05)。结论 MPV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PV超过10.68 fL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血糖水平(AB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在院和术后半年的预后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ACS患者750例,入院2 h内测定ABG,并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ABG<7.8 mmol/L,正常高值组,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行PCI治疗的ACS 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DBIL含量,分为A组(DBIL<2.20μmol/L)44例、B组(DBIL:2.20~3.00μmol/L)41例、C组(DBIL>3.00μmol/L)43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术后24个月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三组性别、BMI、吸烟史、陈旧心肌梗死史、TC、TG、HGB、总胆红素(TBIL)、DBIL及LDL-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诊断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组,B组、C组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DBIL水平行PCI的AC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中、高水平DBIL的患者较低水平DBIL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DBIL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髓过氧化物酶是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分泌的,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及其氧化产物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参与斑块的不稳定,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髓过氧化物酶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预测因子,并可预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LDL-C水平达标占44.4%。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25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210)和对照组(n=115),所有患者术中均植入了药物洗脱支架;替罗非班组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比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d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99.05%VS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vs3.47%,P〈0.01);术后30d,替罗非班组死亡、MI和TV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VS2.61%、0.47%VS3.47%和0.47%vs1.73%,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14%VS4.35%,P〉0.05),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0%12S0.00%和0.95%vs0.87%,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d死亡、MI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住院行PCI治疗的1 100例患者,连续入选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74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主动脉瓣是否钙化分为ACS合并AVC组(简称AVC组,68例)和单纯ACS组(简称对照组10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所有临床资料,建立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库,规律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AVC组血脂异常(77.9%比38.7%,P0.001)、2型糖尿病(47.1%比24.5%,P=0.002)、心律失常(37.3%比15.2%,P=0.002)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VC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均为影响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2.085、2.408、1.991,均P0.05)。结论 ACS伴AVC患者合并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患病率高,AVC是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无创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钙化可能成为ACS危险分层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8例接受单纯PCI术的早发ACS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AIP=0.06为切点分为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155)和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致动脉硬化表型组的全因死亡率、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分别为11.0%比1.9%,P0.05;24.5%比11.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与早发ACS患者PCI术后1年MACCE独立相关(OR=2.139,95%CI:1.426~3.209,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IP为早发ACS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47,95%CI:1.137~2.879,P0.05)。结论 AIP对早发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和MAC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碱性磷酸酶(ALP)与白蛋白(ALB)比值(APA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前瞻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ACS并择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共2162例.根据入院次日APAR分成两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高龄老年(≥80岁)ACS患者37例,分为PCI组(n=16)和对照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及随访30d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I组患者完全闭塞病变占50%以上,几乎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治疗。住院期间,PCI组和对照组患者MACCEs发生率分别为37.50%和28.57%(P=0.682),主要为死亡、心力衰竭和非致命性出血;随访30d时,PCI组和对照组MACCEs发生率分别为15.79%和13.33%(P=0.578),主要包括死亡和因心力衰竭或上消化道出血而再住院。结论≥80岁的高龄ACS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并不增~IMACCEs发生率;同时支架选择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张蓝宁  李晓琪  李泱  尹彤 《心脏杂志》2014,26(2):163-167
目的:探讨利尿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前瞻性连续募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并对其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联合缺血终点事件(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及明确或可疑支架内血栓形成,复发性心肌缺血或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入院治疗,非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Kaplan-Meier曲线及Cox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利尿剂对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在7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中,664例患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随访。对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164)和未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500)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年龄、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的应用在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是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OR:2.99,95%CI:1.37-6.54,P0.01)及联合缺血终点事件(OR:2.37,95%CI:1.53-3.68,P0.0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元回归分析均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的患者1年内发生联合缺血终点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利尿剂的患者(P0.01)。结论:联合应用利尿剂增加了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215例患者,比较了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并根据hs-CRP水平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水平hs-CR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10±4)mg/L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6±5)mg/L具有显著差异(P<0.05)。hs-CRP 0~3 mg/L组、3~6 mg/L组、6~9 mg/L组、9~12 mg/L组和12~15 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24%、47%、52%和7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hs-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188,P<0.01)。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PC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hs-CRP水平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