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植山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阐释了阴阳、六经的理论内涵。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各一分为三,合而六之。"开合枢"为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三阴三阳时相图"通过"开合枢"阐述了阴阳的互用关系、升降出入,以及与六经的联系,同时认为六经的实质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的升降出入是六经的具体体现,是六经实质之所在。另外,三阴三阳时相图与脉诊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续海卿 《中医学报》2020,35(8):1623-1626
从六经欲解时调理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法为:开太阳、调营卫,即开达卫气,使卫气昼夜循行正常、营卫之气调和;合阳明、降阴气,即收敛阳明之气,使过亢的阳气下降而潜藏,则阴气也随之而下降;舒达少阳之枢机,使五脏安宁则五脏神藏;运太阴、聚阴气,即运化太阴之脾气,以滋养五脏之津液而聚阴气;收厥阴、藏相火,即根据厥阴为阴尽阳生和内藏少阳相火的特点,治疗要以收藏阴精和敛藏相火为法;转少阴、交心肾,即疏转少阴之心肾,使水火既济、天地交泰,则阴阳调和。  相似文献   

3.
王雷 《中医学报》2019,34(1):43-46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角度对伤寒或然症条文进行尝试性阐释。认为三阴三阳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伤寒"或然症"的条文实是对阴阳"枢机"的高度概括和示例。少阳、少阴为六经阴阳气化之枢,其机以畅利为要。若枢机运转失职,一身阴阳之运转、温养、激发功能紊乱,必然出现百病丛生。少阳为阳之枢,枢机运转,水火气机得以升降自如。柴胡证涉及脏腑众多,恰恰说明少阳枢机涉及范围广泛、症目繁多,非文字所能陈述,故仲景只能以"或然"省文而已。少阴枢机不利而引起阴阳敷布失常,水不得气化而导致全身三焦、多脏腑功能失调,症状亦是繁多。太阴为由阳入阴之始。太阴不开,阳不得布,运化失常。理中丸方剂加减就是立足于太阴枢机不利而导致阳虚水停的病机而设。小青龙汤证则属于太阳、太阴"开"机不利。  相似文献   

4.
刘瑞芳  陈启亮  廖凌虹 《中医学报》2019,34(9):1825-1829
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对经络气化功能和阴阳能量的形象概括,阐释了六经之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开阖枢阐述了三阴三阳之离合,关阖枢是开阖枢的误读。开阖枢与脏腑密切相关,蒸笼结构图形象描述了开阖枢的能量转输关系。"痰与饮虽为同类,而实有阴阳之别",饮为阴邪,叶天士从阳经开阖枢角度采用开阖导饮法"辛通其阳以驱饮"。而痰体阴而向阳,痰之病位根源主要在于主开的太阴之脾、肺和主枢的少阴之肾,因而多从三阴开阖枢论治。因痰证所涉疾病广泛,其病因病机复杂,为了使痰证机理简单明确,笔者试从开阖枢理论角度讨论痰证的产生、虚实、病位和治则,以期为临床痰证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三阴三阳经脉的命名规律,丰富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开阖枢"理论出发,分析其与十二经脉的相关性。三阴经主转输受纳,手、足太阴经为"开",司运化,纳运清气与水谷精微,故肺与脾为太阴经;手、足厥阴经为"阖",司潜藏阴血,使阴血注脉藏肝,故心包与肝为厥阴经;手、足少阴经为"枢",司枢"血",水火二脏交通互济,共为化血之枢纽,故心与肾为少阴经。三阳经主布散排泄,手、足太阳经为"开",主布散,上布津液,下散废液与糟粕,故小肠与膀胱为太阳经;手、足阳明经为"阖",主受纳通降,受水谷而腐熟,降食糜而化糟粕,故大肠与胃为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为"枢",主枢"气",通行诸气,通达阴阳而共为气化之枢纽,故三焦与胆为少阳经。因此,认为"开阖枢"理论与十二经脉联系紧密,深刻影响着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规律与功能协调等方面,该理论应是《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脉命名规律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经“开、阖、枢”理论为《伤寒论》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前人经验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位序特征进行了诠释,对六经“开、阖、枢”提出个人的见解,并从气化角度借助“开、阖、抠”理论对六经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深化对伤寒六经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余尚贞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结合开、阖、枢理论,以太阴阳明升降不和为病机,从太阴阳明入手论治高血压病,结合五运六气选方六戊年麦门冬汤,临床治疗多例,疗效甚佳。开、阖、枢理论源于内经,是对人体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我们可从中窥得开、阖、枢理论之部分面貌,比如对太阴、阳明经的了解,并拓展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戈直哉《伤寒指归》从绘制“表里阴阳六经图”阐述六经之实质以及阴阳气液开阖之状态等方面,对人体“六经”结构做出了描述.认为人体阴阳有“开阖枢”运动,而阴阳“开阖枢”运动中所产生的6种病理状态,就是伤寒六经病.其运行演变规律,即为仲景《伤寒论》之结构.“开阖枢,谓阴阳交易,环抱表里.阴得阳则从子辰枢开半表;阳得阴则从午辰枢阖半里.”提出了阳气从子左开,升至午,为行半表也;从午右阖,降至子,为行半里也.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鬼门关”一诗在琼、粤、桂等省区流传颇广。但人们对此诗之出处和“鬼门关”位于何处并不了解,多有讹传。现将考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司天方》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辅行诀》以五脏补泻为理论核心。《三因司天方》的诊断以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为依据,重视症状。《辅行诀》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除症状外,更加注重发病以及就诊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三因司天方》的组方思路基于五行生克之理,利用药物的五味,而不是单纯依据药物的功效来治疗。《辅行诀》方药更有特点,结构严谨,有明确的组方规则;从五行五脏论治的角度,细分药物。[结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都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是互通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验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经方"溯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1什么是“经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