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象隐喻为支点,从符号学的意义认知解释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五行学说"木"之属性和肝藏象范畴家族象似性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木"和肝藏象范畴的象隐喻发生学机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认知符号学解释项的参与,才使得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永续的活力。提出并回答了长期困扰中医学隐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源于五行学说范畴的中医肝藏象范畴理论的认知意义解释具有元认知的解释功能,是理解和认知中医学理论的认知起点。  相似文献   

2.
老子思想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阴阳学说源于<易经>,而又深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此影响下,通过历代医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医所特有的阴阳学说,指导着临床实践.老子阴阳思想对中医归纳阴阳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和三阴三阳等方面认识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等方面的阐析,可通过太极图将其高深的哲理、丰富的内涵直观、形象、深刻、量化地显示出来,使人们“就图明理”。本文以太极图为工具,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各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释。提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阴阳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内容,从事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可忽视太极图这一很具价值的论理工具。  相似文献   

4.
男性不育症中医又称之为"无嗣",按照中医藏象学说理论,万物化生,皆从精始,精是先身而有,受之父母,藏之于肾,主宰繁衍.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阴阳学说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阴阳学说渗透到《内经》,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独特的阴阳学说.中医阴阳学说不仅包涵哲学的涵义,更重要的是赋于它医学的内容.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各个方面,历代医家对之非常重视,并作了淋漓尽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互交感、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是指其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凡阴阳,其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的,相反的,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升与降,动与静,明与暗,寒与热,昼与夜,出与人等,凡此种种皆阴阳对立之例。阴阳对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阴阳得到确认,那么,它们的属性就是对立的。其实,这只…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在植物神经系统中的应用林传远(广东潼湖华侨农场500250)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中医生理、诊断、治疗、方药等方面,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总纲。本文拟从阴阳学说的范围及其内容,来分析植物神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内经》结合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为中医梦学的形成奠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调摄,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文章从中医营卫理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方面阐述梦产生的机理,从梦境所表达出来的脏腑虚实、情志偏颇、阴阳失衡与"治未病"理论的关联性入手分析,结合病梦的诊断标准,从脏腑、阴阳的角度来辨梦"治未病",从而有效达到衔接中医梦学与治未病临床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新的视角对阴阳学说的内涵进行分析,揭示阴阳学说的物质性、不定义性、矛盾性、示象性。中医学的发展从最初的起源到后世的昌盛,无时无刻不包含着阴阳学说的特质,中医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学说,但又不注重它的物质性,更注重的是物质运动中所反映的功能和应象,试图用哲学的阴阳观来否定中医的物质性和试图用科学的物质观来研究阴阳的应象观都是片面的,试图用西医的物质性、定量性来否定中医的理性思维、逻辑推论和精确分析也是不科学的。总结中医学走过的道路,以期对现在中医的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不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属性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极之道的有机统一,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时、位、性三种特性。《内经》的经络针灸治疗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2.
五行、八卦与四元素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与易经八卦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八卦代表的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属于自然物质,而五行则把人类劳动创造的“金”也纳入了自然万物之中,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万物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促成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因为没有人的参与,土不能生金,金不能克木,金也不能生水.可以说,五行是改良的八卦,它与元气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一起,给了中医学摆脱巫术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五行学说与西方的四元素学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五行学说创立了万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论,是系统科学的胚基;四元素学说,属于构成论,是分析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以时间为切入点辨析疾病发生的机制、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防治方法 ,是天人相应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正确路径。临证过程中可以中医运气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胎育出生时间,辨析体质特征及疾病易感性;以患者发病的时间为线索,推演发病之时的运气特征,预测疾病的流行,探求疾病发生的机制;结合"六经病欲解时",通过分析疾病的起、持、甚、愈的病情变化时间,推求疾病的病机,预判间甚之时、死生之期。天地阴阳之机变不可简单拘泥于常数之推演,临证辨时论治还要知常达变,既要用常数之推演寻求病因病机,还要从动态的、整体的综合角度分析天、人、邪气病机变化的特点,必要时"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14.
隐喻认知本质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其本质机理在于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句式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中介工具。意象图式是理解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隐喻不仅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它还是各学科互相借鉴成果,激发新思维和通向未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思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有关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治疗的隐喻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或思维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将导致大脑电磁波信息和代谢信息的差异。如果中医语言与西医语言存在差异,那么理解此两种语言时将呈现不同的大脑神经活动,且此差异能被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捕捉。文章为"中医具有独特性思维方式"的命题研究提供了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了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和理论在隐喻认知研究的应用以及中医语言认知研究现况后,提出了应用ERPs技术和f MRI技术研究中医思维的理论假说和中西医语言对比研究方案。应用此类技术研究中医语言将开辟中医认知实证研究的道路,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类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类型有一般性和具体性两类,“基本概念隐喻”和“规的化隐喻”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成语的理解涉及有具体靶域和无具体靶域两种情况,但两种情况的工作和理解机制是不同的:无具体靶域时,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一般性的概念域,是具体到一般的映射;在有具体靶域的场合,如果先从具体抽象到一般,然后再从一般回到具体。那么隐喻只能说明映射过程的前半部分而不能涵盖从一般到具体部分。而缺少具体靶域时,犬链条就是典型的转喻而不是隐喻。  相似文献   

18.
"风占"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风"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风的季候性的发现及其与时空相应体系的结合为"风占"的产生和系统化提供了条件。"风"源于"天地之合气",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使得其成为古人借以把握变化之道的重要媒介而受到重视。《内经》继承和吸收了这些基本思想,并运用其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疾病生成的原因。透过对《内经》"风占"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医"象思维"的重要内涵,藏象理论形成的时空背景,"补不足,泻有余""以平为期"的治疗逻辑以及"天人相应"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19.
皮尔斯把类象符号分为意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种,这个分类与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揭示隐喻手势的表征方式。皮尔斯符号“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使符号成为真正的“说明项”,在具体语境中具备元话语功能。通过分析,口语诗《广岛》中的隐喻手势具备突出对照、否定评价和谋篇布局的元话语功能。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言语隐喻中无法体现的思维层面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对口语交际中隐喻手势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体现的是语言的概念(经验)功能。一方面,通过在词汇语法层面产生名词化,话语者可以对所构建的经验意义(事件、关系、范畴等)进行抽象、归纳、浓缩;另一方面,通过将所构建的经验意义(过程)进行转换,体现为及物性隐喻,可以产生形象、生动、新颖等修辞效果,同时还能有助于语篇的布局。概念隐喻能力对语言学习者准确并充分地理解语篇和有效地表达观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