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处方是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的最终体现,该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丁治国教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整理近2017年至今中药治疗单纯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处方为数据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9首初诊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新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处方中涉及中药84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75次的药物得到13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个;核心药物主要归经肺、脾二经,性味分别为苦、甘。结论:对丁治国教授治疗CLT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与总结,为中医药治疗CLT开拓了新思路,对桥本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邓晋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晋丰教授治疗OP的门诊医案,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9)对纳入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28个,涉及中药120味,性味以温、平性及甘、辛、苦味为主,主要归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李卉  郭志华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1):21-26,4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郭志华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郭教授治疗心衰的门诊病案100例,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医案处方的用药及功效、性味分类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100首,涉及中药144味,高频药物有麦冬、生地黄、桂枝、葛根、白术、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和太子参等;药类多集中于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平、温、微寒为多;处方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麦冬-大枣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郭教授治疗心衰药物性味多以平、温、微寒及甘、辛、苦味为主,治疗以补虚治本,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健脾温阳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5.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以下简称"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治疗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组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收集《中国药典》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根据其功能、主治分为两类,借助于辅助平台对两类处方的证候、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组方规律,进行新方分析。结果功能记载有安神并且主治明确针对失眠的处方,录入41首,包含26个证型,包含中药145味,共计用药频次405次,以补虚药和安神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心经;常用中药以酸枣仁为核心,当归、远志、茯苓、五味子使用较多,当归、酸枣仁、远志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4个处方,可分别用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证的治疗。功能未记载安神但主治中明确能治疗失眠的处方,录入24首,包含21个证型,包含中药92味,共计用药频次181次,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肾经;常用中药以黄芪、当归为核心,白芍、何首乌、淫羊藿、川芎、熟地黄使用较多,当归、川芎、熟地黄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1个处方,可用于血瘀型失眠的治疗。结论辅助平台能客观呈现《中国药典》中关于失眠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刘雁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处方120首,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对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首处方共包含107味中药,高频药物有女贞子、知母、鳖甲、丹参、龙骨、牡蛎、桂枝、郁金、莲子心等。药物以寒性、甘味、苦味为主,多入肝、肾、心经。核心处方共涉及中药13味,均由高频药物组成。结论 刘雁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交通心肾为主,同时兼顾协调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总结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李堪印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经验,为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李堪印教授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医案,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相关功能,分析其证候类型、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及用量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5首方剂处方和其中的108味中药进行分析,统计处方中证候类型、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使用规律及各证型的用药规律及用量,最终得出证型4种,使用频次超过40的中药有14味;药物四气主要为温、平、寒;五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属肝、脾、肾三经。结论:通过总结李堪印教授在治疗KOA中的用药经验,得出自组方:鸡血藤、延胡索、牛膝、黄芪、甘草,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中医药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莫文教授以调和气血法异病同治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莫教授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进行统计,通过对比,分析、提炼莫教授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体现的中医诊疗思想。结果:颈椎病处方223张,共包含174味中药,腰椎病处方277张,共包含176味中药;颈椎病、腰椎病处方中药物功效均以活血化瘀、祛风湿、补气、补血为主;两者共有且使用频次≥60的中药有14味,分别为五灵脂、川芎、生黄芪、生甘草、秦艽、白芍、防己、当归、川乌、苍术、木瓜、香附、白术、煅瓦楞子;性味均以甘、辛、苦为主;四气归属均以温、平、寒为主;药物归经均以肝、脾、肾、肺、胃、心经为主,以肝、脾经居多。结论:莫教授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均以调和气血为治疗大法,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PubMed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144项,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50首,中药198味。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黄芪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2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2对,3味药药组1组,聚类方1首;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补骨脂,当归-骨碎补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遵循和化痰饮、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及专病专药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总结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核心组合.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文献中的临床中药处方,统计常用中药的频次、属性、中药组合以及核心中药组合等,并提取治疗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69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95个、中药161味,发现中药内服治疗痤疮主要以清热、补虚类中药为主,性味多以苦、甘、辛味多见,且多入肝、心、肺经;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前6位为甘草、丹参、连翘、黄芩、当归、赤芍;常用中药核心组合为黄芩、甘草,丹参、甘草,赤芍、甘草,连翘、甘草,黄芩、连翘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新处方3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临床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03-200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频方药及其性味归经,探索儿童ITP中药处方规律和特点。结果:所有处方共应用中药153味,748频次;高频药物以补虚类、清热凉血类为主;性味多为苦寒药,其次为甘寒和甘平药物;归经多为肝经、心经,其次为脾经和肺经;功效以清热凉血为主,其次为健脾益气生血。总体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2.03%:72.24%,P<0.05)。结论:儿童ITP中药治疗以苦寒类药最为常用,以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兼用味甘平的补虚类药物,以健脾益气生血为治则,这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处方规律,根据发病规律正确辨证论治,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处方规律,阐释核心用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探索NASH的关键机制并发掘潜在药物。方法:搜集中药治疗NASH的临床文献,对药物频次、类别、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进行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筛选核心用药。构建NASH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对重要靶点行功能富集分析,阐释核心用药的作用机制和疾病关键机制;用DrugBank、CTD和TCMSP数据库探寻NASH的潜在药物。结果:纳入127篇文献,药物145味,补益药占比最多;寒性、苦甘辛味与归肝、脾、胃经药物使用最多;核心用药为决明子、丹参、山楂和泽泻,可能的药效机制是调节脂质代谢。NASH的重要靶点22个,集中在免疫炎症、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路;为NASH匹配到白藜芦醇等8种治疗化合物及若干潜在中药。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中药治疗NASH的处方规律,并针对NASH的重要靶点发掘潜在药物,为临床选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NKI收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 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190首,涉及204味中药,活血、益气中药出现频次较高;常用药对36个,频次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3味中药组合为地龙、当归、黄芪,4味中药组合为川芎、地龙、当归和黄芪。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黄芪常配伍应用;演化核心组合48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重在益气活血通络,标本并治。按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选方用药,以药性温热、味甘辛,归肝、脾经者为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骨伤科疾病中药用药聚集现象,探索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科门诊处方600张,符合纳入标准587张,用Excel统计各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SPSS 21.0软件对频数前3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入选处方男女患者比例1∶1.34,年龄介于15~86岁,平均年龄为(45.28±5.69)岁;中药频数统计前30位中药药性以温(微温)性最多,药味以甘(淡)味最多,归经以肝(胆)经最多,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前30位高频中药聚类最优结果分为3类:祛风湿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结论:骨伤科中药用药以补虚类最多,与发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高相关,且四气五味归经情况与该研究相符。骨伤科常用药以这3类为主,本研究中也发现清热药为高频中药,应与岭南湿热气候相关,临床用药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的临床研究。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原始处方录入,标准化中药名称后,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有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数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新方统计等。结果:最终共检索筛选出处方85首,总用药频数734次,去重后得到115味中药,高频药物24味(用药频数≥10),其中频数最高的前4味中药是黄柏、芒硝、五倍子、苦参。功效分类以清热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最为多见,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居多,药物归经以肝经、大肠经最多。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以清热燥湿,理气活血,消肿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聚类和关联分析观察临床数据库晚期大肠癌患者用药的聚集现象和关联规律,客观地探索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用EXCEL统计临床数据库各味药的用药频次,对高频中药进行性味归经与药效频次的统计。运用SPSS 21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选取用药频次在前30的高频中药,形成3个聚类方;选取支持度≥0.4,置信度≥0.8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出9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晚期大肠癌以扶正抗癌为主要原则;"调理脾胃,顾护胃气"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金军教授治疗肺癌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4月金军诊治肺癌的门诊处方。将收集的数据通过频数分析软件对用药、性味、归经、药组进行统计。结果纳入患者97例,处方475首,使用中药210味,累计使用频次8746次。用药频次前5位为茯苓、麦冬、浙贝母、鸡内金、枸杞子。性味以平、寒,甘、苦为主,归经集中肺、脾、胃、肝经,并得出常用药物组合5首。结论金军治疗肺癌学术思想以扶正祛邪为治则,用药以"调"为主,配伍体现五行相生理论,善用岭南特色药材及具有抗肿瘤活性中草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胆石症的用药规律,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收集整理治疗胆石症的中药复方专利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胆石症的处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评估处方模式和用药规则。结果:收集国家知识产权局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3月公开发表的治疗胆石症的中药复方专利383项,包含708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4901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为金钱草、郁金、鸡内金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味多属苦、甘、辛,药物归经以肝、肺、胃居多。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4个聚类公式,并利用Apriori算法识别出38个中药三项关联规则,常用药对组合为金钱草-鸡内金,常见角药组合为金钱草-茵陈-鸡内金、柴胡-白芍-郁金。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胆石症,遵循六腑以通为用原则,辅以清热药、利湿药祛邪。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胆石症的处方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