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胸外科领域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使用VATS行食管癌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克服了传统开胸术须切断或切除肋骨,致使胸廓完整性遭受破坏的不足。因此.尽管用VATS方法行食管癌切除在我国开展仅有几年时间,但却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虽然病例数量方面与传统的开胸术在目前还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手术克服了传统胸部长切口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顺应了21世纪外科手术趋于微创的潮流,逐步得以应用和推广。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早期VATS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无明显进展而遭受很多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2003年前的10年间,国内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报告不足百例。设备技术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电视胸腔镜的出现,使得能够在微创的条件下提供更好的视野及照明条件,为不开胸而安全切除病变食管和清除纵隔淋巴结揭开了序幕。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VATS食管癌手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方法日趋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VATS食管癌微创手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发展,VATS已开始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我们自1997年8月~2000年1月行食管癌VATS手术28例。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并与术中病理所见对照。探讨术前CT对估价VATS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8岁。上段食管癌3例,中段食管癌20例,下段食管癌5例。肿瘤长度2.5~6cm。Ⅰ期2例,Ⅱ_a期13例,Ⅱ_b期10例,Ⅲ期3例。术前均  相似文献   

4.
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 A TS)的方法行食管癌切除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胸腔镜开展的新技术,我国首先由曲家骐等犤1犦报道。使用V A T S行食管癌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开胸术须切断或切除肋骨,致使胸廓完整性遭受破坏的不足,将传统的“拉链式”胸部切口变为现在的“钮扣式”切口,将开胸术转变为普通外科手术,是胸外科手术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进步。但由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操作上有许多不同点与难点,同时,对采用V A T S方法行食管癌手术也存在一些争议,因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胸部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手术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食管癌根治术75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VATS术38例(VATS组)和行传统开胸手术37例(传统组),采用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生命质量评价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VATS组从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传统组(P<0.01)。VATS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胸腹部)、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两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VATS组与传统组分别为(73.68%比6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在术后第1周、12周时两组吞咽困难症状得分均明显降低,VATS组在疲劳、体力功能、术后疼痛、综合生命质量等生命质量维度得分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 结论食管癌胸部淋巴结清扫使用VATS手术时有着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两种术式的比较,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05月我科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35例术前分期为pT1N0-1M0肺癌患者的资料(VATS组),全组病例均采用全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35例术前分期pT1N0-1M0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1例患者中转开胸。VAT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开胸组患者(P<0.05);VATS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 方法  1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扫 (VATS组 ) ,并与 2 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 (胸骨劈开组 )相对照。 结果  VATS组中 9例顺利完成手术 ,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 ;全组无术后死亡及危象发生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胸骨劈开组明显缩短。 结论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完全胸腺切除是可行的 ,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肺癌切除可通过传统开胸、小切口开胸、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机器人手术等不同入路与方式完成。大量累积的证据已证实VATS的微创性,同时其在远期生存方面并不逊于传统开胸手术,甚至更优[1]。以VATS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成为肺癌切除的主流与共识。然而,如何使肺癌切除更加微创始终是胸外科医师的不懈追求,也是患者的迫切需求。在微创肺癌外科时代,我们怎样进一步完善提高是所有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肺叶切除治疗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VATS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1(41.3±6.4)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72(42.4±5.6)岁,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开胸组与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镇痛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病变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20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体会. 方法 1997年10月~2004年3月,开展VATS 207例,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结扎或切除155例,自发性或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30例,肺部良性疾病行肺楔形切除、活检14例,纵隔肿瘤摘除8例. 结果 190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2例附加胸部小切口,5例中转开胸手术.胸部手术时间20~180 min,平均56 min.术后住院5~52 d,平均9 d.术后并发症17例,占8.2%(17/207),其中肺泡漏9例,复张性肺水肿6例,胸腔感染2例.2例术后3~4个月自发性气胸复发. 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创伤性血气胸和某些胸部良性疾病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优点,适时附加胸部小切口,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VATS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是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并消化道重建。传统的开胸和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胸腔镜和腹腔镜的应用明显改善了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回顾性对比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3年9月间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加颈部吻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MIME)及胸腔镜开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组和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第7天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单孔VAT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中情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89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VATS辅助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8.76±14.78岁,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单向式VATS组:43例,男37例,女6例;年龄61.34±12.56岁,行单向式全VATS。选择同期行常规经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胸组,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56.30±15.59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胸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存率的改变。结果 3组均无手术死亡,3组间胸腔引流时间(P=0.024)、胸腔引流量(P=0.019)、术中出血量(P=0.009)、早期下床活动时间(P=0.031)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向式VATS组胸腔引流量(208.33±50.39 ml vs.245.98±45.32 ml)、术中出血量(78.79±24.23 mlvs.112.63±64.32 ml)和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31±0.27 d vs.3.56±0.31 d)较VATS辅助组明显减少(P〈0.05)。开胸组使用杜冷丁患者的比率较VATS辅助组和单向式VATS组明显增加(P=0.046,0.007),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6,P=0.002)。术后随访109例(包括VATS辅助组37例、单向式VATS组37例、开胸组35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失访22例。随访期间VATS辅助组、单向式VATS组和开胸组分别死亡10例、9例和8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37个月和37个月;3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 VATS特别是单向式全VATS肺叶切除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几乎相同,且创伤更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0例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 方法 1998年1月~2002年8月对150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 3个2 cm常规辅助切口(1个置入镜头,另2个为操作孔),手术包括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及胸膜固定术. 结果 20例(13.3%)中转开胸行肺大疱切除.3例气胸术后漏气时间>3 d.术后住院2~8 d,平均3 d.150例随访3~90个月,平均60个月,3例(2.0%)术后1年术侧肺复发气胸. 结论 VATS是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 方法 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16例.其中中段癌13例,中下段癌3例;TNM分期T1 2例,T2 5例,T3 9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6例. 结果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VATS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清除纵隔淋巴结6~14枚,平均7.3枚.术后2~3 d拔除胸引流管,引流量300~600 ml .近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VATS治疗食管癌技术可行,手术适应证应掌握在Ⅰ~Ⅲ期,且无明显外侵(≤T3 )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阳性转移率和术后常见并发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阳性转移率、肺部感染和乳糜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手术时间、吻合口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优于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应用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10年左右,其优点为减少术后早期和长期胸痛,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符合美学要求.VATS食管癌分期主要是评估食管癌外侵和转移情况,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VATS治疗食管癌主要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切除,但由于手术部位多,操作较繁杂,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对食管良性疾病,如平滑肌瘤、贲门失弛缓症等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院胸外科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VATS)的临床资料,并初步探讨该手术的学习曲线、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医疗组行单孔VATS的13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9例、女54例,平均年龄(52.21±10.77)岁。结果完成单孔VATS 127例,中转开胸6例,中转率4.51%。其中完成肺叶切除78例,肺段切除6例;肺楔形切除37例,胸膜、纵隔淋巴结活检或纵隔肿瘤切除6例。肺叶切除组中,手术时间(148.75±34.12)min,术中出血量(118.87±59.96)ml,淋巴结清扫数目(11.25±6.15)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7±1.35)d,术后住院时间(7.58±2.59)d。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多孔VATS的胸外科医生,通过单孔VATS学习曲线的培训,在完成至少20例肺叶切除手术后,可较熟练掌握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且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诊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用VATS诊治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患者91例,其中多发性结节18例,单发性结节73例。结节直径0.3-3cm。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象学检查均未能确诊。肺活检术5例,肺楔形切除术61例,肺叶切除术2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转开胸手术6例(6.59%)。行VATS后,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100%;其中良性病变50例,原发性肺癌32例,肺转移癌9例。良性病变及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行VATS后达到了临床治愈;不能耐受大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经VATS行肿瘤局限性切除后改善了症状;肺转移癌行姑息治疗,经VATS做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结论:VATS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的确诊、良性结节、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治疗以及肺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比,探讨全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肺叶切除的165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VATS组41例,开胸组124例.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术前主要合并症、肺功能、手术切除的肺叶、术后病理类型、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195±57)min对(224±54)min(P<0.05);术中出血(227±153)ml对(349±158)ml(P<0.05);淋巴结清扫组数4.1±1.3对4.5±1.5(P<0.05);术后胸引流总量(1595±1038)ml对(1828±1074)ml(P<0.05);术后肺炎发生率4.9%对12.1%(P<0.05);1年无瘤生存率Ⅰ A期均为100%,ⅠB期分别为90.0%和91.3%(P>0.05);住院费用(4.6±1.1)万元对(3.5±1.1)万元.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早期肺癌具有相似的完全性和彻底性,VATS肺叶切除术较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略短,术中出血略少,术后肺炎发生率略低,但平均住院费用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