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生素后效应 (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 ,当药物浓度下降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或接触消除后 ,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1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直习惯性地每日分 2次或 3次给药 ,但是近年来对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的研究发现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对常见的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较长的PAE ,而且PAE的产生也具有浓度依赖性 ,其用药目标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浓度 ,而给药间隔应为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加上PAE的时间 ,因而提出日剂量单次…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后效应理论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睿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3):131-131
抗生素后效应 (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 ,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这是抗生素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近年来 ,国外对PAE这一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将PAE作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PAE理论可为临床设计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关于抗生素是如何引起PAE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其学说之一是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 ,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 ,引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 ,从而使其靶位恢复正常功能及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延长[1] ;学说之二是应用抗生素后促进白细胞效…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抗生素产生PAE的机理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抗生素产生PAE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可引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导致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因而不同抗菌作用原理的抗菌药物,其PAE产生的原理也不同。β-内酰胺类:选择性地争夺细菌的转肽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壁缺损;与细胞膜青霉素…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 (PAE)系指细菌接触具有足够浓度的抗菌药物 ,当药物祛除或浓度降低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时 ,细菌仍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目前发现几乎所有抗生素均有PAE。PAE因抗生素与细菌组合不同而异 ,见表 1。表 1 某些抗菌药物在体内的PAE抗菌药物细菌PAE(h)β 内酰胺类 G+ 1~ 2G- <1蛋白、核酸合成抑制剂 :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G+ 2~ 6  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利福霉素类 G- 2~ 6  红霉素、罗红霉素肺炎链球菌、 2~ 8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万古霉素 G+ 球菌 2…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bacteriostaticconcentration,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arker和Eagle等已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接触青霉素后,细菌在体外或体内的生长均受到一定时间的持续抑制,然而PAE现象在较长时间内被人们所忽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Mcdonald和Craig等研究报告发表后,PAE才重新被人重视…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包括其他非抗生素类的抗菌药)用药间隔一般 根据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而确定的(但也有例外)。本文探讨 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抗生素后效应与“时间依赖 性”、“浓度依赖性”、用药间隔等之间的关系,为抗生素合 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动学和药效学在抗感染药物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概述抗生素的MIC、MBC、Cmax和PK/PD参数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关系。方法应用PK/PD的相关参数,综合分析和归纳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对获得最佳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的重要作用。结果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Cmax和AUC是体内效能的主要决定因素,其Cmax/MIC及AUIC是重要的PK/PD参数,对细菌清除和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密切相关;而T〉MIC是B内酰胺类的重要PK/PD参数,是体内效应的主要决定因素;既属时间依赖性,又有较长PAE的药物,AUC/MIC是与疗效密切相关的PK/PD参数。结论依据PK/PD综合参数对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甲磺酸帕珠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与其他喹诺酮类相当,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明显增强,尤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且抗生素后效应时间长.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妇科、外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1].  相似文献   

9.
雌二醇对兔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雌二醇(17βestradiol,简称 E)对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兔窦房结细胞在不同 E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动作电位。结果:(1) E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显著延长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 P D50 和 A P D90)及3 期复极时间。(2) E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 期最大除极速率( Vm ax)、动作电位幅度( A P A)和延长0 期除极时间,且 E1×105m ol/ L组观察到80~100 m in 时,有3例动作电位完全消失。结论: E对窦房结细胞 K+ 通道和 Ca2+ 通道都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PK-PD模型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PK-PD模型可分为4类: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软连接与硬连接及时间依赖和非时间依赖模型。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的各方面研究,如制定给药剂量、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本文对PK-PD模型分类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包括其他非抗生素类的抗菌药)用药间隔一般根据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而确定的(但也有例外)。本文探讨抗生素后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抗生素后效应与“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用药间隔等之间的关系。为抗生素合理用药间隔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不断从生物因素角度探讨阿片类药物成瘾机理,发现阿片受体,脑啡肽,腺苷酸环化酶,单胺类递质,如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存在着内在联系,依赖状态由结构活化的μ*受体及向上调节的cAMP系统组成,由μ-,δ-受体调控,阿片进入体内,使血浆中游离的没有活性的可片肽增多,cAMP信号系统向上调节,包括增加腺苷酸环化酶(AC)和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自然戒断症状时  相似文献   

13.
海洛因依赖与人格的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及海洛因滥用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EPQ)对51例自愿戒毒病人进行测查,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EPQ各分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低自尊是海洛因依赖者最突出的人格特征;低自尊的人格特征与海洛因依赖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深陷于毒品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联合应用纳诺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35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β-EP)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其β-EP浓度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纳络酮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结论三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5.
阴茎勃起角度定量与勃起硬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20例精神性阳萎和10例血管性阳萎病人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阴茎勃起角度(PEA)在20°、45°、60°、90°、120°时海绵体内压(ICP),结果表明PEA与ICP有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7.41+0.78X,两组阳萎病人海绵体注药后PEA、ICP均有明显差别(P<0.01),本文对PEA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Cloning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两类IL-2-PE40'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分别由IPTG和温度(42℃)诱导表达。在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酶切位点和片段大小、电泳迁移率、分子量的初步鉴定后,又对融合蛋白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PE40'组分的抗原性进行了ELISA鉴定。从菌体蛋白中初步分离纯化了重组毒素,并测定其对细胞表面表达IL-2受体的活化T淋巴细胞的靶向杀伤效应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L-2-PE40'融合蛋白确实对IL-2R+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杀伤效应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6、24、48h),杀伤效应趋于增强(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对单相和双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7.
内源性阿片肽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歌  林树新 《医学争鸣》1997,18(4):347-349
目的:观察内源性阿片肽L-Enk、吗啡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新西兰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3H-TdR参入实验观察PASMC增殖和DNA合成量的变化.结果:L-Enk对PASMC增殖及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L-Enk(1×10-3~1×10-4mol/L)对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阻断.吗啡对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无显著影响.结论:内源性阿片肽可能主要是通过δ亚型阿片受体对PASMC的生长、增殖起抑制作用的,而与μ亚型阿片受体无明显关系.阿片肽类递质抑制PASMC增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从G1进入S期.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治疗肺炎时的药物浓度和用药间隔时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疗肺炎时 ,抗菌药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 ;此外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到抗菌药物的浓度和给药方案。1 药效学因素药效学涉及药物的浓度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是衡量抗菌药物的杀菌能力的指标 ,但它们不能说明其杀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杀菌率和能否通过提高浓度来增强杀菌活性 ,也不能说明抗菌药物是否有抗菌药物后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 (PAE)是指抗菌药物已经全部被清除后细菌恢复生长的延迟时间。当药物水平低于MIC和MBC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以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和小牛血清作对照.结果:EBPS能迅速上调EC粘附分子ICAM-1,PECAM-1的表达,其表达效应与EBPS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200mL/LEBPS作用24h,阳性细胞率和阳性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最高.结论:EBPS可促进EC粘附分子的表达.EC粘附分子表达增强,能促进循环WBC与EC粘附,越血管迁移和向组织中浸润,可能是介导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介体对烫伤大鼠cAMP磷酸二酯酶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经胰岛素诱导的大鼠肝细胞质膜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3-3.5kD的胰岛素化学介体,可以刺激激大鼠脂肪细胞的cAMP依赖的磷酸二酯酶。刺激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这种胰岛素介体刺激正常大鼠cAMP-PDE活性升高6倍,但对烫伤大鼠cADE-PDE活性只增加1.24倍,两者差异明显,表明烫伤大鼠cAMP-PDE对胰岛素介体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可能涉及胰岛素抵抗的受体后信号传递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