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将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转变为M2表型被认为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多项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可以抑制神经炎症,改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BV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的雷公藤甲素使用浓度;然后将BV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1μg/mL脂多糖),雷公藤甲素组(1 nmol/L雷公藤甲素+1μg/mL脂多糖),收集上清液,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ELISA法检测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V2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精氨酸酶1的表达。收集3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并分别作用于SH-SY5Y细胞:分为对照条件培养液组、模型条件培养液组和雷公藤甲素条件培养液组,TUNEL染色法检测SH-SY5Y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V2细胞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葡萄膜炎(LIU)的抗炎作用。方法: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组,每组8只,雷公藤甲素组给予0.05%雷公藤甲素滴眼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于玻璃体腔内注射125 mg/L的LPS建立LIU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2、24、48和72 h后,对各组小鼠眼前节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对眼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提取眼组织蛋白,ELISA法检测眼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结果:造模24 h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能明显减轻LIU引起的炎症反应并降低炎症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也表明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前房、玻璃体腔内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视网膜水肿增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ELISA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显著下调眼组织中ICAM-1、IL-1β和MC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葡萄膜炎的眼部组织损伤,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所致足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雷公藤治疗足细胞病变的机制,利用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体外损伤模型,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CCK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TUNEL染色法定性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PI染色后再经流式细胞仪来定量分析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结果 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小于1 μg/mL时对足细胞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100 μg/mL嘌呤霉索诱导足细胞凋亡,但是此凋亡效应可以被1 μg/mL雷公藤甲素抑制;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保护足细胞.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临床上雷公藤有效治疗足细胞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 型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 Balb/c 雄性小鼠,随 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雷公藤甲素组。制备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雷公藤甲素组给予雷公藤甲素0.1 mg/kg 灌胃,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3 组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变化,检测耳蜗毛细胞内 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抗氧化蛋白及凋亡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雷公藤甲素组耳蜗毛细胞均有不 同程度的丢失,且雷公藤甲素组耳蜗毛细胞的丢失率小于糖尿病组。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耳蜗毛细胞中的p-ERK、 E2 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硫氧还蛋白(Trx)表达量及Erk 磷酸化水平高于糖尿病组, JNK磷酸化水平和凋 亡分子cleaved-caspase-3 的蛋白表达量低于糖尿病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减缓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上调ERK、Nrf2 和Trx 的表达,下调JNK信号,抑制凋亡分子cleaved-caspase-3 的表达有关,有望成为 治疗2 型糖尿病耳蜗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0)及雷公藤甲素组(n=20)。模型组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并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 NOS与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的各项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i NOS与COX-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肾脏组织i NOS与COX-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i NOS与COX-2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前列腺素E2(PGE2)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0)及雷公藤甲素组(n=20)。模型组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并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E2与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的各项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PGE2与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肾脏组织PGE2与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GE2与NF-κB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0)及雷公藤甲素组(n=20)。模型组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并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的各项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NF-α与MCP-1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LncRNA-CC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C57BL/6小鼠接种子宫内膜癌瘤HEC-1A细胞制备荷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雷公藤甲素组(25μg/kg)、中剂量雷公藤甲素组(50μg/kg)和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100μg/kg)。给药15 d后取小鼠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肿瘤组织LncRNA CCAT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细胞生长密集,排列不规则;低、中、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肿瘤组织内血管减少,结构破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坏死。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肿瘤组织质量均明显减轻(P0.05),抑瘤率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ncRNA CCAT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雷公藤甲素可通过降低LncRNA-CCAT1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荷子宫内膜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8BP 阻断由IL-18 诱导的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对滑膜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实验共分为5 组:正常对照组、CIA 模型组、IL-18-CIA 模型组、甲氨喋呤治疗组、IL-18BP 治疗组,每组10 只大鼠,共50 只。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各组大鼠左后踝关节的滑膜组织中Fas、FasL 的表达水平。结果:IL-18BP 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得到抑制,Fas、FasL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8BP 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较好。结论:IL-18BP 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基因Fas、FasL 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的凋亡,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动态观察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并于造模第21、28、35 d取膝关节滑膜分别行HE染色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IA大鼠膝关节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细胞胞浆和胞核均表达HIF-1α,且其表达随发病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滑膜表达HIF-1α与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总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促进滑膜增生及血管生成而参与RA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关节滑膜Treg/Th17平衡状态以及TNF-α拮抗剂TNFR-Fc对Treg/Th17的影响。方法: 建立CIA模型,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关节滑膜Treg/Th17的表达。结果: CIA组TNF-α较正常对照组及TNFR-Fc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TNFR-Fc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A组滑膜组织的CD4+Foxp3+Treg/CD4+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3.12%±4.93% vs 24.66%±5.82%,P>0.05),而TNFR-Fc治疗组则升高明显(33.07%±5.14%);CIA组CD4+RORγt+Th17/CD4+细胞比例显著增高(9.74%±2.23% vs 正常对照组1.00%±0.59%,TNFR-Fc治疗组5.63%±1.76%,P<0.01)。结论: CIA大鼠关节滑膜存在Treg/Th17分化失衡;TNFR-Fc可能通过抑制关节滑膜Th17细胞分化,诱导Treg细胞生成/聚集,使得病变关节的Treg/Th17平衡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凝聚态Aβ1-40(20μg/ml)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MCM)作用于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应用MTT法和TUNEL染色,观察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5μg/ml和25μg/ml)在不同时程(2 h和24 h)内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加药后2 h除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海马神经元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加药后24 h,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显著增多(P<0.01);低剂量用药MCM组和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与模型MC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低剂量用药MCM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内酯醇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体内外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并反复刺激建立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TP处理组,每组8只。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DNA电泳及电镜等方法,观察体内外TP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致敏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体内应用TP可减少致敏大鼠BALF中Eos、淋巴细胞数目,同时可增加其BALF中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体外实际显示,不同剂量TP呈剂量依赖性(10^-7-10^5g/ml)的促进OVA抗原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凋亡,该效应随作用时间凋亡,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并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发挥作用;同时TP可明显增加DXM的促淋细胞凋亡作用。为阐明TP对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和探讨激素依赖性哮喘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丝胶(彩色蚕茧经浸泡、水煎、浓缩获得)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连续腹腔注射(1次/d,3d)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35d]。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Akt、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和前凋亡因子Bad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海马Akt、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Bad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海马Akt、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Ba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Akt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糖尿病海马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所致的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凋亡,探讨细胞凋亡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木瓜蛋白酶组、木瓜蛋白酶联合[60Co]处理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肺泡壁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肺泡壁细胞PCNA、Bax和SP-C蛋白的表达。TUNEL与SP-C免疫荧光法鉴定凋亡细胞中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结果: 木瓜蛋白酶组、木瓜蛋白酶联合[60Co]处理组大鼠出现明显肺气肿。木瓜蛋白酶联合[60Co]处理组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面积和单位面积肺泡数与木瓜蛋白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木瓜蛋白酶组,木瓜蛋白酶联合[60Co]处理组大鼠肺泡壁细胞的AI、PI以及Bax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P-C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木瓜蛋白酶联合[60Co]处理组大鼠的AI、PI、Bax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木瓜蛋白酶组;而SP-C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木瓜蛋白酶组。部分TUNEL阳性细胞表达II型肺泡上皮细胞标志SP-C。结论:大鼠肺泡壁细胞特别是II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参与肺气肿的形成,Bax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导致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体内和体外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EBPα表达质粒pEGFP-C/EBPα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HL60细胞,用G418筛选出C/EBPα稳定表达细胞株为转染组;以转染pEGFP空载质粒HL60细胞为空载体组;未处理的HL60细胞为对照组.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20只BALB/c裸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转染组7只、空载体组7只、对照组6只.将3组细胞分别皮下注射相应各组小鼠形成皮下瘤,20 d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及大小,TUNEL法检测皮下瘤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 筛选到C/EBPα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株pEGFP-C/EBPα-HL60,细胞出现明显分化.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4±1.4)%、(5.0±1.3)%、(21.9±4.5)%,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均P<0.05).RT-PCR及免疫印迹显示C/EBPα明显抑制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细胞接种小鼠形成皮下瘤,其质量分别为(5.35±1.12)g、(5.12±1.31)g和(3.26±0.72)g,瘤体大小分别为(25±4)mm、(18±3)mm和(11±2)mm,转染组瘤体质量及瘤体大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均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转染组皮下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C/EBPα在HL60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显示C/EBPα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3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3种方法的价值。方法:同时使用PI染色,TUNEL及Annexin V/PI3壹量检测地塞米松处理小鼠的胸腺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PI染色,Annexin V/PI,TUNEL3种方法凋亡检出率分别为27.19%,32.28%,50.17%,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急性吸入高浓度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21%O2)和高氧实验组4 h组、8 h 组、12 h组和16 h组(85%~100%O2),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比色法测定血浆、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eNOS和iNOS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肺泡表面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氧各时相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MDA、NO、NOS均升高,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eNOS明显表达,高氧4 h组表达开始升高,8 h组eNOS蛋白质表达升高明显。对照组iNOS蛋白微量表达,但表达量远低于eNOS,16 h组表达略增强。与对照组(2.17%±1.80%)比较,4 h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增加9.13%±3.20%,8 h组、12 h组及16 h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加达17.47%±3.50%、19.22%±4.50%和11.03%±2.80%。高氧各组血浆及肺组织各指标与细胞凋亡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NO及eNOS在急性高氧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比伐卢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比伐卢定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比伐卢定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产量及活力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比伐卢定5000U处理组的胰岛细胞凋亡计数(5±4)个/HPF、凋亡率(16.5±3.6)%、Fas-l基因表达水平(4.6±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产量(315.3±6.1)IEQ、胰岛素释放水平(179.11±2.18)mIU/L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10.5±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分离过程中加用比伐卢定对胰岛具有抑制凋亡、提高胰岛产量和保护胰岛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单纯肝门阻断;B组:血流阻断+抑制剂:N-苯甲基氧化碳酰-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氟化丙酮(ZVAD-fmk)15mg/kg;取无肝硬化大鼠,作单纯肝门阻断为C组。各组肝门阻断时间均为30min,再灌注72h。比较3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的caspase-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结果:A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在再灌注后6h达高峰,分别为(18.1±1.8)μmolAMC·h-1·g-1(tissue)和20.9%±4.9%,与I/R前的(6.6±2.0)μmolAMC·h-1·g-1(tissue)和0.5%±0.3%相比,P<0.01。肝细胞凋亡数、caspase-3的活性随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低,两者随时间的变化一致。3组中A组肝损伤最严重,表现为再灌注后6h血清AST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大鼠7d生存率只为62.5%。进一步研究表明,再灌注后6h,A组的肝组织caspase-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亦明显比B、C组高。结论: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的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肝组织caspase-3活性的改变,抑制caspase-3能明显减轻肝I/R损伤。肝硬化肝脏比无硬化肝脏对缺血损伤敏感性高的病理机制与依赖caspase-3的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