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结果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ll-Y胃空肠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 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胆管胰管双重外引流预防胆漏、胰漏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3例采用Child方法重建消化道,4例采用Whipple方法重建消化道,1例采用空肠胰腺捆绑式吻合重建。胰管内插入适当粗细塑料管并与胰管缝扎固定,T管一侧短臂经胆肠吻合口放入肝总管,另一短臂放入肠腔,T管长臂及胰液引流管经桥袢肠腔距胰肠吻合口15~20cm处肠壁分别引出、固定。10~14d胆汁、胰液适时回输肠道,带管3周拔除。结果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胆漏、胰漏,1例胰腺残端出血,1例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张力,消除胆汁、胰酶侵蚀作用,预防胆漏和(或)胰漏,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结果术后胰瘘发生率17%(6/34)。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肠吻合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选择胰肠捆绑式吻合,术中精细操作,是降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易并发感染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文介绍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并胰液外引流 ,同时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 ,并探讨其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自 1991年 1月~ 2 0 0 3年8月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 4 7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7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A组 2 5例 ,采用五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及胆肠吻合口置支撑管技术 ;B组 2 2例 ,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 手术方法 B组采用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的测定在胰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泰兴市人医集团收治的7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3-5d测定胰肠、胆肠吻合口旁引流液淀粉酶浓度,同时测定血清、T管内胆汁淀粉酶。采用国际国内认可的胰瘘定义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77例中术后出现胰瘘(ISGPF)34例(44.2%),其中A级胰瘘22例(28.6%),B级或C级胰瘘12例(15.6%)。单纯性胰液渗漏22例,胰肠吻合口漏12例,相关死亡5例(6.5%)。结论:术后对胰肠吻合口引流液淀粉酶的监测十分必要,主动结合其他生化指标的监测,可较有效地获知早期胰接的发生及胰瘘的性质,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33例均获痊愈,无胰瘘、出血、腹腔脓肿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33例均获痊愈,无胰瘘、出血、腹腔脓肿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73例(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60例(胰肠吻合组)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 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1.7%,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和15.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6.2±5.3)d和(24.3±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较之胰肠吻合手术具有胰瘘发生率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操作难度较高,解剖结构复杂,周围组织器官易受损,临床医生开展较少[1].该术式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及肝外胆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对生理影响程度较小、手术打击小、创伤较轻、术后远期并发症少[2].我院2004-2010年收治了7例胰头良性肿瘤,并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7~56岁.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2.手术方法: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大部分胰头组织,保留十二指肠内侧壁处部分壳状残留胰腺组织,切断胰腺应紧贴肠系膜上血管轴线,保护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和胰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前后动脉弓之完整;胆总管切开置入胆道探子进入十二指肠,以其为导引切除胰头,避免损伤胆总管及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维持胆道完整性并保存十二指肠血液供应,胰肠吻合前行胆道T管减压,关闭近端胰头残端,将胰体远侧断端与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中胰肠吻合采取套入式双层吻合,胰肠吻合口内外放置引流,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并加用生长抑素.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新术式预防胰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外引流预防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31.4%),其中肺部感染5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1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及胰瘘发生.结论 采用稳妥的胰肠吻合,同时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及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胰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胰腺断端采用胰胃吻合、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等不同吻合方式,各种手术方法均有不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和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4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患者根据临床术式分为端端吻合组(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23例,端侧吻合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19例,捆绑吻合组(捆绑式胰肠吻合)10例,降落伞吻合组(胰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20例,记录和比较4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降落伞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3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术式可缩短胰肠吻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9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法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48例)和胰管对肠黏膜吻合组(B组,44例).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长于B组[(101.73±6.47) min比(98.73±6.87) min],胰瘘发生率低于B组[6.2% (3/48)比20.5%(9/44)],消化障碍发生率高于B组[18.8%(9/48)比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捆绑式胰肠吻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对肠黏膜吻合能有效减少消化障碍的发生,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最佳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1983至1986年8月间)及仁济医院(1960至1985年3月间)施行的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P、D、T术)的临床资料发现,在行该术时所采用的各种胰肠重建术式中,施行例数最多的一组——胰肠端侧、胰端对空肠粘膜下层面术式(简称PCSM术式)的27例中,无1例在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溢漏(简称胰瘘)。本文介绍该组的有关资料,以及施行该术的具体方法。关于各种胰肠重建术式的选择指征,本文亦作一粗略评述。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壶腹部恶性及部分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胰瘘是此手术后危险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及出血,是引起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防治胰瘘的发生一直是普外科的重要课题.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初步体会到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胰瘘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T)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 ,但胰瘘为PDT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一直为临床所关注。我们总结 89例PDT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如下。1 资料方法1990 - 2 0 0 2年 ,我们共施行PDT术 89例 ,男 6 3例 ,女2 6例 ,年龄 5 0~ 75岁 ,平均年龄 6 4 .6岁。全组消化道重建均按照胰肠、胆肠、胃肠吻合的顺序。我们根据胰腺质地、残胰粗细、胰管口径来决定吻合方式。本组行胰肠端侧吻合(ESPJ)者 4 1例 ,其中行胰端对空肠黏膜下层面术式 (RPC SM)者 39例 ,行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 (RPCJS)者 2例。本组行胰肠套入吻合…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6年开展胰肠不等分胰肠套入吻合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4 2例,无胰瘘发生,现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于1996年9月~2 0 0 3年12月应用本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 2例,其中男2 6例,女16例,年龄30~75岁。术中见肿物(1.0cm×1.0cm)~(6 .0cm×5 .0cm)大小,其中胰头癌2 2例,壶腹癌12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十二指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2例。病理类型:胰头部导管细胞腺癌19例,黏液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壶腹部腺癌7例,乳头状癌2例,黏液腺癌3例,胆总管下段腺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乳头状癌1例,慢性胰腺炎2例。2 手术方法及结果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9.
张玉霞 《现代保健》2010,(25):114-1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适用于胰头、壶腹周围癌及少量良性病例.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提高,病死率已降低至10%以下.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大,涉及大血管多,重建吻合口多,容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胰漏(PF)是术后最主要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笔者所在科对2004年~2009年2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预防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 ,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组有 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 ,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法 ,可避免术后胃潴留 ,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 ,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