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结合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病理特征,探讨其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为ESFT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6例行CT扫描,10例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①14例ESFT中,位于颅内2例,腹盆腔9例,眼眶、脊髓及右下肢各1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线1.7~24.5 cm,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2例边界清楚.②CT平扫,肿瘤多呈等密度,伴点片状或地图状低密度区,出血少见,均未见钙化.③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2例见高信号出血;常规T2 WI多呈低、等或略高信号;压脂T2 WI多呈略高或高信号;DWI多呈混杂高低信号;2例颅内病灶,FLAIR呈低或稍高信号.④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曲线,1例呈缓慢上升平台型,1例呈速升缓降型.⑤病理,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致密胶原纤维构成;免疫组化,CD34、Vimentin、CD99及Bcl-2多呈阳性.结论 ESFT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T2 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WI、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均为单发,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1.2~6.5 cm。发生于颞叶1例,鞍内1例,桥小脑角区1例,中后颅窝三叉神经走行区1例,顶叶1例。CT平扫病灶均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 T1WI上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上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T2WI上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较具特征。  相似文献   

3.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CT和MR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ESFT的CT和MR表现. 结果 发生在眼眶和腹膜后各2例,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盆腔和睾丸各1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较清楚,4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区均明显强化. 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楚、T2WI有低信号区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 SFT 患者的 CT 和 MR 表现。10例均行 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行 MR 检查。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孤立的肿块,最大径20~115 mm,中位最大径约35.5 mm。肿瘤发生于眼眶2例、鼻腔鼻窦4例,腮腺、面颊、锁骨上区及枕部各1例。病变边界清楚8例、模糊2例,呈椭圆形7例,分叶状3例。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匀(2例见多发囊变区,1例见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9例呈明显均匀(n=3)或不均匀(n=6)强化,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CT 双期增强强化模式包括快速强化缓慢廓清8例、快速强化快速廓清1例和延迟强化1例。与脑实质相比,T1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T2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高混杂信号(多发囊变)1例;增强后分别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结论头颈部不均匀的富血供肿瘤要考虑到 SFT 的可能。瘤体 T2 WI 与脑实质相比呈等或稍低信号,CT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期增强呈快速强化缓慢廓清的强化模式可能是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6.
垂体脓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5例垂体脓肿的Mill和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5例垂体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2例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5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2例CT平扫呈低密度;3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T1WI与脑实质信号类似,T2WI呈稍高信号。2例CT增强扫描未显示明显强化征象;5例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4例环壁薄且均匀,1例环壁较厚。结论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MR增强扫描显示这种环形强化比CT增强扫描更优越。  相似文献   

7.
赵越  易飞 《放射学实践》2020,(6):761-767
【摘要】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上皮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1例先行X线片,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0例CT共13个病灶。8个病灶见钙化,其中5个病灶完全钙化。2个病灶见坏死。10个病灶边界清清楚,3个瘤周见絮状稍高密度影。8例CT增强扫描共11个病灶,其中3个轻度强化,5个不均匀中度强化,3个病灶完全钙化无强化。6例MR均为单发,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周高中央低信号,DWI呈环状高信号,增强呈“环靶征”。2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微囊状更高信号,灶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例X线片呈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1WI压脂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中央强化较为明显。结论:钙化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当病灶位于皮下,边界清楚,CT见广泛泥沙样或致密的局灶性钙化,MR上见微囊状改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尤其呈“环靶征”表现时,应考虑到PM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FT,其中行CT检查者4例,3例行增强检查;1例行MR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MSFT患者中,口底1例,胸部2例,肾脏1例,盆底1例;病灶最大长径44~176mm;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1例行MR扫描,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行CT扫描,3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大小不等坏死区,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出现信号或密度不均匀、缺血性坏死、黏液样变性、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性强化等影像学特征提示MSFT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FT的影像表现,其中行CT检查者8例,7例行增强检查;4例行MR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将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观察.结果 (1)11例SFT中,位于胸部2例,腹盆腔5例,软组织4例.肿瘤直径2.5 ~23.0 cm,平均11.8 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7例.边界清楚者8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者3例.(2)CT平扫密度不均匀,均可见低密度区,2例见高密度出血灶,1例瘤内点状钙化.(3)MR T1WI呈等信号,3例肿瘤T2WI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4例均见丰富的血管流空信号.3例瘤内信号混杂,其中2例散在长T1、长T2信号区,1例位于肝脏内见高信号出血灶;1例位于眼眶信号较均匀.(4)增强扫描9例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并有斑片状无强化区.(5)显微镜下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形细胞、致密胶原间质以及大量“鹿角样”薄壁血管组成.结论 影像上见孤立性、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应考虑到SFT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及MRI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和MRI资料。其中行CT检查4例,3例行增强检查;行MRI检查16例,11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0例病灶均单发,左侧睾丸12例,右侧睾丸8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17例,模糊3例。CT平扫病灶均呈混杂密度包块,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等低或混杂信号;T12WI呈等、等高或稍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明显。结论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和MRI表现特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1例SFT的CT及MRI表现.13例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7例行MRI检查,4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CT、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胸部10例,腹部4例,颈面部3例,颅内2例,椎管内1例,眼眶1例.肿瘤最大径1.5~30.0 cm,平均9.9 cm.体积较小者呈椭圆形或圆形,体积较大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CT表现:肿瘤实质呈与肌肉相似的等密度,8例内见斑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条状钙化,3例伴出血;MRI表现:肿瘤实质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3例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高混杂信号,4例肿瘤内见囊变.增强表现:10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7例强化呈“地图”样;7例肿瘤内或周边可见明显强化的迂曲血管.结论 SFT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术前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缺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的CT和MR表现。11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增强及MR扫描,2例仅行MR平扫。结果本组21例中,肿瘤最大6.5cm×7.0cm,最小0.8cm×1.0cm。肿瘤与肾实质交界表现为V型17例,杯口样改变4例。CT平扫19例呈高密度16例,等密度2例,呈混杂密度1例。MR检查10例T2wI呈均匀低信号2例,呈等及稍低混杂信号8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9例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模式16例,呈持续强化模式3例。结论肾脏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密度(信号)、形态及强化方式等有助于和肾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CT、MR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导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病例,7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医师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灶境界、大小、密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cm,<5cm 1例,5~10cm 3例,>10cm 4例,平均9.3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梭形3例;5例肿瘤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内可见两种明显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3例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很小.较小病灶形态规则,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CT增强病灶呈地图样强化和匐形线条样强化,动脉期轻微强化~显著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 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SFT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密度相对均匀,境界清楚,瘤内常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MR 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动态增强强化差异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的CT、MRI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5例ES中,发生于左前臂、左足、右眼眶、左外耳道、左侧阴茎根部各1例.3例行CT扫描,2例呈类圆形,1例呈铸状.1例边界清楚,1例部分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CT平扫密度均不均匀,伴有斑片状低密度区,其中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1例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1例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体积较小,密度均匀.其中2例行MRI扫描,T1WI:2例病灶以等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稍高信号区;T2WI:2例病灶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等或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内有斑片状坏死区无强化.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率100%(5/5),CK阳性率80%(4/5),EMA阳性率100%(3/3),CD34阳性率50.0% (2/4),HMG45阴性率100%(5/5),S-100阴性率75.0% (3/4),SMA阴性率66.7%(2/3),CD31阴性率50.0%(1/2).结论 ES的CT和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单发或多发,边界不清,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边缘条状或片状强化;MR 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的CT及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混合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8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特征.结果 18例行CT检查的患者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15例),并有淋巴结肿大(5例)、血管侵犯(7例)、卫星灶(5例)、假包膜(9例)、肝内胆管扩张(1例)等恶性肿瘤的特征;5例行MR检查的患者平扫T1WI序列上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序列表现为高或略高信号,1例伴有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血管侵犯,4例伴有假包膜.在CT、MR的动态增强上,大部分肿瘤在动脉期表现为肿瘤内部或周边不均匀强化,在静脉期肿瘤部分区域可见不均匀性高密度或信号(在动脉期图像上相对应为低密度信号区),延迟期仍可见对比剂潴留而呈高低混杂密度或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及MR扫描能反映混合型肝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心脏原发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45岁,平均34.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5例中,3例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均发生在右心房游离壁,向心腔内或外生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表现为与心肌信号相似的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如瘤体内有坏死、出血、钙化,则表现为混杂密度或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CT增强扫描瘤体内见肿瘤血管或血管团。结论:心脏原发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10例行MRI扫描,1例行CT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1例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5例,肝血管肉瘤(PHA)3例,肝血管外皮细胞瘤(HPC)3例。5例肝EHE边界均清晰,其中3例为孤立结节,2例为多发结节并相互融合,3例病灶位于包膜下;1例出现肝“包膜凹陷”征,2例出现“晕”征;1例CT平扫呈低密度,中心见更低密度区;2例T1WI平扫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2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3例肿瘤边缘强化,2例肿瘤内出现片状或点状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其中2例强化范围扩大。3例肝PHA边界均清晰,其中2例为单发巨块型;在T1WI及T2WI中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肿瘤内出现片状或点状不均匀强化及非周边强化,1例肿瘤边缘花边样强化;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范围均扩大。3例肝HPC中2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不清;在T1WI及T2WI中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3例肿瘤边缘均出现环状不均匀强化;延迟期2例边缘持续填充强化,未向中心填充;1例向内略填充。结论: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CT和MRI表现对判定肿瘤起源及与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需依靠免疫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 R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RAML和cc 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少脂肪RAML 17例、cc RCC 28例。结果:17例少脂肪RAML中,CT平扫12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2例呈混杂低密度。增强扫描17例均匀强化,其中10例皮质期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9例可见"杯口征"和"劈裂征"。11例行MRI扫描,其中6例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5例脂肪抑制T2WI呈均匀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28例cc RCC CT平扫14例呈低密度,8例呈等密度,6例呈混杂低密度;25例呈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3例皮质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6例行MRI扫描,脂肪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3例有假包膜。结论 :少脂肪RAML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MRI T2WI均匀低信号、双回波3D T1WI及DWI有利于少脂肪RAML与cc R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