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为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MR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22例患者行常规T2加权(T2 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DWI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22例在DWI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2例是在发病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5例是在发病后6~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5例是在发病后12~72 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表明DWI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脑干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脑内梗死或陈旧性梗死者73例。全部病例行常规DWI轴位扫描,其中24例采用弥散全方向成像,76例采用单方向成像。结果全部成功行DWI检查。超急性期4例仅在DWI上显示梗死灶;急性期梗死灶对比更加清晰,病变范围较T2加权成像(T2WI)扩大;亚急性期DWI上病灶显示仍呈高信号,与T2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显示大小相仿;慢性期(陈旧性梗死)软化灶DWI显示为低信号。中脑和桥脑梗死急性期病灶边缘模糊;延髓梗死灶局限于单侧,边缘清晰。结论 DWI技术可以更早地检查出脑干梗死灶,明确病灶范围,并推测其新鲜程度。单方向DWI扫描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可减少运动伪影,适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干缺血性梗死疾病中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脑干梗死患者核磁共振DWI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而在常规T2加权成像中,仅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能及时、早期、准确地对脑干梗死病灶予以显示,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弥散成像(DWI)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WI诊断急性脑梗死100例,并与传统CT扫描及常规MRI结果比较。结果 DWI在发病6小时之内已能明确发现脑内相对应高信号灶.常规MRI需在发病12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其中T2W1较T1WI敏感,而CT则需24小时左右才能显示脑内病灶的存在。DWI显示的病灶较T2WI稍大,所有新病灶在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 DWI对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十分敏感,并能显示缺血边缘带情况,结合T2WI可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Wang YJ  Yao QL  Fang F  Teng G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73-1777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7.0T)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对照组,栓塞0.5、1.5、3、6和24 h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行头颅MRI扫描:PWI、DWI、T1WI、T2WI及MRA.后处理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分别计算rCBV、rCBF、rMTT相对值.测量DWI异常信号区相对体积(rVD)及PWI异常灌注区相对体积(rVP).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对比.结果 假手术组各序列扫描、TTC染色及病理均未见异常.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V、rCBF明显降低,rMTT明显延长,梗死核心严重,梗死边缘较轻.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于DWI和PWI均可见异常信号区;D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增大,P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栓塞6 h前PWI异常信号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P<0.05),6 h以后PWI、DWI梗死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以后DWI梗死体积与24 hTTC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显示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空间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ADC图在脑梗死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62例患者的DWI及ADC图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38例,亚急性期12例。结果62例患者中,发生在脑干的2例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3 h~4 h内未能明确诊断,约占3.2%,其余不同时期梗死病灶在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随时间延长,DWI信号逐渐降低,ADC信号升高,2周时接近等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根据DWI和ADC图像信号特点,可以鉴别新、旧梗死并确定责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技术(DWI、PWI)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48h以内的48例患者及治疗10天后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包括T2WI、DWI、PWI等序列,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病后就诊DWI能全部发现病灶;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PWI血流灌注少于对侧正常区;治疗后复查,梗死区ADC值、rADC值较初次检查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区rCBV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梗死区平均MTT值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弥散及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庾建英  刘继新  朱沂  蒋杰 《西部医学》2011,23(4):635-63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之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急性后循环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一周以内行临床及磁共振DWI检查确诊为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患者,于二周后复查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发病一周内,一侧枕叶和一侧小脑梗死的核心、梗死的边缘和其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干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梗死边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周后复查DWI检查,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边缘及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的边缘和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侧枕叶梗死者有8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小脑梗死者有6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脑干梗死者有13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结论 ADC值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脑缺血的方法,其定量分析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现T1WI高信号时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的脑梗死行头部MRI检查的患者40例,内有T1WI高信号出现,均在完成MRI检查后1d开展CT检查,且15d内行MRI复查。通过自旋回波-单次激发e PI序列行DWI扫描。结果在原脑梗死内,检出T1WI高信号部位,有脑回状、斑片状、线状含铁血黄素沉积的T2WI低信号25例;CT示,脑沟回状更高密度影4例,基底节区以斑片状更高密度影显示2例。随访DWI(b=0)序列,同部位为稍高信号3例,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相较T2WI序列,DWI对低信号显示的范围呈更大显示,且边缘更为清晰。结论针对临床病发脑梗死的患者,仅部分T1WI高信号为梗死后出现,相较CT,MR对梗死后出血显示更为敏感,与DWI(b=0)图像结合,基本可对梗死后出血做出科学、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19-102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检查.回顾性分析60例在T2WI、T1WI、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上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发病3h内(6例)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4例,T1WI上均为等信号,DWI上均为高信号,ADC图上均为明显低信号;发病4~15 h(30例)在T2WI、DWI上均为稍高到高信号,在T1WI、ADC图上均为低信号;发病16~24 h(12例)T2WI 、DWI上均为高信号,在T1WI上11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9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发病24 h上(12例)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DWI上10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T1WI上10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5例为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4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加权与扩散张量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弥散加权(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DW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DWI序列)或DCavg、FA值(DTI序列),并得到DWI图、ADC图(DWI序列)或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DTI序列).结果 DWI序列比DTI扫描速度快.DTI序列获得的DWI图、DCavg图显示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与DWI序列获得的图像结果一致.而且,DTI序列还可以获得FA图、彩色编码FA图.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边缘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无统计学差异,与ADC值结果一致.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 DWI比DTI具有检查时间上的优势,而DTI能为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的弥散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86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DWI发现6小时之内的患者已能明确脑内相对应高信手灶,常规MRI则需在发病12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且DWI显示的病灶范围较常规T》2WI显示的范围稍大、信号更强。结论磁共振D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能显示缺血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超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及细胞水肿的分子影像学基础,界定缺血半暗带(IP),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6h内首次发病且疑似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6例先行16层CT扫描,排除脑出血后再经MRI系列成像检查,判断有无超急性脑梗死,界定IP组织,将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余皆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并对照分析其疗效。结果:CT显示颅脑正常37例,脑出血5例,陈旧性梗死9例,具有超急性脑梗死征5例。MRI系列检查51例中,T1WI、T2WI显示轻微脑肿胀和脑动脉流空征消失7例;FLAIR显示缺血高信号灶9例;DWI除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显示正常外,余46例均表现为与临床体征一致的高信号责任灶,ADC图呈低信号,其敏感性显著优于CT及MRI常规检查;MRA显示病灶区供血动脉阻塞、变细、局部狭窄或远端分支减少。磁共振灌注成像(PI)显示48例有异常灌注缺损,其异常灌注体积(vPI)与DWI异常信号体积(vDWI)不一致:30例vPI>vDWI,界定具有IP1组织;10例vPI=vDWI及6例vPIvDWI梗死面积扩大,5例vCI=vD-WI,考虑缺乏IP2组织;追踪随访TIA患者有2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DWI能够在超急性脑梗死组织发生不可疑损伤之前明确诊断,并能在活体状态下深入到细胞毒性水肿分子水平,DWI与PI的联合应用对于IP的确定、临床溶栓治疗的选择以及挽救缺血脑组织具有重大的作用,且能一定程度反映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包括T2WI、T1WI及FLAIR序列和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进行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在T2WI与T1WI为等信号,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DW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多发性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DWI较常规MRI及CT敏感,对疑有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加做DW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干缺血性梗死疾病中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脑干梗死患者核磁共振DWI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栗所有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而在常规T2加权成像中,仅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能及时、早期、准确地对脑干梗死病灶予以显示,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MR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常规行MRI、DWI,分析其不同时间影像特点并计算ADC、相对ADC(relative ADC,rADC)和相对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结果:(1)发病7d内的平均SIR、DWI明显高于T2WI(P<0.001-0.005);(2)7d内梗死灶rADC值显低于正常(P<0.05-0.001);(3)DWI病灶全部为高信号,以病后13-24h最高。ADC图随病程增加信号逐渐增加,与DWI显示病灶信号相背离;(4)DWI结合ADC图对急性梗死灶或责任病灶总体检出率及对阵旧灶或白质高信号基础上发生新梗死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T2WI,二有显差异(Χ^2=38.95,P<0.005)。结论:DWI结合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T2WI。  相似文献   

20.
陈志斌  管得宁  徐运  张冰 《海南医学》2009,20(11):109-11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探讨其对TIA的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TIA患者于发病3d内及治疗2周后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及DWI检查。结果治疗两周后未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的责任病灶阳性率明显低于入院时检查的责任病灶的阳性率,而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2周后复查检出责任病灶阳性率明显高于2周前。结论TIA患者在DWI上显示与新近缺血相关的病灶,DWI可作为评价TIA患者预后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