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7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51例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管瘤包膜外剥除29例,肝切除19例,缝扎3例。术中平均失血量(1085±1539) mL,22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首选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对限于半肝或尾状叶的病例可分别采用半肝或尾状叶切除。  相似文献   

2.
解剖第三肝门切除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切除紧贴腔静脉的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寻找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途径。方法 在患侧肝动脉结扎后,于第三肝门部位逐一分离、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瘤体与腔静脉分离,在肝门阻断下切除瘤体。结果 全组27例,行肝右叶及尾叶切除1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上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左三叶及尾状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2例。绵未行全肝血流阻断。术中输血平均1150ml,术后随访3 ̄48个月,全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6年3月29日手术切除一例罕见特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第Ⅷ肝段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不必常规进行全肝血流阻断法切除,下腔静脉可预置阻断带,但膈下肝上下腔静脉分离有时较困难,致预置阻断带不成功。本组4例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就在于在常温下间歇阻断第一肝门入肝血流的同时,用剥离法将肿瘤剥除。此种手术方法与行第Ⅷ肝段切除术相比,既简便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990~1994年2月我科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61例,肿瘤平均直径97cm,最大40cm,其中位于Ⅷ段或累及Ⅷ段者9例,位于尾状叶或累及尾状叶者2例,手术切除率98.5%,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肝癌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手术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采用手术治疗3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适应症,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病人中,13例采用肝叶或段切除术,10例采取不规则切除术,7例采取瘤体剥离切除术,3例行病侧肝动脉结扎加捆扎术及单纯捆扎术。2例采用主瘤切除其余小瘤行捆扎术。9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膈下积液及切口感染多见。结论:有持续症状者且确定是源于肝海绵状血管瘤及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病人应采用手术治疗。不规则切除术、瘤体剥离切除术、捆扎术及2个段或以下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许国平,王永惜,蔡教誉,洪建文,文锡荣,杨深泉,余锡坤,潘岳芝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1]。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切除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35例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中失血量100~7 000 mL。根据瘤体位置及大小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术式,其中,Pringle法11例,改良Pringle法9例,半肝血流阻断法15例;血管瘤包膜外剥除24例,肝切除10例,缝扎1例。术后18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处理出血,尽可能保留足够量的正常肝组织,应用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手段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48例病人中,32例采用肝叶(段)切除,12例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瘤体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等方法4例。1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及膈下积液多见。结论直径大于5锄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考虑手术治疗并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肝叶(段)切除、血管瘤摘除术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的指征及技巧。方法对我科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开展的8例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在无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量为1 000~5 000 ml,(2 500±800)ml;手术时间为3~6 h,(4.2±0.8)h。1例肝硬变患者术后1 d即出现腹水,经积极治疗后得以控制。3例患者术后1周发现右侧胸腔积液,经1~2次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应用B超每半年复查肝脏情况,随访0.5~5年,(2.5±1.2)年,1例失访,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余均存活,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复发。结论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应充分显露、精准操作,彻底切除肿瘤,避免大出血和空气栓塞,减少和防止残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位于第二肝门附近和尾状叶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血管瘤均获完全切除,手术死亡率3.1%(1/32),术中出血量50~10000ml,12例病人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000ml不等。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发生率15.6%),26例获平均(3.09±0.93)年随访,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熟悉肝脏解剖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龄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3):154-155
  相似文献   

13.
乔森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05,18(1):37-37
我院自1999~2003年原位切除特 大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手术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 例。年龄35~61岁,平均45岁。肿瘤 直径25~35cm,肝右叶4例,左叶1例。 多发2例。病人均以右上腹不适、胀痛、 上腹包块就诊。术前肝功能正常,HB sAg(-)。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 20min。3例输血400ml,2例未输血。 术后未发生黄疸、腹水、胆漏及膈下感染 等并发症,住院10~15d。随访0.5~4 年无复发。 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静脉 复合麻醉。右侧肋缘下切口3例,倒 …  相似文献   

14.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告了1985 ̄1995年收治的8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除12例因其它合并症未行手术治疗外,余7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满意,其症状,体症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肿瘤直径缩小,随访0.5 ̄6年未见再增大。作者体会到,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栓塞材料,文中还阐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观念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紧贴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手术切除的30例紧贴IVC的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利用第三肝门解剖法、肝静脉结扎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3种方法,切除紧贴IVC的肿瘤。结果30例肝血管瘤均安全切除,IVC修补5例,术中出血量100~50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1例血管瘤复发,其余均良好。结论把肿瘤的流入、流出道在肝外预先处理,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术中注意肿瘤的显露,力争肿瘤的完整切除,避免流出道梗阻,肝脏创面渗血不止等紧急情况下压纱布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其中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损伤修复,行肝中静脉损伤修复各1例。结果 全组18例术中平均每位患者输血662.5ml,均痊愈出院,其中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损伤修复患者术后两周彩色B超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血流通畅。结论 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是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甲梅 《腹部外科》2011,24(2):69-70
肝海绵状血管瘤(以下简称肝血管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35%~7.0%。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发现率明显增高。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肝血管瘤263例,而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多达1033例。本病可发现于任何年龄,但30~70岁为常见。肿瘤可以是单发或多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切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43例。其中,血管瘤摘除术16例,规则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术27例;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摘除术和肝切除术两组肿瘤大小、位置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摘除术和肝切除术均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14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79例采用血管瘤剜除术 (其中 1例合并有Kasabach -Merritt综合症 ) ,2 9例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5例多发性血管瘤行联合肝段切除术、血管瘤剥离和缝扎术 ,1例采用酒精注射法。结论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 >6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患者精神负担较重 ,或合并需手术的其他上腹部外科疾病者选择手术切除 ;直径≥ 10cm随访中有增大或术前与AFP阴性的肝癌鉴别困难者应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HL)的某些相关问题,以求提高该病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69例CHL的手术经验,探讨该病手术的有关问题(如诊断难度、手术指征、术式选择以及其他问题)。结果169例CHL均经手术与病理确诊。施行各种范围肝切除74例;CHL剥除术92例;CHL缝扎术1例;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本组术后除2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手术死亡率1.2%)外,167例均治愈。结论(1)目前巨大CHL尚无公认的大小,所以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制定出国内统一的大小标准;(2)不典型的CHL诊断困难,尤其伴有AFP假阳性的CHL很难与HCC鉴别;(3)对CHL的手术适应证要灵活掌握,只要症状明显,CHL发展增大、快或不能除外肝恶性肿瘤者,不论CHL大小都应手术治疗;(4)术式中条件合适者应首选CHL剥除术,较小的CHL可用无水酒精注射或缝扎术;(5)有关手术的其他问题也予以探讨,并提出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