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贴腔静脉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切除 ,采用先解剖第三肝门 ,使瘤体与腔静脉分离 ,然后在肝门阻断下切肝 ,是保证切肝时不损伤腔静脉 ,又能有效地控制第二肝门的手术方法。本术式介绍以右三叶及左三叶血管瘤切除为例。1 手术适应证( 1)病人全身情况良好 ,主要脏器功能及凝血机制正常 ,无黄疸、腹水。 ( 2 )血管瘤紧贴腔静脉或骑跨于腔静脉上皆可考虑手术切除。瘤体已侵犯三根肝静脉或左右肝门时切除要慎重。2 术前准备( 1)作肝功能、三抗、甲胎蛋白、生化、凝血机制、心电图、肺功能、胸片、胃镜等检查。 ( 2 )肝脏影像学检查 ,了解瘤体与肝…  相似文献   

2.
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女性多见 ,高发年龄为 40~ 50岁。目前CHL外科治疗的方法很多 ,各种手术方法的利弊不一 ,1 992~ 1 999年间 ,我们采用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1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2~ 57岁 ,平均 42 .2岁。肿瘤直径 5~ 1 0 cm,平均 7.2 cm。本组全为单发 ,肿瘤位于肝右叶 1 0例 ,其中位于肝 段 2例 , 段 6例 , 、 段间 2例 ;肝左叶 2例 ,全部位于肝 段。有隐胀痛症状者 9例 ,3例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全组病例均作 B超、CT检…  相似文献   

3.
剥离法治疗第Ⅷ段肝海绵状血管瘤九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但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 ,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 ,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而危险。自 1990年 1月至1998年 10月我们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 9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9例中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3 1~ 5 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 ,位于肝包膜下 ,最大直径 14cm ,最小直径6cm ,平均 9 2cm。全部病例无肝硬化表现 ,术前肝功能正常。术中输血 4 0 0~ 60 0ml。施行入肝血流阻断 ,阻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巨大血管瘤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手术切除的28例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组肿瘤直径5~24cm,平均12cm,其中邻近第二肝门5例,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者7例,均采用肝血管瘤剥离术联合术中应用微波刀切除肿瘤。结果28例中12例出血量在400m l以下,未输血,5例出血量600~800m l,1例出血量为8000 m l。全组安全切除,均痊愈。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对于直径小于8 cm的肝血管瘤,可定期观察,但位于第二肝门的肝血管瘤,均应早期切除,肿瘤大于8 cm或合并有临床症状者,应手术切除。采用血管瘤剥离术联合术中应用微波刀切除肿瘤,出血量少,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瘤放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血管(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单发多见。男女之比为1:3,肝血管瘤可分为小的毛细血管瘤和较大的海绵状的血管瘤。临床常无症状。肿瘤巨大可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相应症状,并因肝脏张力升高,有肝破裂的危险。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疗法,但病灶巨大,位置临近大血管的疑难病例,手术难度极大,并可给病人带来很大创伤。  相似文献   

6.
靠近肝Ⅰ、Ⅳ、Ⅴ、Ⅶ、Ⅷ段的肿瘤称肝门区肿瘤 ,由于此处肿瘤靠近肝内主干血管 (下腔静脉肝后段、主肝静脉根部、门静脉左、右干 ) ,故手术切除是目前肝脏手术中的难点。我院于 1994年至今共手术切除靠近二、三肝门的肿瘤 2 6例 ,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2 6例病人中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2 4~ 60岁 ,原发性肝癌 2 5例 ,肝海绵状血管瘤 1例。其中肝右后叶肿瘤 8例 ,肝左叶 5例 ,Ⅶ、Ⅷ段 6例。尾状叶肿瘤 4例 ,同时位于Ⅳ、Ⅴ、Ⅷ段 3例。肿瘤直径 4~ 13cm不等。合并有肝硬化者 2 0例 ,无肝硬化 6例。肝功能分级均为A级。CT、…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分析近10年问经外科综合治疗的9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总结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半离体肝切除治疗第二肝门的肝脏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3例接受半离体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均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均接受半离体肝切除,术程均顺利。病例1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11天出院;病例2术后出现肝性脑病、小肝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4天家属放弃继续治疗;病例3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9天出院。结论 半离体肝切除为邻近第二、三肝门区域或侵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脏肿瘤病人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远离肝门,74例邻近肝门,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34例;行肝切除术74例。74例邻近肝门者中邻近第一肝门30例,第二肝门22例,第三肝门15例,邻近3个肝门者7例。结果远离肝门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51.2±112.7)ml,平均阻断时间(20.3±11.8)min,术后发生出血1例(2.9%),胸水2例(5.9%),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邻近肝门组(P<0.05或P<0.01),后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31.3±233.5)min,平均阻断时间(45.5±25.3)ml,术后出血6例(8.1%),胸水11例(14.9%),胆漏3例(4.1%)。7例邻近第一、二、三肝门的患者,其瘤体直径达(13.5±5.4)cm,术中平均阻断肝门时间(85.4±28.5)min,术中出血量达(1 507.8±228.1)ml,与其他邻近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三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首选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对瘤体位于肝实质并累及肝门者可行肝叶或半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手术切除的31例中央区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原发性肝癌22例(肝细胞癌17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细胞腺瘤1例;肿瘤大小4~15 cm,平均(7.2±5.3)cm.肿瘤累及第1肝门者6例,累及第二肝门者7例,第一、第二肝门均累及者3例,累及肝后下腔静脉者1例.其中29例行开腹手术,2例行经腹腔镜下肿瘤局部切除手术.29例开腹手术患者中行右半肝切除术10例、左半肝切除术6例,中肝叶切除术5例、扩大左半肝切除术2例,扩大右半肝切除术2例,Ⅷ段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3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肝脏血液通过上下两组肝静脉回流。上组由3支肝静脉组成,汇聚于肝后腔静脉上段形成第二肝门;下组由3支肝静脉汇合处以下的肝短静脉组成,肝短静脉数量多、变异大,且入口分散,故常把整个肝后腔静脉下段称作第三肝门。邻近第二、三肝门的肝肿瘤常位于Couinaud肝段划分法中的Ⅰ、Ⅳ、Ⅴ及Ⅷ段,毗邻进出肝脏的重要管道。在邻近第二、三肝门肝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过程中,需保护入肝及出肝管道结构的完整性,因而手术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紧贴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手术切除的30例紧贴IVC的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利用第三肝门解剖法、肝静脉结扎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3种方法,切除紧贴IVC的肿瘤。结果30例肝血管瘤均安全切除,IVC修补5例,术中出血量100~50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1例血管瘤复发,其余均良好。结论把肿瘤的流入、流出道在肝外预先处理,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术中注意肿瘤的显露,力争肿瘤的完整切除,避免流出道梗阻,肝脏创面渗血不止等紧急情况下压纱布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外科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切除已经成为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式、术中肝脏血流控制方法、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的一些新进展,并回顾了血管瘤捆扎术、微波固化、射频消融、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中肝叶海绵状血管瘤刮吸法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肝叶位于肝脏的中心部位 ,紧邻第一、二、三肝门 ,其手术切除向来被认为难度高、风险大。自1993年以来我们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M CD) ,采用刮吸法断肝术〔1〕切除中肝叶原发性肝癌12例 ,处理创伤性肝破裂 8例〔2〕,在取得经验基础上 ,又根据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病理基础和中肝叶解剖特殊性 ,采用包膜外间隙刮吸切除中肝叶海绵状血管瘤 12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为 1∶1 4。年龄 30~ 5 0岁。瘤体最小 5cm× 5cm× 6cm ,最大 13cm× 10cm× 8cm…  相似文献   

15.
解剖第三肝门切除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切除紧贴腔静脉的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寻找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途径。方法 在患侧肝动脉结扎后,于第三肝门部位逐一分离、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瘤体与腔静脉分离,在肝门阻断下切除瘤体。结果 全组27例,行肝右叶及尾叶切除1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上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左三叶及尾状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2例。绵未行全肝血流阻断。术中输血平均1150ml,术后随访3 ̄48个月,全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其中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损伤修复,行肝中静脉损伤修复各1例。结果 全组18例术中平均每位患者输血662.5ml,均痊愈出院,其中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损伤修复患者术后两周彩色B超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血流通畅。结论 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是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我院统计 1 960年至 1 997年共切除肝脏肿瘤 75 75例 ,其中肝血管瘤 1 1 2 0例 ,占全部切除肿瘤的 1 4。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 ,但绝大多数为小血管瘤 ,需要外科治疗的患者仅占少数。肝血管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 ,血管瘤捆扎术[2 ] ,肝动脉结扎加放疗术 [3 ] ,术中微波固化术等 [4] ,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 [5]、瘤内硬化剂注射术、电化学治疗术 [6] 及射频热损毁术[7] 等。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 ,肿瘤切除率不断提高 ,一些传统的方法已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剥除术,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443±128)ml,成功完成肝右静脉破口修补4例,肝中静脉破口修补2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共9例,肝断面胆瘘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瘤体剥除术是治疗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此手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7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51例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管瘤包膜外剥除29例,肝切除19例,缝扎3例。术中平均失血量(1085±1539) mL,22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紧邻肝门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首选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对限于半肝或尾状叶的病例可分别采用半肝或尾状叶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