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极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对40例早产儿应用极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安全,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小,疗效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出现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 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予红霉素3~5 mg/(kg·次),3次/d;对照组予吗丁啉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喂养后的呕吐次数、鼻饲奶剩余量、体重增加、奶量增加情况、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患儿呕吐次数、鼻饲剩奶量、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奶量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胰岛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2001-09~2003-06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14例)予0.1 u/(kg·d)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7~26 d;另14例为对照组.观察时间为28 d.观察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并监测血糖.结果胰岛素组全肠道喂养时间(4~26 d)较对照组(6~28 d以上)短,有统计学意义(u=2.725,P<0.01);胰岛素组体重增长(554 g士114 g)大,较对照组(461 g±106 g)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5);观察期间胰岛素组未监测到低血糖.结论小剂量胰岛素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提早全肠道喂养时间,促进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对65例早产胃食管反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35例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10 d)后观察患儿体重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体重增加有明显差异(t=8.78;P〈0.01);对照组体重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t=1.94;P〉0.05)。两组每日平均体重增加情况比较也有明显差异(t=4.92;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治疗有显著疗效,优于东莨菪碱等传统解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mg/(kg·d),缓慢静脉滴注。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8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 g/(kg.d),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3 d后。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06-2011-06在南京市高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4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7 d,观察2组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潴留量、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部分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3.3%和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和81.0%(P﹤0.01);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体质量增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出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患儿53例,使用红霉素静脉注射,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结果本组46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得到好转,有效率有86.7%.提示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分为治疗组30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喂奶前口服或鼻饲四磨汤口服液3ml/次,2次/d,同时给予四磨汤5ml/次,灌肠,2次/d,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58.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窒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对43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 3mg/(kg·d),qd,用药至能耐受肠营养1周后。结果 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2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4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进行治疗,然对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为残留量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短,胃内奶液量显著减少(起始奶量,喂养频率不变);对照组在治疗后1~3d时胃内残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或出现奶量不增,出现残存奶量滞留。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合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剂量3~5 mg /kg,每日3次,疗程3~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相,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受可缩短疗程,改善预后,使用安全,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以及体质量增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