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SMI)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重症多发性创伤伤员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 27),并选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CVVH治疗。两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β(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临床指标的变化;健康组血检结果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介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所致的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朝晖  杨军  陈征华 《中国医药》2007,2(3):169-171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并选20名正常体检者为正常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CVVH治疗。2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β(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临床指标的变化;正常组血检结果为正常对照。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阻断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5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PGE1 100μg/次静滴,8小时一次,连用7天。两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PGE1可通过上调抗炎因子和下调促炎分子,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阻断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液滤过对危重患者组织器官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危重患者过程中对危重拄诱发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加CVV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及滤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心、脑、肝、肾和肺等脏器功能变化。结果 CVVH前后IL-1β无变化(P〉0.05),血TNF—α、CRP在CVVH前后有变化(P〈0.01),实验组在CVVH治疗期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P〈0.01)%。结论 对危重患者应用CVVH治疗,可以清除炎症介质,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毛瑞军  孙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15-3717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创伤患者35例,分别于术后24小时内、3、5、7天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JSA)测定血浆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析IL-4和TNF-α水平以及TNF-α/IL-4比值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创伤患者血中TNF-α含量于伤后第五天起开始下降,至第七天最明显;伤后血中IL-4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TNF-α/IL-4比值呈持续性下降,其中MODS组下降较较非MODS组显著(P〈0.05);TNFα/IL-4比值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622,P〈0.05),与患者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1)。结论:创伤应激后可出现TNF-α/IL-4持续性下降。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及对血浆TNF-α、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CBP治疗MODS患者26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血常规及血浆TNF—α、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BP治疗后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显著下降(P〈0.01),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得到明显纠正(P〈0.05),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P〈0.05).血浆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26例患者中8例存活,存活率为31%。结论CBP能有效纠正MODS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消除炎性反应物质,防止脏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危重病患者SIRS期细胞因子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SIRS期肿瘤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危重病患者SIRS期TNF-α、IL-1β、IL-6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30例患者血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同步检测细胞因子活性及进行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危重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林尤宁 《河北医药》2011,33(17):2616-26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浆白介素(IL)、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有肾功能异常,并与60例健康儿童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IL-12、IFN-γ和TNF-α。结果HSP组的IL4和TNF-α明显升高,IL-12和IFN-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有肾损害患者的IL-4、IL-12和IFN-γ与无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害患者的TNF-α水平浓度明显升高,与无肾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12、IFN-γ和TNF-α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进程,TNF-α与HsP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大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大黄泡水服用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OD和GSH-px较治疗前下降,MDA、CRP、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B组SOD和GSH-px均较A组升高(P〈0.05或0.01),MDA、CRP、TNF-α、IL-1β均较A组降低(P〈0.05或0.01),两组间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可以减轻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其糖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加高脂肪高热卡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n=10)、吡格列酮组(n=10,10mg·kg-1.d-1,灌胃),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FINS),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相反应蛋白C(CRP)水平。结果FBG、FINS和HOMA-R水平,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F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吡咯列酮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TNF-α、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何海燕  谭建新  吕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8):2222-2225,2255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儿童脓毒症(Sepsis)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脓毒症并MODS患儿分成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均给予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机械通气,治疗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进行CVVH治疗.治疗组分别取治疗前0 h、开始24 h、48h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同时比较治疗0 h、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机参数、生化、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ICS),对照组检测治疗0h、48h的TNF-α,IL-1,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PIGS变化及28d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TNF-α在治疗24h(52.32±24.66)pg/ml、48 h(45.28±25.18) pg/ml,明显低于治疗0 h(64.46±28.0)pg/ml(P<0.05) IL-1在治疗24 h(25.29±3.81)pg/ml、48 h(21.54±2.40)pg/ml,明显低于治疗0h(28.54±5.44)pg/ml IL-6在治疗24h(158.06±50.29)pg/ml、48h(104.05±59.42)pg/ml,明显低于治疗0 h(197.76±51.18)pg/ml(P<0.05).患儿循环、呼吸及内环境稳定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PCIS评分治疗前为(70.05±12.55)分、治疗后为(79.5±4.83)分(P<0.05) 治疗组患儿28 d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73.33%,对照组46.67%).结论 运用CVVH治疗儿童MODS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细胞因子,纠正内环境紊乱,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休克患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 休克67例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检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后1、3、5 d血浆中内毒素与TNF-α水平;统计两组SIRS的持续时间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存活>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21),Ⅱ组(n=19)及对照组(n=18)。Ⅰ组予乌司他丁40万U.d-1,Ⅱ组予乌司他丁80万U.d-1,对照组(n=18)不用乌司他丁。酶联免疫检测ROSC即刻及ROSC后72 h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的水平,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生存率,比较3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Ⅰ,Ⅱ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及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IL-4,IL-10水平及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Ⅱ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及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或0.01),IL-4,IL-10水平及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心肺复苏后炎症反应,减少MODS发生率,提高复苏存活率。乌司他丁80万U.d-1组复苏治疗效果优于乌司他丁40万U.d-1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14d。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急性肺损伤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结果:治疗7d和14d后,治疗组患者IL-6、TNF-α、肺损伤评分、MODS评分和SIR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组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CVVH)对脓毒症(Sepsis)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5例MODS患儿给予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机械通气基础上,进行CVVH治疗.分别取治疗前0 h,开始24 h,48 h为观察点,抽血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两组的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功能障碍累及器官个数、PICS评分、发病到开始CVVH治疗时间、CVVH治疗总时间.结果 在治疗24 h、48 h时TNF-α的浓度(52.66±18.72)pg/ml、(46.14±27.53)pg/ml较治疗前(68.59±16.84)Pg/ml明显下降,血清IL-1水平在48 h为(21.46±2.34)Pg/ml较治疗前(27.28±3.82)pg/ml有显著下降,IL-6在治疗24 h、48 h的浓度(158.04±50.32)pg/ml、(114.61±25.69)pg/ml较治疗前(203.46±52.78)pg/ml,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0 h、24h、48h的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0 h、24 h、48 h的IL-1水平与存活组差异无显性(P〉0.05).死亡组治疗前平均累及的器官个数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IS低于存活组(P〈0.05),发病到进行CVVH治疗时间和CVVH治疗总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运用CVVH治疗儿童MODS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细胞因子,尽早进行CVVH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流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严重腹腔感染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8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高流量CVVH(n=33)、低流量CVVH(n=29)治疗,对照组(n=21)仅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72小时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等的动态变化.并统计患者的预后,包括住院天数、好转率和病死率.结果 高流量CVVH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于治疗后12小时开始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高流量CVVH组和低流量CVVH组的TNF-α、IL-6和CRP值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4小时始,高流量CVVH组的三者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流量CVVH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低流量CVVH组(P<0.05).高流量CVVH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流量CVVH能有效缓解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症状,提高APACHEⅡ评分,并改善患者预后.这些效应可能与高流量CVVH迅速有效清除外周血中多种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严重感染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4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照组仅行HVHF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行血、肾、血气常规检测,并检测治疗即刻、5h、10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即刻的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10 h的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FA在降低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升抗炎/致炎因子水平方面的效果显著,对严重感染并MODS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肺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糖、C反应蛋白 (CRP)在肺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 6 2例肺炎并SIRS患儿 ,动态测定血糖及CRP ,同时选择非SIRS的肺炎患儿和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非SIRS组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SIRS组血糖和CRP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 (P <0 0 1) ;具有SIRS诊断标准 3项以上的患儿 4 8h血糖和第 5dCRP持续不降 ,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肺炎时血糖和CRP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 ,血糖和CRP持续性升高 ,预示着MODS的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