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产生,ATⅡ受体拮抗剂(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本文从ACEI、ARA作用机制及特点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保护肾脏 ,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 ,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的产生 ,ATⅡ受体拮抗剂 (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 ,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 ,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 ,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 ?本文从ACEI、…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活性肽,它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为经典途径,由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生成;另一为非经典途径,通过非ACE依赖性旁路。由蛋白酶激活直接产生。AngⅡ的生物学效应是由特异性的受体即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介导的,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由循环激活,而心脏、血管壁、肾脏等器官中的受体则由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生成的AngⅡ激活。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防治慢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慢肝、肝硬化患者常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异常激活 ,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 -Ⅰ )能够抑制肾素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 (AT1A)能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直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上述两类药物可笼统的称为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近年来应用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慢肝、肝硬化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多 ,现简述如下。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 -Ⅰ )在慢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1 1 …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于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血管紧张素 (Ang)I转化为AngⅡ,AngⅡ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RAS的阻滞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第二类是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第三类是选择性肾素抑制剂。其中ARB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作用,使用更特异、有效,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ARB肾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得到克隆和顺序测定 ,推动人们对AngⅡ生物学特性及在心室重构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入了分子基因水平。为达到减轻或缓解心室重构的目的 ,人们着力于从不同环节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尤其是AngⅡ的合成和作用部位 ,而新的治疗方法又为研究RAS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增添了活力。1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阻断剂防治心室重构优于单药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ACEI可以缓解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变化及其机制,在制作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基础上,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大、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用肠系膜微血管口径显微电视测量法和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分别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胸主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以及洛沙坦对该反应的作用;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动物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nRNA和2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厚度增加,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增加;随着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升高,肠系膜动脉、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增加,而且在每一个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反应都比对照组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nRNA表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也有表达,而正常大鼠未见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表达。此结果提示:(1)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可能是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激活在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治疗心衰患者的基石。然而 ,心衰继续向前发展 ,可能是由于ACEI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 ,使其仍激动AngⅡ受体。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 (ARBs)能全面地阻断AngⅡ的作用。AngⅡ 1型 (AT1 )受体阻断后 ,高水平的AngⅡ相对强地作用于AT2 受体 ,产生与激动AT1 受体相反的效应。因此 ,联合应用ACEI与ARBs有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1 RAAS血液中的An…  相似文献   

9.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61-86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共同点有:(1)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实现其临床效应的.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降低;而ARB则是通过阻止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从而拮抗了AngⅡ的作用.(2)两者均能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作用效果大致相仿.(3)两者均能通过阻断全身循环和局部的RAAS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抗增殖的活性因子,抑制缩血管促增殖的活性因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4)两者均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LVH)以及心力衰竭(HF)的发生.不仅可以通过降压减轻高血压早期的肾脏缺血性损伤,而且可以对抗AngⅡ诱导的肾小球出球动脉收缩所致的"三高"状态,保护肾功能.(5)两者对代谢均无不良作用,尚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均有良好的抗HF作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ARB优于ACEI,或ARB必须与ACEI联用的价值.但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也是治疗CHF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激素,它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ngⅡ的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AngⅡ受体介导,根据与不同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性可将其受体分为两个亚型:AT1受体和AT2受体。已知的AngⅡ的生理作用是由AT1受体介导的AT2受体的功能尚不清楚,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抑制RAS活性的药物;一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它抑制AngⅡ的生成;二是AT1受体拮抗剂,它阻断AngⅡ相应受体的生理学作用。AT1受体拮抗剂的潜在临床实用性正在得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