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氢青蒿素两个复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双氢青蒿素的两个复方—Artekin与Artekin(T)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治 6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 0例 ,采用 2d4次给药 ,成人总量 8片的方案 ,观察治愈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和副作用。 结果 Artekin组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 (5 6 7± 16 3 )h ,Artekin(T)组为 (5 8 4±18 6)h ;平均退热时间Artekin组为 (2 0 2± 1 3 )h ,Artekin(T)组为 (2 2 8± 1 1)h ;随访 2 8d ,两组均有 1例复燃 ,Artekin组和Artekin(T)组治愈率均为 96 7%。两组患者对两复方均有很好的耐受性 ,恶心、腹痛等症状均轻微。 结论 本试验初步显示双氢青蒿素复方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Artekin对海南岛多重抗药性且无并发症恶性疟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甲氟喹联用治疗急性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首日单剂双氢青蒿素 12 0mg顿服 ,次日及第三日甲氟喹 750mg及 50 0mg顿服的 3日疗法 ,治疗无并发症的恶性疟 54例 ,并于治疗后 1、2、3、4、7、14、2 1和 2 8天进行了随访。结果 54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临床治愈 ,平均疟原虫转阴时间为 30 .7± 3.6小时。平均退热时间为 2 1.2± 2 .8小时 ,54例中 2例在疟原虫血症消失后第 2 1、2 5天复燃 ,复燃率 3.7% ;治愈率 96.3%。除少数病人发生轻微及短暂的恶心呕吐、纳差外 ,余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甲氟喹联用 3日疗法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疾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非洲恶性疟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援尼日尔共和国工作期间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24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商品名为科泰复,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8、24和32h分别服2片,一个疗程共8片;对照组用双氢青蒿素片(商品名为科泰新,每片60mg),每天1片,首剂加倍,7d为1疗程,共8片。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100%和9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热时间为(36.16±13.32)和(40.42±15.63)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复燃率为3.6%和1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非洲恶性疟疾效果明显。临床治愈率高,退热时间缩短,复燃率降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普通型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相似文献
6.
双氢青蒿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 36例恶性疟患者 ,全部治愈 ,无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10 0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7.0± 9.9)h ,2 4h原虫下降率为 99.7%± 1.1%,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 2 6 .2± 9.4)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磷酸萘酚喹与甲氟喹和青蒿琥酯治疗恶性疟疗效的随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磷酸萘酚喹、甲氟喹、青蒿琥酯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90例普通恶性疟疾病人入选 ,年龄 6~ 5 0岁 ,采用磷酸萘酚喹 2 4h总量 10 0 0mg与甲氟喹 75 0mg一次顿服 ,青蒿琥酯片 5d疗程总量 6 0 0mg。各治疗恶性疟 30例 ,进行随机比较。结果 3组病例均能控制临床症状 ,平均退热时间磷酸萘酚喹组 30h± 16h与甲氟喹组 2 4h± 15h相近 (P >0 0 5 ) ,较青蒿琥酯 18h± 9h慢(P <0 0 1)。平均原虫转阴时间磷酸萘酚喹组 (98h± 2 8h)较甲氟喹组 (5 7h± 2 0h)慢 (P <0 0 1) ,较青蒿琥酯组 (43h± 17h)更慢 (P <0 0 1)。追踪观察 2 8d ,磷酸萘酚喹组治愈率 (96 7% )较甲氟喹组(76 7% )高 (P <0 0 5 ) ,较青蒿琥酯组 (73 3% )高 (P <0 0 5 )。 3组除极少数患者有轻微短暂恶心、呕吐外 ,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磷酸萘酚喹 2 4h总量 10 0 0mg治疗恶性疟的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较甲氟喹 75 0mg一次顿服、青蒿琥酯 5d疗程总量 6 0 0mg慢 ,但 2 8d治愈率高于甲氟喹组和青蒿琥酯组。建议采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或甲氟喹组成复方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并延缓抗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蒿甲醚联合Quinimax与蒿甲醚单药治疗刚果(布)恶性疟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我援非医疗队更好地开展疟疾治疗提供一手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蒿甲醚治疗,治疗组在应用蒿甲醚基础上联合Quinimax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症状的消失天数,治疗7天时外周血疟原虫定性检测及涂片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必要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治疗组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及腹泻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头晕头痛改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恶性疟原虫定性检测阳性率为4.7%(3/64例)和7.8%(5/6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涂片阳性率分别为1.6%(1/64例)和12.5%(8/64例),镜检疟原虫数量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组治疗中18.75%(12/64例)出现金鸡纳反应,表现为耳鸣、头痛、恶心、呕吐,4.69% (3/64例)出现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慌、出冷汗; 3.13% (2/64例)发生急性溶血(黑尿热),表现为发热、酱油色尿、腰酸腰痛等症状,其中 1.56% (1/64例)出现溶血性黄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酱油色尿、皮肤巩膜黄染, 1.56% (1/64例)并发脑型疟,表现为神志不清、癫痫发作等表现,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蒿甲醚与Quinimax联合治疗刚果(布)恶性疟疾有效性优于蒿甲醚单药治疗,虽然总体安全性良好,但是不良反应率偏高(29.69%),从抗疟疾药物抗药性的监测角度分析,该地域体内研究尚未发现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使用复方青蒿素(ACTs)治疗缅甸输入恶性疟疗效。方法 在缅甸输入性恶性疟较多的云南省保山市,对2014—2015年收治恶性疟病人诊断、感染来源、输入性疟疾的判定、治疗情况等进行调查,对治疗失败患者开展疟原虫青蒿素抗性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2014—2015年保山市全市共收治疗恶性疟病人42例,其中37例得到标准疗程的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治疗规范率88.1%;5例治疗不规范,不规范率11.9%。规范治疗的37例中,治愈34例,治愈率91.9%;治疗失败3例,治疗失败率为8.1%。该3例均为缅甸输入病例,其中2例在缅甸韦茂感染,1例感染地不详;对其中保存血液样本的2例治疗失败病例检测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基因(K13)结果显示,疟原虫K13基因F446I位点均发生突变。结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对缅甸输入的恶性疟疗效较好,该药仍然可以作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发现2例治疗失败病例,且疟原虫K13基因F446I位点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rtemisinin-piperaquine vs dihydroartemisinin-piperaquine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falciparum malaria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hydroartemisininpiperaquine phosphate(Artekin) and artemisinin-piperaquine(Artequick) in the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falciparum malaria.Methods:A total of 103 uncomplicated falciparum malaria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52 cases in the Artequick group,and 51 cases in the Artekin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Artequick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with Artequick,twice in 24 h,whereas the patients in th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江苏(苏)、安徽(皖)、河南(豫)三省恶性疟联防成效,为其他地区消除恶性疟提供借鉴资料。方法收集苏、皖、豫三省1984—1994年恶性疟疫情报告和联防统计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性调查分析恶性疟联防实施成效。结果中部江苏、安徽和河南三省1986年起开展恶性疟联防,采取统一策略、统一行动的两统一联防模式,建立轮流检查、轮流值班的联防机制,实施以控制传播媒介为主和加强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中部地区消除恶性疟。三省恶性疟病例由1984年的3 438例下降到1991年的0例,江苏、河南自1988年起,安徽自1991年起未发生本地恶性疟感染病例。结论恶性疟联防工作模式促进了江苏、安徽、河南三省消除恶性疟,应探索向其他地区推广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双氢青蒿素栓治疗恶性疟进行剂量探索。方法35例恶性疟患者随机分为3天疗程总量200mg组、320mg组、400mg组和600mg组进行治疗。结果3天疗程总量200mg治疗5例,其中2例治疗后第7天原虫不转阴。3天疗程总量320mg组、400mg组和600mg组分别治疗10例,全部患者原虫转阴。3组平均原虫转阴时问分别为69.3h、62.3h和63.2h,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1.7h、13.6h和18.3h,首剂治疗后16h3组平均原虫清除率分别为95.8%、98.3%和98.5%,3组疗效无显著差别。结论双氢青蒿素栓治疗恶性疟采用3天疗程总量320~600mg是有效的,可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进一步探索其最佳疗程和剂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新疆某院2018年收治的输入性2例恶性疟和2例三日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特点、治疗、预防情况。4例患者均为外派非洲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南苏丹务工人员,均有蚊虫叮咬史,回国返疆前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烦躁等症状入院。实验室快速法检测疟原虫阳性3例,阴性1例;薄血膜涂片镜检可见恶性疟和三日疟不同阶段环状体、裂殖体、配子体等多种形态特点;炎性细胞因子检测:C-反应蛋白增高,L-6、IL-10、IFN-γ、TNF-α均明显增高至数倍,血沉加快,而血象变化不大。用蒿甲醚 80 mg 肌肉注射,1 次/d,或以青蒿琥酯静脉注射120 mg,首次剂量加倍,连续7 d方案治疗,7 d 疟原虫转阴1例,1例转阴时间较长为16 d,4例均治愈,随访2个月,均无复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年到西非的中国人感染恶性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西非国家209例实验室确诊的中国人恶性疟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9例恶性疟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可伴有头痛、咽痛、肌肉痛、怠倦等症候群、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采用青蒿素衍生物和奎宁类药物早期、联合、分级、系统抗疟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恶性疟重症病例发生,仅3例实验室复查仍有少量疟原虫,成为无症状带虫者。结论恶性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疟疾高发区应予给高度重视和警惕,早期、联合、分级、系统抗疟治疗效果满意,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重症恶性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6年青岛市1例脑型恶性疟死亡病例的发病、就诊、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杜绝恶性疟死亡病例的再次发生。方法 查阅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对患者的诊治资料,对患者家属及诊治医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柳某某,男,26岁,农民,现住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农村。患者于2014年1月6日由某公司外派前往坦桑尼亚经商,主要工作环境在野外。2016年1月30日回国休假、探亲。患者在坦桑尼亚期间患疟情况不详。2016年1月27日,患者在坦桑尼亚开始出现发热、发冷、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的症状,体温最高40 ℃。2016年1月30日回到北京,直接转机到青岛,随后到莱西市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结果血小板明显减少,但具体病因不明,住院1 d,病情未见好转。2016年2月2日上午,患者到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门诊就诊,抽血化验血常规,结果显示血小板明显降低,但未查到具体病因。2016年2月3日14:00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电话反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血液科,该患者的血检结果为恶性疟。16:00患者转至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2:30出现昏迷状态,并逐渐出现多种并发症,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于2月4日24:00死亡。患者死于脑型疟疾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原因主要是延误治疗,其次,治疗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应加强重点人群出境前防护与入境后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疟疾的敏感性、鉴别能力与救治水平,设置由防治人员、多方诊治人员组成的专家救治组(包括ICU专家),抢救危重病例时,将抗疟药剂量增加,疗程延长,多措并举,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确诊病例入院第1次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将病例资料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106份较完整的病例血液检测结果,其中重症组20例、普通组86例,血常规结果显示重症组红细胞(2.77±0.87)×1012/L、血红蛋白(84.52±25.57)g/L、红细胞压积(24.70±7.12)%,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重症组血小板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结果显示重症组和普通组总胆红素(M=63.40,32.60)、直接胆红素(M=27.65,12.85)、间接胆红素(M=29.35,18.40)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位数82.00 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总蛋白(51.79±6.00) g/L、白蛋白(27.52±3.61) 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组肾小球滤过率(56.06±42.05) mL/min、尿素(14.91±9.71) mmol/L、肌酐(161.93±36.21) μmol/L、胱抑素C 中位数2.22 m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均明显上升,重症组(978.65±653.65)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钙下降,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疟重症以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升高及钙代谢紊乱为特征,对恶性疟重症诊断与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ffects Gained by Courses Of Different Length in Treating Falciparum Malaria with Artesunate Tablet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ffects Gained by Courses Of Different Length in Treating Falciparum Malaria with Artesunate Ta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