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常见,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对58例经门诊咽鼓管吹张和鼓膜穿刺抽液但仍未能好转的病人,在鼻内窥镜的引导下行咽鼓管置管术,进行中耳吹张、抽吸并注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价值。方法:分析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106例(112耳)NPC放疗后SOM的疗效。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好转25耳(22.32%),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94.64%。耳闷塞感消失92耳(82.14%),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98.21%。无1例发生耳漏。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前后0.5、1.02、.0 kHz气导听阈均值分别为(47.0±5.0)dBHL和(28.5±3.0)dBH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咽鼓管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对咽鼓管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有效地避免耳漏。  相似文献   

4.
薛新中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0):60-60,53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措施及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4例(78耳)中采用咽鼓管置管术治疗的32例(38耳)设为观察组,另外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32例(40耳)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随访,时间6~9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陈方军  熊翰彪 《中外医疗》2009,28(31):50-50
比较分泌性中耳炎的两种治疗方法,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法和咽鼓管吹张法,得出结论,前者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不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27例、39耳NPC放疗后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结果:随访3个月~3年,治愈9耳(23.1%),有效25耳(64.1%),总有效率87.2%。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治疗SOM创伤小,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40耳),均为单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耳),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灌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交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以来,我院利用耳内镜直视下对36例(46耳)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治疗,获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从 1996年 6月开始我们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 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34耳中男 16例 ,女 12例 ,15~42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3例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15例。鼓膜内陷充血 34耳 ,可见鼓室积液征 8耳 ,纯音测听均提示传导性聋 ,声阻抗显示鼓室压为“B”型 15耳 ,“C”型 19耳。1 2 治疗方法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 8例、34耳 ,采用 0°鼻内窥镜 ,用 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入鼻腔内 2次 ,第 2次棉片应尽量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5例(55耳)鼻咽癌放疗后经保守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随访3月~6.5年,对听力、头痛、耳闷、耳鸣等症状术前、术后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治愈9耳,治愈率16.36%,有效44耳,占80.00%,总有效率96.36%,鼓膜穿孔6耳,占10.90%. 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同时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尽早实施鼓膜置管术,对术后复发者,可反复实施该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和最佳置管时间。方法:应用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87耳),分为A组(置管时间<6个月)17例(28耳),B组(置管时间6~12个月)18例(30耳),C组(置管时间>1年)17例(29耳)。结果:全部病例置管均一次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6/87耳),B组的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的置管术后复发率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少(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安全有效,置管时间以6~12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10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鼓膜切开置入硅胶管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观察6个月。依据疗效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治愈86耳(86.o%)、有效13耳(13.0%)、无效1耳(1.0%),有效率99.O%。结论: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但放射线照射是一种非选择性照射,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引起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目前临床上治疗SOM的方法很多,但应用龙胆泻肝丸干预防治SOM的经验较少。本文就放射性SOM的病因病机及龙胆泻肝丸的解方、单味方剂药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局部粘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早期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鼻咽癌放疗后2~4个月、合并鼻内局部粘连、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微创外科干预,观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治愈23例(60.5%),好转15例(39.5%),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结论部分合并鼻内局部粘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应早期行微创外科干预,术中严格控制创伤范围,结合术后恰当的综合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相关因素,拟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资料完整的212例(252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32例(38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19例,突发性耳聋5例,漏诊8例。主要原因:①纯音测听表现为骨导听力损失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②声阻抗表现为C型曲线而引起漏诊;③症状不典型、问病史不详细、检查鼓膜不仔细而引起。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内耳功能的紊乱,导致骨导听阈改变,应根据年龄、病史、结合听力图及声阻抗进行综合分析。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王翠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095-4096
目的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与综合治疗效果,防止耳聋的发生。方法在耳内镜直视下,判断是否有鼓室积液,采用鼓膜穿刺结合病因服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4例鼓膜穿刺1次及服用药物后1周左右症状消失;15例行2次鼓膜穿刺;6例行多次鼓膜穿刺。结论采用耳内镜直视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对行鼓膜穿刺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翁国庆  彭娟 《广西医学》2004,26(11):1614-161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反复性分泌性中耳炎 (SOM)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 4 3例 (79耳 )SOM施行鼻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结果 术后随访 6月至 2年 ,37例 (6 9耳 )症状全部消失 ,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检查示听力曲线及鼓室功能曲线恢复正常 ,4例 (6耳 )听力改善 ,术后听力提高 (平均 17 0dB) ,2例 (4耳 )听力无改善 ;拔管后鼓膜穿孔 1例。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SOM ,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