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多数将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通常要选择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各有特色,从理论上讲更适宜行腹透治疗。然而糖尿病腹透患者的生存率并不优于糖尿病血透患者。透析前合并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60岁的DN尿毒症患者,选择CAPD治疗较佳。注意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疲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多维疲劳量表MFI-20对204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20.0.结果 204例透析患者的疲劳总分为(60.47±11.75),疲劳程度为重度;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影响透析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结论 疲劳感受在透析人群中普遍存在,但长期被忽视,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疲劳评价与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39例行PD置管术的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D置管术后3个月至2021年12月是否发生CVD,将患者分为CVD组(n=30)和非CVD组(n=109)。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既往病史。所有患者PD后1 a内入院复查2次,每次入院采用腹膜平衡实验检测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于入院次日清晨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使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磷、血清钙、血清钾、血清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使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 相似文献
6.
7.
8.
瘦素(Leptin,LEP)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由脂肪细胞分泌人血液,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的生物学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瘦素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多项实验证明尿毒症患者的厌食程度、营养状态与体内瘦素水平密切相关,瘦素可以作为评价尿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高瘦素血症与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不同透析方法对瘦素的清除作用不同,研究显示高通量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能清除部分血清瘦素,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高瘦素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防止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病死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50~77岁)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依据腹膜平衡试验,调整透析处方,同时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降压药,对于透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结果18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2~4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水肿消退,高血压得到控制,心衰得到纠正,10例合并心律失常者,房宣传导阻滞及频发性室早消失,恢复正常心律,1例患者于透析17个月时因真菌性腹膜炎而停止腹膜透析,更改为血透治疗,1例患者于透析26个月时因腹膜功能减退,超滤减少而更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病情恢复良好,2例患者分别于透析50个月、55个月时因并发重度营养不良而暂时给于停止腹透,改为血透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病情好转,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以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并发症、残余肾功能、经济条件等情况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引起习惯性失眠、易醒、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质量的下降将直接导致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近年来,睡眠障碍性疾病日益成为突出的医疗及社会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正确评估肾病人群的睡眠状况对于指导治疗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在终末期肾衰前后狼疮的活动性。方法:对55例以透析治疗的SLE病人进行分析,确定狼疮的活动性,依照SLE疾病的活动性指数,即SLEDAI(SLEDisease Activ-ity Index)。结果:大多数病人肾功能的恶化是在2年多的时间里缓慢进展的。终末期肾衰开始透析后,最大的肾脏外疾病活动性和药物使用明显关少,透析的5年生存率为89%。结论:SLE病人终末期肾衰后依靠透析有良好的生存率。他们的狼疮活动性在透析过程中减轻,但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ESRD发病率高,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后,可维持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方法本组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5例,全部采用碳酸盐透析,聚风透析膜,透析面积1.4 cm2~1.6 cm2,血流量220~280 mL/min,每周2~3次,每次4 h。结果本组ERSD患者死亡率12.4%,原发病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发,高血压肾病居第二,糖尿病肾病第三,心血管疾病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第二位为脑血管疾病,第三位为感染。结论血液透析技术改进后,并发症得到早期治疗,降低了死亡率,亦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终末期肾病伴金刚烷胺药物性脑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HP+H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07-09/2013-09月在秦皇岛地区各透析室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伴金刚烷胺药物性脑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HP+HD和HD治疗,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法测定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浆金刚烷胺水平,并观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透析前,血浆中金刚烷胺检测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透析治疗后,研究组金刚烷胺水平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药物性脑病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良,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HD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金刚烷胺引起的药物性脑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浆中金刚烷胺水平,改善患者药物性脑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有临床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 认知障碍(CI)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综述。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ESRD患者CI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ESRD患者CI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满足2002年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标准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的ESRD患者,或已经接受腹膜透析(PD)或者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且为中国人群。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4篇文献,包括42 172例患者。纳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横断面研究质量均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OR=1.17,95%CI(1.13,1.22),P<0.001〕、透析龄长〔OR=1.02,95%CI(1.00,1.03),P=0.008〕、高血压〔OR=2.02,95%CI(1.06,3.86),P=0.032〕、脑卒中〔OR=1.93,95%CI(1.33,2.80),P=0.001〕、糖尿病〔OR=1.99,95%CI(1.62,2.44),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OR=5.28,95%CI(1.48,18.82),P=0.010〕、抑郁〔OR=2.46,95%CI(1.61,3.77),P<0.001〕、高甲状旁腺激素(PTH)〔OR=1.02,95%CI(1.00,1.04),P=0.034〕、高C反应蛋白(CRP)〔OR=1.20,95%CI(1.01,1.42),P=0.040〕、高同型半胱氨酸(Hcy)〔OR=3.34,95%CI(2.06,5.42),P<0.001〕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5,95%CI(0.37,0.82),P=0.003〕、教育程度高〔OR=0.45,95%CI(0.37,0.55),P<0.001〕、高血红蛋白(Hb)〔OR=0.91,95%CI(0.86,0.95),P<0.001〕、高血清白蛋白(ALB)〔OR=0.77,95%CI(0.63,0.94),P=0.009〕、高血清肌酐(Cr)〔OR=0.997,95%CI(0.995,0.999),P=0.003〕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 结论 当前证据证明,年龄高、透析龄长、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抑郁、高PTH、高CRP、高Hcy是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教育程度高、高Hb、高ALB、高Cr是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凋亡、Fas、Bcl-2的表达以及不同透析膜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ESRD未透析(ND)患者、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醋酸纤维素膜(CA)、低通聚砜膜(PS-LF)、高通聚砜膜(PS-HF)、以及8例健康对照组(HC)的外周血T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培养24h后的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T细胞Bcl-2、Fas的表达。结果ESRD患者各组T细胞的凋亡率高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P<0.05);ESRD患者各组T细胞Bcl-2的表达低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PS-HF组最高,CA组最低(P<0.01),Bcl-2与T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83,P<0.01);ESRD患者各组T细胞Fas的表达高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P<0.01),Fas与T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ESRD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凋亡加速,凋亡途径与Fas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细胞凋亡不仅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还与透析膜的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氧化应激的关联。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ESRD患者40例,其中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为I组;另20例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为Ⅱ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Ⅲ组。检测3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结果①与Ⅲ组比较,ESRD患者CD3+、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CD3+、CD4+T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两者呈负相关(r=-0.79,P〈0.01;r=-0.87,P〈0.01)。②与Ⅲ组比较,ESRD患者血清MDA明显升高(P〈0.05),SOD明显下降(P〈0.05);并且CD3+、CD4+T细胞凋亡率与MDA呈正相关(r=0.41,P〈0.05;r=0.58,P〈0.01)。结论ESR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减少与其凋亡率相关,后者又与氧化应激状态关联。因此推测氧化应激可能诱导淋巴细胞过度凋亡,促使细胞数减少。加重ESRD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对国内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对检出的论文从年代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来源期刊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的现状和主要进展。理清目前国内有关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使用的透析治疗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