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作者1983.6—1984.9用氨甲喋呤与5—氟脲嘧啶序贯疗法治疗29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病例选择:结直肠癌经组织学证实并已有远外转移或局部病灶处于晚期已不能手术:有可测量的肿瘤,进行本治疗前至少一月未进行化疗或放射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下;患者健康状况符合东部肿瘤协作组制定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双盲法比较口服与静脉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直结肠癌的差别。将 100例结直肠癌有转移的病人,将其分成两组,47例口服用药,20毫克/公斤/日,5天;53例静脉用药,13.5毫克/公斤/日,5天。均间隔5周再重复。比较其用药后的毒性反应,血中药物浓度及疗效。结果:一、毒性反应:胃肠道及粘膜皮肤反应在口服用药组虽较静脉组多些,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结直肠癌切除后复发的最常见部位(40%),一旦肝脏转移,平均生存只有6~22个月。Taylor曾报道门静脉灌注氟脲嘧啶(FU)可减少肝转移77%,降低死亡率55%。为重复这一结果,作者进行了下述研究。方法:术中经组织学证实属Dukes B_2或C期的结直肠腺癌,肿瘤远侧距肛缘至少12cm,  相似文献   

4.
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无远处播散的患者,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一些患者仍会出现肝脏、肺和腹膜等部位转移。全身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应作为腹膜转移癌的标准治疗,是迄今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案。本文将对结直肠腹膜转移的发病现状、机制、特点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无远处播散的患者,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一些患者仍会出现肝脏、肺和腹膜等部位转移。全身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应作为腹膜转移癌的标准治疗,是迄今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案。本文将对结直肠腹膜转移的发病现状、机制、特点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与单一手术比较,腋淋巴结阳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根治乳房切除后给予环磷酰胺、氨甲喋呤和氟脲嘧啶(CMF)辅助联合化疗,能否改善治疗后果,来自意大利一组386例病人20年随访评估对照研究了加用辅助联合化疗的疗效。 386例病人中的179例在根治乳房切除后未接受进一步治疗,207例病人则加用12个月的辅助联合化疗。CMF组平均中位复发时间为83个月,对照组为40个月。复发大多发生在术后头3年内。但两组生存曲线差异  相似文献   

7.
70例结直肠腺癌合併转移(主为肺、表浅淋巴结、骨盆、肝、腹内肿块、腹膜或骨骼)用氟脲嘧啶治疗。36例为5天内每日静注12毫克/公斤体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克。34例为5日持续静脉滴注每24小时30毫克/公斤体重。两组皆4周重复一个疗程,至病情恶化为止。持续静脉滴注组无骨髓中毒现象,而快速注射组约1/3见白细胞低于2000。临床见肿瘤缩小50%以上,在持续滴注组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立肿瘤中心医院从1962年5月至1987年3月对65例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病灶作了切除,并经组织学检查证实。随访时间为10年。本组资料的手术指征是:(1)单侧或对侧的肺部病灶,胸片或 CT 扫描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估计能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9.
晚期结直肠癌对大多数化疗药物有抗药性。已发现重组干扰素α-2a(rIFNa-2a)能增强氟脲嘧啶(5-FU)对人结肠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效应。作者于1987年开始对晚期结直肠癌病人进行这一联合疗法的临床试用。观察对象为32例经活检证实、无法切除并已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K-ras基因突变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的重要负性预测因子。本研究拟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的一致性进行比较,以探讨目前临床K-ras检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石蜡包埋组织76对,提取DNA,经过PCR扩增后,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检测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外显子2基因序列。结果:76例患者中有1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7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6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5例;76例结直肠癌转移灶有3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0.8%,其中第13号密码子突变15例,第12号密码子突变16例。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基因状态并不一致,且存在19.7%的表达差异率,提示通过检测原发灶K-ras基因表达状态来确定针对转移灶的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选择存在不严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结直肠癌均为第3位常见癌症[1]。尽管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仍有15%~25%被诊断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且即便进行根治手术仍有50%将发展为转移性疾病[3]。转移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约有30%的结直肠晚期肿瘤患者死于肝脏转移[4]。  相似文献   

13.
腹膜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好发部位。出现腹膜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常伴有卵巢转移。通常认为出现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及靶向药物后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同时伴有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却无法明显获益。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减灭术(CRS) 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IPEC)可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现状和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针对特异性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转移复发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的新方向。2012年瑞格非尼被美国FDA批准用于mCRC患者,瑞格非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能阻断多种促进肿瘤生长的激酶。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瑞格非尼能显著延长mCRC患者的生存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瑞格非尼治疗mCR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发病率目前位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大约有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现伴有肿瘤肝脏转移,25%~50%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3年内可发生肝脏转移[1].外科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并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37%~58%[2-6].而肝转移瘤无法切除的患者,即使经全身化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也只有12-24月[7];如未经治疗,则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月.因此,只要具备手术适应证,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应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转移性疾病仍然是结直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淋巴和血源传播途径外,结直肠癌还会引起肿瘤细胞的腹腔传播,最终导致腹膜癌。随着各种治疗的进展,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对伴有腹膜转移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使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受益,预后较好,腹腔内加压气溶胶化疗(PIPAC)、新辅助化疗、Radspherin短距离辐射等新型疗法也相继出现。本文就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 要:肺转移是继肝转移后结直肠癌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其发生率约10%~20%,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与肝转移相比,肺转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存在的争议较多,其发生转移机制尚不明确,有效治疗手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待继续研究。本文旨在从转移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策略等方面总结结直肠癌肺转移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结直肠癌肺转移的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其预后差,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精确控温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在预后方面,如果仅行姑息性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预后差于肝、肺等非腹膜部位的转移;但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施行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腹膜转移癌的预后因素包括腹膜播散癌指数、减瘤术完全性程度、是否合并腹膜外转移(肝脏等)、腹膜表面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日本腹膜分期等。在治疗方面,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可能是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腹膜是结直肠癌转移的第三常见部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通常被认为是终末期疾病,预后差。随着系统性药物治疗的进展,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但腹膜转移患者生存获益仍然较少。腹膜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显著改善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新型治疗方法如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腹腔MOC31PE抗毒素治疗等也随之出现。本文将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唐云强  宁家菁 《癌症》1994,13(3):264-264,263
大剂量醛氢叶酸合并氟脲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的探讨唐云强,宁家菁广州市肿瘤医院(广州·510060)近年,实验证明大剂量醛氢叶酸(HDCF)可促进5Fu的活性代谢物(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Tmps结合成三联体,从而加强5Fu的抗瘤作用,国外已广泛使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