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生物瓣钙化、损毁、细菌性心内膜炎、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溶血等原因常需再次进行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由于再次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病史长、术前心功能及全身情况较差、心包粘连、解剖困难、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对心肌保护不利,易致大出血,使再次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术后的监护非常重要.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先后收治了8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道手术中,由于找不到胆总管而终止手术或反复手术的情况偶有发生,是胆道手术的难题之一。作者总结自己长期手术的体会,复习有关文献,提出一些寻找胆总管的方法,供同道参考。寻找胆总管困难的常见原因有:①胆道再次手术,粘连严重,解剖标志不清。②肝十二指肠韧带炎性增生。③解剖变异。④硬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2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昭科  林辉 《广西医学》2005,27(7):988-989
目的总结29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29例人工心脏瓣膜换瓣病人再次接受了瓣膜置换手术。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2年,平均(8.82±1.20)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9例,心脏不停跳10例。置换的瓣膜有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23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低心排1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其余治愈。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 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腹壁切口的选择与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再次剖宫产病例771例的资料.结果:再次腹壁横切口的出血发生率、盆腔粘连、胎头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再次腹壁纵切口高.结论:腹壁横切口的盆腔粘连程度重、术中出血量多、胎头娩出困难、手术时间长,而纵切口相对来说发生率低,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胆管再次手术并发门静脉损伤6例张金书马新峰(平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73300)关键词胆管再次手术;门静脉;损伤胆管再次手术时,由于腹腔内广泛粘连,胆囊周围、网膜、肠管、肝面及引流T管周围粘连,失去正常解剖关系,再分离胆管非常困难。手术中一旦出现门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腹腔镜下切除异位病灶并进行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的情况。设计:前瞻性临床试验。机构:大学医院。患者: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干预:进行首次及二次腹腔镜检查同时采用氩镭射外科激光技术(SLT)行粘连松解术并切除异位病灶。主要观察指标:粘连形成情况及其特征(疏松、轻度致密及重度致密)。首次腹腔镜检查时确定粘连部位并与二次手术时发现的新形成(再次形成)的粘连进行比较。结果:二次手术中发现粘连或粘连合并异位病灶较单纯只有一个异位病灶的现象更为普遍。初次手术中重度致…  相似文献   

8.
吕榜权 《吉林医学》2011,32(22):4635-4636
目的:评估二次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价值。方法:对2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而行腹腔镜手术后未妊娠患者再次行腹腔镜手术。两次手术均行盆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修复整形,伞部再造。结果:二次腹腔镜术中见第一次腹腔镜术后盆腔粘连改善不明显,评分降低率35.7%(10/28)。二次腹腔镜术后随访22例,随访期限1年,妊娠率9.1%(2/22)。结论:腹腔镜盆腔粘连分离术后盆腔再次粘连率高,二次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率低,不提倡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二次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后再次进腹手术时腹壁、腹腔粘连情况,比较与新式剖宫产术的区别.方法:观察近3年来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进后再次进腹手术时腹壁、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改进后的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腹膜、腹腔粘连不严重.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但腹膜及腹腔粘连严重,给再次手术时进腹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与其他方式剖官产术对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差异,进一步改进剖宫产手术细节,减轻再次剖宫产手术难度。方法:将行再次剖宫产术的332例手术进行回顾分析。以其中既往在我院行改良新概念剖宫产142例为观察组,既往做其他方式剖宫产1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所见腹壁及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既往在我院行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与其他方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后的新概念剖宫产手术所致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不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应积极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4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B组接受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手术,比较两组在术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左室长轴收缩末纵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等条件下应首选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但不必强求全瓣结构保留,应视术中瓣膜的病变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3.
无支架人工二尖瓣置换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犬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置换的动物模型。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成年杂种犬 ,左侧胸壁切口 ,低温体外循环下经二尖瓣口行带腱索人工二尖瓣置换 ,人工腱索直接与乳头肌缝合。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 ,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术后按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处理 ,实验犬 8例全部长期存活 ,建立了稳定的动物模型。结论 经二尖瓣口行带腱索人工二尖瓣置换可作为该种人工心脏瓣膜的手术植入方式 ,动物模型可用于带腱索人工二尖瓣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经验教训,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属于Ⅰ型破裂4例,Ⅱ型破裂3例,Ⅲ型破裂4例;其中9例属于早期破裂,1例系迟发性破裂,1例为晚期破裂。长期存活1例,死亡10例,死亡率90.9%。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应迅速建立体外循环,积极抢救,但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更为重要,包括重视高龄妇女、小左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选用合适的人工瓣膜及其型号,术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控制血压)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对保留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到该院就诊的适合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共35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B组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术前,术后10 d行MDCT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MDCT对比,A组和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0d MDCT的结果EDV、ESV、EF分别为(106.25±8.83)mL、(35.75±4.37)mL、(54.48士4.23)%,B组分别为(113.42±9.22)mL、(38.63±3.40)mL、(51.63±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二尖瓣全瓣的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技术安全可行,且有效地保护了心脏术后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自行研制的新型带腱索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行绵羊二尖瓣置换术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健康绵羊8只,采用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经左前外侧切口,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由左心耳入路行二尖瓣置换;人工腱索固定在乳头肌上。结果实验组手术顺利,全部成活(生存时间均超过1个月);手术时间70~120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60min;心肌缺血时间28~40min;转中鼻温28~31℃。手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结论新型带腱索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经左心耳入路行二尖瓣置换建立绵羊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杨光  蔡振杰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医学争鸣》2000,21(5):614-616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 三、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1998-10/1999-09行冠状旁路移植术62例,其中包括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2例夹层动脉瘤患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随访1~11mo,手术死亡4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3例,其余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誊 知病患经药物调整后  相似文献   

19.
房大广  冯增斌  崔春燕  陈永良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74-1676, 1680
目的研究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病人心电图变化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AF进行分组,观察发生AF组与未发生AF组病人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术前肺动脉收缩压、同期行其他手术、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发生肺炎、病人年龄、术后脑钠肽水平是导致病人发生AF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P < 0.01)。AF组心电图指标中QRSd、QTc指标显著高于非AF组(P < 0.01);QT指标显著低于非AF组(P < 0.01)。AF组病人术后心电图QRS波振幅变化中、S1、S2、S3、R5、R6显著低于非AF组(P < 0.01)。结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病人发生AF病人与未发生AF病人心电图会发生显著变化,心功能分级、术前肺动脉收缩压、同期行其他手术、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发生肺炎、病人年龄、术后脑钠肽水平是导致病人发生AF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并对比分析机器人二尖瓣置换和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的生活质量、伤口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时长。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07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我院47例接受 da Vinci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的资料,并以此47例患者作为机器人组。2002 年3 月~2014 年6 月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共286 例,依据7 个指标从正中开胸患者中抽取 47 例作为开胸组进行1∶1配对。通过收集围术期相关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临床资料,使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12)调查术30 d、半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和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 机器人组和开胸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术中未见患者死亡。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仅有 1 例为胸腔积液。开胸组患者中1 例因术后引流过多接受二次开胸止血,1 例患者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在手术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机器人组均优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术后30 d生活质量调查(SF-12)显示机器人组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半年后两组趋于一致。术后患者对于切口的满意程度,机器人组明显优于开胸组(P<0.001)。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工作生活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明显快于开胸组。结论 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可靠,机器人组对比开胸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于生活质量及伤口恢复更满意,是可供选择的良好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