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可用于间接评估脑组织氧消耗情况,它反映了全脑氧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评估全脑血流和脑代谢之间关系的有效指标。通过联合使用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颅内压监护及脑血流监测等多种临床监护手段,可以实现全程、动态且全方位地了解伤后病情进展情况,为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实践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脑损伤后局部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局部脑缺血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颅脑外伤死亡的病人约90%都存在脑缺血。外伤后脑缺血将加重脑损伤,并将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外伤后局部缺血的机制及创伤半暗带范围界定尚待进一步研究,外伤缺血的病理过程较脑梗塞后的缺血更复杂。脑血流及脑氧监测、微透析技术、核磁影像及PET对于脑外伤病人缺血判定都各有优缺点,只有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行多方法监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脑缺血证据,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多存在继发性损伤,如脑水肿、颅高压、癫痫及灌注异常,因此,预防、诊断及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患者临床转归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多模态脑监护(MMM)采用多种监护手段,系统性、全面性评估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以期实现精准化管理。目前常用的MMM技术包括脑组织氧监测、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监测和多模态影像学,并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这些监测技术可评估不同角度的脑生理及病理改变。近红外光谱(NIRS)可用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评估颅内灌注情况及血管调节功能。有创颅内压监测可精准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预测颅内压变化,指导脱水降颅压药物用量。脑微透析(CMD)可对颅内细胞外液进行采样,实时监测颅内代谢产物含量,明确颅内代谢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用于监测颅内外大血管的血流量。脑电监测可直接反映脑电活动,也可间接反映脑血流量,用于预测继发性损伤中癫痫及脑缺血情况,而其中的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在神经重症中应用较为多见,脑电波形的改变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多模态影像学作为新兴的监测技术,可客观反映脑结构、功能及病理改变。该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指在血压变化时脑循环有能力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流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当头部受轻度损伤时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受到损害。对29例轻型头部损伤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为13~15的伤员,用经颅多普勒持续48h监测血流速度,并记录血压,以测定其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29例年龄相当的志愿者也以同样方式测定了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作为对照值。在短暂的动脉血压变化情况下测定脑血流速度及计算出自动调节指数,以评估自动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尽早地恢复脑血流、脑氧供,是逆转某些脑可逆性功能损伤的关键,然而在缺血后的再灌注过程中可出现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高压氧(HBO)治疗脑缺血时,对其是否会引起氧化应激而加重脑缺血缺氧损伤目前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产生这砦差异的可能相关因素有脑缺血损伤的类型、治疗时间窗、剂量(包括压力、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组织氧代谢情况的研究,证实了创伤后脑缺血的存在[1,2].后来人们应用微透析技术,从生化角度了解局部脑组织的代谢状况.明确了创伤后的确存在缺血所造成的代谢障碍[3].颅脑外伤后缺血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脑是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由于脑的新陈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复杂,所以脑的血液供应必须十分丰富,稳定、充足的脑血流量对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和脑的高代谢水平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是维持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许多脑部疾病(如脑卒中、痴呆、偏头痛、脑外伤等)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2]。因此,了解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对疾病诊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能够促进局部血管再生,加速缺血区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受损脑组织的结构重塑,从而加速缺损神经功能的修复.目前已发现多种血管再生调节因子在创伤后脑组织中表达增加,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脑外伤后血管再生的机制,为有效防治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和血管功能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国际脑组织氧及代谢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第三届国际脑组织氧(PbrO2)及代谢学术会议于1999年4月29~30日在德国柏林召开,与会200多名代表就脑组织氧含量监测在颅脑创伤、脑缺血等疾病中价值及前景进行交流和讨论。本文作者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作简要介绍。一、脑组织氧含量监测的适应证目前认为凡是有可能存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病人都是该方法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重型颅脑损伤,包括严重脑挫裂伤、颅内高压脑疝、巨大颅内血肿脑受压、外伤性蛛网膜出血等。(2)动脉瘤和AVM出血。(3)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4)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5)体外…  相似文献   

13.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热点,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监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A和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监测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CA及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即脑血管的反应性,是指在机体内各种因素刺激下颅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颅内血流稳定、调节血流量以适应脑组织功能的需求;是脑血管在低灌注状态下很重要的代偿机制,故其功能损害可逐渐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3]。脑血管储备功能包括脑结构储备、脑血流储备、脑功能储备以及脑代谢储  相似文献   

15.
脑外伤后脑内环境改变,反映了所有急症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征,包括颅内高压、脑血流改变(脑缺血),脑水肿以及脑的代谢改变等。一、脑内环境稳定与颅脑外伤 1.脑外伤对脑脊液动力学的影响:严重脑外伤可以影响脑脊液脉络丛的血流,不论有无颅内高压,脑脊液的产量一定减少。如果脑室系统确实有清除脑水肿的水分功能,这就会增加脑脊液的容积,继而影响颅内高压。外伤后脑室积血或脑室偏移可阻碍脑脊液的流动。在颅内  相似文献   

16.
CA是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和脑灌注压发生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 程。脑血流自动调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的 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相关。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有很多种评估测量方法,监测瓦氏动作所诱导 的血压变化更具有操作性及标准化,适用于各种人群,其安全、简单、准确的特点使其在脑血流自动 调节中运用十分广泛。本文重点对瓦氏动作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中的应用做一个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7.
脑血流自动调节系指在全身血压波动的情况下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相关研究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动物模型到无创性在体实时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检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建模方法的引入,为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带来了革新.本文旨在总结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史,以为临床开展相关研...  相似文献   

18.
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综述了FDP对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FDP能增加脑缺血时ATP含量,对脑组织代谢功能有独特的保护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对脑组织损害,恢复血流再灌流后的脑组织功能,增加红细胞膜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之间的氧交换。增加缺血组织对氧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动物急性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小猪分为常温组(10只)和亚低温组(10只),按照微量泵注射自体股动脉血方法建立猪急性颅内血肿模型,在此期间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肿形成后,亚低温组动物利用冰袋使体温降至亚低温水平33℃~35℃,维持2h。采用Neurotrend系统观察脑组织氧分压、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脑组织pH值、HCO_3~-和脑温的变化。结果 颅内注血后两组动物颅内压急剧升高;亚低温组降温前后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降温后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脑组织pH值显著升高(P<0.05),降温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颅脑创伤后亚低温治疗并不会降低脑组织氧分压,但可抑制脑组织氧代谢,同时可降低脑组织中的CO_2蓄积,从而减轻组织酸中毒。  相似文献   

20.
<正>颅脑创伤是外伤中最严重且最易危及生命的一类,重型颅脑损伤以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重点。随着对脑外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的不仅是原发性的损伤,继发性的脑损伤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而脑组织缺血缺氧是创伤后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特别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脑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抑制创伤后脑缺血性损害也成为改善颅脑创伤预后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