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伟  徐齐源 《浙江医学》1997,19(4):228-229
乳糖酶缺乏(LD)所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症(LI)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和营养,我们筛选了19例LI患者,观察服用低乳糖牛奶后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乳糖酶缺乏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乳糖吸收不良 (LM )和乳糖不耐受 (LI)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感染性腹泻LM和LI的发生与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儿童 138名 ,男 72名 ,女 6 6名 ,年龄为 4个月至 12岁 ,和感染性腹泻患儿 95名 ,男 5 9名 ,女 36名 ,年龄为 2个月至 4岁。采用乙醇乳糖耐量试验 (LTTE)尿半乳糖 (U gal)测定法与症状反应评分 (SRS)进行判断。结果  138名儿童中LM和LI的发生率 :<4岁、4~ 5岁、6~ 7岁、8~ 9岁、10~ 12岁分别为 10 %、5 0 %、6 9.6 %、87%和 91.7%。 <4岁组LM和LI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1)。 95名感染性腹泻患儿LM和LI的发生率和恢复率与腹泻病原有关。轮状病毒肠炎 ,大约 4周可痊愈。结论 健康儿童LM和LI发生率 4岁后明显增加 ;感染性腹泻儿童LM和LI的发生率与感染原有关 ,腹泻期免乳糖食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乳糖不耐受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81-284
1 概述 在所有糖中,乳糖水解的速度最慢,且在人类婴儿期乳糖酶-根皮甙水解酶(LPH)开始显著下降,使得乳糖这一哺乳类奶中唯一的糖源在肠道中很少或得不到分解吸收,造成肠道内水、钠潴留,渗透压增高,进而引起肠胀气、肠痉挛、甚而腹泻,使大量营养素尤其是乳钙不吸收和丢失,形成乳糖不耐受症状。因乳品摄入少而使得Ca,P,Mg等营养素的摄取不足,是某些与种族密切相关疾病的诱因,如非洲裔美国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极高,就是因为他们摄取的乳品过少造成的。此外,乳糖在肠道得不到消化,还有可能造成心率不齐。Jackson等对亚裔、非洲裔及西班牙裔美国人进行了乳糖消化不良、钙吸收及骨质疏松的研究,认为乳品提供了几乎2/3的膳食钙,而与种族相关的乳糖吸收不良则是钙吸收的障碍,并且进而诱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藏族中学生中乳糖吸收不良及乳糖不耐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呼气氢试验(HBT)对来自拉萨地区30名藏族中学生和重庆地区30名汉族中学生的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进行了检测,测定结果显示:藏族学生组乳糖吸收不良者21例(70%),乳糖不耐受2例(9.57%);与汉族学生组乳糖吸收不良29例(96.67%),乳糖不耐受16例(55.17%)相比,藏族学生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P<0.01和P<O05)。本文说明乳糖吸收不良的显著种族差异可能与两民族长期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林莉 《包头医学》2018,42(1):26-28
目的:对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证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本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消化科就诊的婴儿120例.将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婴儿诊断为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照组婴儿诊断为无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使用不合乳糖成分的奶粉喂养,牛奶过敏的婴儿使用混合的氨基酸类的奶粉进行喂养.观察两组婴儿的临床症状,调查婴儿的家族过敏史以及母亲的饮食状况,比较两组婴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2,喘息史、尿半糖试验阳性发生率与对照组、实验组1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1、实验组2疗总有效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的迁延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但多与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相关,对于饮食的合理调控能有效地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糖吸收不良是由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酶缺乏可以通过直接小肠黏膜活检检测乳糖酶活性或其他间接诊断试验进行诊断,我国是成人乳糖酶缺乏高发的国家,成人乳糖酶缺乏罹患率高达90%,部分乳糖酶缺乏者在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研究并未发现在IBS患者中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高于普通人,乳糖氢呼气检测在我国IBS患者中缺乏必要性,国外一些研究发现IBS患者减少或去除食物中的乳糖能够减轻肠易激相关症状,未来需要更多双盲随机食物激发试验,为临床指导IBS患者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牛奶不耐受与血液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对158例牛奶不耐受病儿的全血进行铁、锌、铜、镁、钙检测分析,并与1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58例牛奶不耐受病儿中129例(81.6%)有不同程度的锌或铁缺乏,58例同时有锌和铁缺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6~145,P<0.01)。两组血锌和血铁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07、4.17,P<0.01)。结论 牛奶不耐受与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200例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糖不耐受 (Lactoseintolerance ,LI)在儿童腹泻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随机选择腹泻病患儿 2 0 0例 ,全部均采用徐州医学院推荐的醋酸铅氢氧化铵法检测粪乳糖 ,另以 5 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腹泻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5 % ,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岁以上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 ,对照组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结论 乳糖不耐受症是腹泻病的病因之一 ,及早检测粪乳糖可帮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外健康文摘》2007,(5B):19-19
肚子疼的原因很多,如蛔虫症、消化不良和外科急腹症等。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嚷肚子疼,就用按揉的方法。这样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虽然会有一定作用,但有些病痛却不能采用按揉:肠虫症 当某种诱发因素刺激虫体时,可使蛔虫窜上窜下地蠕动,刺激肠道引起痉挛疼痛。此时按揉腹部,可能会刺激蛔虫活动剧烈,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3月收治腹泻患儿95例,均符合:年龄<1岁;大便次数增多,每天达5次以上;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阳性38例,大便常规检查见脂肪颗粒、无或偶见白细胞;部分伴有发热、呕吐、不同程度脱水.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年龄、病程及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人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t=0.4876,P=0.6270;t=0.4541,P=0.6508.X2=0.1123,P=0.7375).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1年7月~1992年5月因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次数增多,诊断为腹泻患儿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粪便乳糖定性试验阳性(≥++)24例,占检测总人数48%;其中0~6月1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乳糖奶粉对药物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未用抗生素体格检查正常儿童151例.记录饮奶后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住院应用抗生素患儿186例(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静脉滴注抗生素者,用药前无腹泻,用药后7天内出现腹泻的婴幼儿),记录住院患儿用抗生素后第1、2、3、4、5、6、7天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并用无乳糖奶粉对其进行干预.结果 治疗组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天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性腹泻可继发乳糖不耐受,无乳糖奶粉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金蓉  武庆斌  张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75-175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尿半乳糖测定法对161例腹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20例(74.53%),轮状病毒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占84.91%,细菌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占66.67%,轮状病毒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比率高于细菌感染者。结论:婴幼儿腹泻继发乳糖酶缺陷的发病率高,应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刘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05-1705,1749
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80%左右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人轮状病毒(HRV)是秋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该病毒可破坏肠黏膜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迁延.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开展了粪便乳糖的检测,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旨在寻求一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现将结果回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婴儿不同饮食疗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浦 《浙江医学》2003,25(9):545-546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intolerance,LI)是婴儿腹泻迁延不愈的常见原因。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推广 ,发病率日渐增多已受到临床医师重视。本病的治疗应遵循减少和限制含乳糖饮食的原则 ,为此笔者对近2年诊治的83例继发性LI患儿采用不同乳糖含量的饮食治疗 ,以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83例均为2000年8月~2002年8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继发性LI患儿 ,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1)母乳或/和牛乳喂养 ,出生3月以后发病 ,症状以腹泻为主。 (2)大便常规阴性 ,pH≤5.5,改良班氏法检测大便还原糖≥ + +。按就诊入选先后次序编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患有腹泻的婴幼儿50例,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进行病状分析。结果:3岁以下腹泻患者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为62.2%,轮状病毒肠炎组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1岁内的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各组间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炎琥宁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肠炎是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腹泻病,全年均有散发病例,但以秋冬季节最常见。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腹泻病125例,其中粪便检测轮状病毒阳性者共66例(52.8%),随机选择34例腹泻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