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亦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旁路血管移植术、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术后晚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升高,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也同样迅速增加,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重症下肢缺血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膝下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术一直是膝下动脉闭塞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近些年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正成为膝下动脉病变治疗的主流之一,本文重点关注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技术进展,并对各种技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79个月,平均23.5月。术后溃疡愈合,踝肱比值(ABI)0.90~1.07,患肢保存。结论初步观察,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可累及髂、股、腘动脉及小腿的三支动脉。对于管径较粗的膝上动脉ASO的处理无论是采用腔内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均已相当成熟。然而,膝下动脉病变一直是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腔内血管外科新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显示出腔内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12条肢体)。结果 术中11条髂动脉行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9条肢体行股-Guo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3条肢体行股-股-Guo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1条肢体股-Guo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1-12个月,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100%;3条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而股-Guo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83.3%;截肢率8.3%。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支架结合股-Guo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迅速发展,多种新型介入材料相继问世并且应用于临床,血管腔内治疗的范围已从大中血管向中小血管扩展,腘动脉及远侧胫、腓动脉的治疗也在广泛开展。大量文献报道,PTA治疗膝下ASO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可以作为膝下ASO特别是重症肢体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42 例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 ~1998 年我院收治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下肢间歇性跛行22 例,静息痛、趾端坏疽14 例,“5P”症候群6 例。保守治疗21 例;主( 双) 股人造血管旁路术13 例; 主双股人造血管旁路 股腘自体大隐静脉旁路3 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2 例,PTA 右髂动脉腔内支架 股股人造血管搭桥1 例;Ⅰ期膝上截肢2 例。结果 单纯间歇性跛行病人经系统保守治疗6 个月~1 年跛距延长100 ~200 m ,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及踝动脉压差别无显著性(P > 0 .05) 。手术治疗组术后2 d 及7 d 分别并发心肌梗塞1 例,ARDS1 例( 死亡) 。6 个月后膝上截肢1 例,其余病人术后3 个月踝肱指数及踝动脉压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P < 0 .05及0 .01) 。结论 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的治疗应个体化。主股人造血管旁路术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术式,腔内支架的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微创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术中血管微创治疗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7月至2000年10月,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5例(20条肢体)。结果 术中17条髂动脉微创介入治疗均获成功,11条肢体同时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3条肢体行股-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5条肢体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其中有1条肢体股-腘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1-16个月),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100%,3条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78.6%,截肢率10.0%。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同时结合远端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害全右特肯沸.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约有65%的患者为多平面动脉狭窄或闭塞。目前传统的旁路手术仍然是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原来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采用更加微创的治疗方法。为挽救肢体,腔内治疗通常应同时包括髂股和胫腓动脉闭塞性疾病。重建胫腓动脉血流不仅可以使髂股动脉腔内治疗效果更加长久,而且可以使缺血症状明显缓解。但小腿血管的腔内技术有一定局限,多采用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多节段动脉闭塞。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5例治疗后再闭塞的ASO患者先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再选择性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11例患者近膝关节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病变,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溶栓效果和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2.3%,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无垃圾脚发生,但有1例轻度脑栓塞。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8±0.07升高至0.82±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术后3个月复查均通畅,术后6个月1例再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暴露真实病变,减少支架数目、缩短支架长度,结合新型覆膜支架VIABAHN动脉成形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