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所謂「六經」,卽「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關於六經的含義,說法甚多,參以筆者見解,試作以下解說: 上文已說一再提到,「辨證論治」是張景仲氏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但是症状是多樣的,而且是隨發展情況而表现不同的,從其中找出一定規律以之來認識與辨別疾病,  相似文献   

2.
引言:伤寒论是祖国经典医学之一,原名伤寒杂病论,晋代王叔和编纂以后,把杂病部分分开,才单名为伤寒论。本书著者张仲景,生于家汉末年,那时政治腐败,疫病流行,很多医生,不学无术,医疗作风,又都粗枝大叶,不负责任,以致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他目击心伤,因而发愤用功,参考了很多汉以前医学方面的古典文  相似文献   

3.
金匮与伤寒、内经、本草并为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但在内容上内经详于理论,伤寒详于外感,本草专论药物,金匮一书是研讨杂病的专书,二千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起着指导作用,由于本书曾经了战乱和迁徙,并遭受过一度佚亡,故内容不免有脱简和错乱之处,加之文字简朴,内容丰富,因此在学习时,不免要存在一些困难,不过这种困难,只要能正确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可以克服的,兹就本人一愚之得,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希同志们给予批评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金匮》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遗产,是祖国医学医方之祖。现就如何学习《金匮》略谈自己几点肤浅体会,供同道们参考。一、选择范本通达坦途《金匮》著成以来,历代医家多有注释,现介绍几本较好的读本。如清代尤怡纂著的《金匮要略心典》。本书文笔简炼,说理清楚,力求得其典要,扶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践的医学巨著。一千七百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不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而且也能够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只要能真正理解伤寒之奥义,运用《伤寒论》辨证方法指导各科临床,并能变通使用,常能获得桴鼓之效。今就临床运用《伤寒论》的几点肤浅体会,分述如下。证与文符凭证遣方《伤寒论》是张仲景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论中所述各种病证大都能在临  相似文献   

6.
王寅  杨梅  盖沂超 《中医教育》2008,27(4):43-45
魏晋时的张湛在其《养生要集》道:“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而清·吴达在《医学求是》自序中亦云:“盖医学渊深,轩岐之室,仲景之堂。诚非易入,世之就简易而畏难深者常也。”这说明自古以来,学医皆非易事。而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金匮要略》等这些年代久远、文辞简奥的经典是学习难度最大的。如何把金匮要略经典课程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晦涩难懂的部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始终是考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全部由难点所构成,必然是由难点和易点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冒”字出现频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训解,概括起来有以下3种用法。1“冒”通“眊”“瞀”“蒙”《伤寒论》93条曰:“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伤寒论》142条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  相似文献   

8.
关于编写《伤寒论选读》的几点建议吴凤全,郭忠印(050091)中医院校本科中医专业新的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将《伤寒论》改为《伤寒论选读》。教学时数由原来的118减为70~90,除去实践课,实际教学时数只有58—78学时,较原来减少三分之一课...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几几”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痰饮"之名,始见于《金匮要略》,本义实为"水饮"。鉴于当前学习、研究以及临床中对其仍有不少误读,甚至将"痰"、"饮"两者混为一谈,抑或学习者、医者虽知二者有别,然别在何处,却惘然不知或者知之不全,现从痰饮的病名来源、病因病机、性质、症候、治疗等几方面提供证据,以说明《金匮要略》中的"痰饮"实质为"水饮",以利于经典的学习和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学习《金匮要略》应当联系《伤寒论》(以下简称《金匮》、《伤寒》),因为联系《伤寒》,对于学习《金匮》可起到阐发、补充、对比及勘正等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学习《金匮》时,约有1/5的内容要与《伤寒》的1/4的条文相联系,这对于全面、正确理解该部分《金匮》条文的精神实质,提高整个《金匮》的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现择其要者,分述如次: 一、阐发阐发,是指《金匮》的部分脉理、因机、病位、证候、诊断、病势、治则、调护、制法及药效等,应当联系《伤寒》有关条文予以说明或映证等。阐发脉理:《水气病篇》云:“脉得诸沉,当贵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所  相似文献   

12.
气论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核心理论,“以时为正”的观念是气论产生的关键。文章对形气关系进行探析,认为物有形,气无形,气与形构建万物,并且气物交融而生象,象介乎无形和有形之间。基于此,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3条路径:有形物质世界的认识,无形之气的认识,对事物“象”层面的认识。文章还对气论与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认为量子力学归根结柢属于物质科学,与同心念相通的气学属于两个本质不同的门类。  相似文献   

13.
曲夷 《中医教育》2004,23(3):47-48
<伤寒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对其课程定位尚有争议:有人将其归为经典课,认为应将对原文的背诵、解释作为重点,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有人将其归人临床课,认为<伤寒论>本身就是一部临床经验总结的医著,现在仍然学习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进行临床辨证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毛文晴 《陕西中医》2010,31(8):1036-1038,1061
目的:《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腹痛辨治思路的比较。方法:以临床经验结合参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结果:仲景学术思想的完整性,兼容性;同时《金匮要略》在腹痛脏腑辨证及妇人腹痛证治方面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帕金森病(PD)多因肝肾阴虚,致肝风内动,而见肢体震颤。然而临床上常见一些PD患者有明显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且部分医家“从阳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试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阐释PD与阳气的关系,提出现代人因生活环境及习惯变化,相较古人更容易出现“阳常不足”的表现,部分PD患者临床表现确有阳虚之象,针对其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主症,提出“阳气本虚且输布不均”的理论,可以较好地阐释部分PD患者的发病病机。本文并非否定PD阴虚风动的主流认识,而是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本病与阳气的关系,重视部分PD患者“从阳论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号召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关键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之后,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在教材的选用上,中央曾指定先学习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金匾要略与神农本草经),但也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方药中与李兵同志等。我现在根据自己一年多来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几点意见如下:(一)我们既然承认中医学有它的理论体系,那么上述几部经典著作便是这个体系的根子。我们如果抓住了这个根子,那就容易学习其他著作了。祖国医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中医中药书籍可供参考者竟有两千八百七十余部之  相似文献   

18.
27.实证腹满痛的治疗方剂有哪些?试进行比较。答:治疗实证腹满痛的方剂,有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和大黄附子汤。前四方是治疗实热腹满病的方剂,其适应证的症状是,腹满多为持续性,胀满不减,按之疼痛,舌红苔黄,脉多沉实。但实热腹满由于病机和病位不同,选方  相似文献   

19.
曾盛和 《中医药导报》2005,11(12):10-11,15
文章提炼了《金匮要略》中几个重要的辨证方法,即整体辨证、动态辨证及辨证分先后主次。在整体辨证中应注意症状与病机、病性与体质、惠病与环境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动态辨证则应通过追溯病史与对现在症的动态观察及为了诊断而进行试探性治疗,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与病性,推断病情的发展变化。而辨证分先病主次则重在理清分析矛盾的步骤和方法.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