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方法。方法对33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肛门坠胀、便血及体格检查、肛门指检、纤维结肠镜、B超、CT检查做出诊断,阳性率100%。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12例,死亡1例。结论为了对出血原因、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和治疗,仔细检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孟德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2+1236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肛门坠胀、便血及体格检查、肛门指检、纤维结肠镜、B超、CT检查,对2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外科手术治疗6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缺血性结肠炎经内科止血及对症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刀切除术而止血。结论:为了对出血原因、部位作出明确诊断和治疗,仔细检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邱祖军 《中外医疗》2013,(32):59-59,6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及诊断办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治疗的102例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2例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观察组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结直肠癌、肠息肉、肛周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及缺血性肠炎;参照组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肛周病变、肠息肉、结直肠癌及缺血性结肠炎。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常见病因分别为结直肠癌、肠息肉与肛门肛周病变。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与处理方式。方法 总结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部位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部位以结肠为最多,原因以恶性肿瘤最多。本组病倒58.1%经保守治疗停止出血,急症手术率38.7%。本组病例经治疗后93.1%未再复发。结论 对急症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常规作肛门指诊,电子结肠镜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两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紧接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胎儿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原因.方法:对17例经尸检、产后体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并分析漏诊或误诊的原因.结果:17例下消化道闭锁及会阴异常的病例中,产前超声检查检出并诊断正确11例,诊断正确率64.7% (11/17),误诊1例,漏诊5例;误诊1例是将外生殖器阴茎短小误诊为尿道下裂,漏诊的5例包括肛门闭锁无肛门合并直肠阴道瘘1例,肛门闭锁有肛门合并尿道下裂直肠尿道瘘1例,骶尾骨部分缺如合并肛门闭锁直肠阴道瘘1例,肛门闭锁合并尿道下裂及会阴直肠瘘1例,肛门闭锁有肛门中孕期检查未发现,晚孕期检查发现1例.结论: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的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检查者检查时不熟悉该检查部位结构特点,另外检查部位不易暴露及部分疾病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经验。方法 对1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以大肠肿瘤多见,占44.4%。除全部肛检等一般检查外,8例行结肠镜占44.4%。13例手术占72.2%。其中紧急手术7例占38.9%,术后出血止。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以纤维结肠镜为首选;对保守治疗出血不止积极行病因检查与紧急手术探查,术中配合肠镜检查有利发现病灶,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年龄较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肠镜检查多为小肠、结肠节段性浅溃疡,黏膜红斑、糜烂等表现.结论 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肠镜检查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患者死于DIC外,余患者明确了诊断,抢救成功.结论 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支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术中肠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是处理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诊治的17例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暗红色血便、血水样便为主,18例次行结肠镜检查,11例阳性;胶囊内镀检查7例,3例阳性;血管造影检查6例,4例阳性。7例内镜下治疗,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止血治疗,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DSA、结肠镜、胶囊内镜均有助于诊断;DSA栓塞、内镜下治疗、手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或明胶海绵、含钡聚乙烯(PVA)微球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27例,其中血管畸形17例,肿瘤6例,小肠憩室3例,回盲部溃疡1例.介入治疗27例,其中17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3例,止血率76%;10例介入栓塞治疗,即刻止血8例,2例术后24 h出血停止. 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90例急件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结果:9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瘤、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6%,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5%。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十分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意义。方法:在2004年5月-2009年5月间对403例因下消化道出血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结肠镜的检查与治疗。结果:大肠息肉215例(53.35%),大肠癌62例(15.38%),阴性19例(4.71%),慢性结肠炎54例(13.40%),溃疡性结肠炎40例(9.92%),肛门肛周病6例(1.49%),血管癌、P-J综合征各2例(0.50%),肠结核、孤立性溃疡、结肠憩室各1例(0.25%)。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为95.29%。在215例中发现并摘除息肉265个。结论:对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应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明确病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罗川栩  任林飞 《医学综述》2013,19(18):3344-3347
下消化道大出血作为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中,出血部位的诊断仍属难点,其诊断方法的应用更多地取决于医师的技能和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范围.因此,医师对不同检查及治疗方式的熟练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能够正确地对下消化道大出血实施诊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5例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造影检查,分析有无肿瘤染色、异常血管显现及造影剂外溢等影像资料,判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30例阳性发现者,行超选择性造影确诊并介入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DSA造影发现出血30例,其中15例肿瘤,11例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5.7%(30/35)。结论DSA检查对下消化出血有定位、定性诊断。其对阳性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部分患者可以根治,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55例下消化道出血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小肠出血24例,大肠出血31例.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肿瘤为最多见,其它病因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克隆氏病、血管畸形等.小肠出血术前确诊率为58.3%,大肠出血确诊率为100%.结论 急诊下消化道的诊断以内镜及血管造影为最佳选择,对于部分小肠出血难以确诊者,术中配合肠内镜检查会有满意的效果,若在无肠镜检查条件或出血原因不明确时,可在术中进行分段肠管灌洗以确定出血部位.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盲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利用数字减影DA 技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部位、性质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及超选择插管,使用数字减影D A 技术发现出血部位及原因,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2例患者在数字减影D A检查下均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并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数字减影DA技术对动态观察消化道急性出血病变发现率高,利于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下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内镜的广泛应用,纤维结肠镜(简称结肠镜)已作为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的345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经结肠镜检查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