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跟踪心房起搏,可见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仍为150ms。提示心室起搏后存在室房隐匿性逆传,使房室结重整不应期,故产生连续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设置起搏的房室间期(PAV)的方法及远期心房起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lOOms的患者10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房室间期设置为最大值,并最大限度开启房室问期滞后功能;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设置PAV的值为:140~180ms+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不开启AV滞后。结果经1个月至7年随访,5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10%,3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30%。50%,Holter显示心室起搏时为假性融合波,l例SSS患者及1例AVB患者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比例〉99%,保证了房室问期的生理性。10例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均〈1.5/0.4ms,未发生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及失夺获。结论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远期的心房起搏夺获是安全的;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其中,程控随访中应注意观察程控仪中监护图的心房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延长房室间期后观察心房波,部分患者因监护导联显示不清,需要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进行观察,避免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病例被遗漏.导致增加心室起搏及非生理性的房室间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起搏器的随访,分析其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心室自动阈值管理、自动房室间期搜索等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病窦综合征26例,其中植入Enpluse E2D01起搏器13例、Adapta ADDR01起搏器6例、Kappa 701起搏器7例;植入时Adapta ADDR01起搏器关闭最小心室起搏功能;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1,3,6个月时复查起搏器参数。结果随访的Enpluse、Adapta起搏器病例均完成了心房起搏阈值自动管理;于1,3,6个月随访时,手动与自动测量的心房阈值无差异。所有随访的病例均完成心室起搏阈值自动管理;于1,3,6个月随访时,手动与自动测量心室阈值无差异。术后随访患者大部分心室事件为感知事件。结论 Enpluse、Adapta、Kappa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7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VITA-TRON C60A3DDDR起搏器。术后随访心电图时发现AS-VP间期不断变化。通过程控仪发现心房单极及感知灵敏度设置太高,使心房电极发生交叉感知致双倍记数而发生逐跳自动起搏模式转换(AMS),出现DDD(AS-VP)与DDI(V-V)交替工作,最终引起AV间期的反复变化。由于交叉感知是间歇性出现的,导致了起搏器反复发生AMS,加之患者自身存在Ⅲ度AVB,产生了这样特殊的AV间期反复变化的起搏心电图现象。另外,Vitaron独有的心房同步起搏的算法也参与了术后起搏心电图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和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3例窦房结功能正常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单根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术中所测A波平均振幅为2.4±1.4mV;随访期间(平均11±4.9个月)A波感知阈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房室同步起搏率保持在100%,无心房感知不良、肌电干扰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表明单电极导管VDD起搏系统具有植入简便和房室同步功能稳定的特点,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房结功能正常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房起搏的优点是仍保持房室同步,从而保持了心房收缩对心排血量的支持作用;又不象双腔起搏那样费钱和复杂.本文回顾10年来(1970~1980)心房起搏经验,侧重起搏指征和并发症. 研究对象为187例永久性心房起搏,房室传导完整(无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其中男103、女84例,平均年龄66岁.平均随访30个月,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治疗正常房室传导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正常房室传导的SSS患者安装心房按需型起搏器后心功能改变,临床症状变化,房宣传导阻滞和房颤发生率,评估心房按需起搏治疗SSS疗效. 结果:平均随访(8.6±5.2)年,117例SSS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无显著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为(53.4±6.1)%,术后为(56.1±7.2)%(P>0.05).术后随访期间有3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2.6%),5例发生房颤(4.3%).所有患者心源性脑缺氧症状均消失. 结论:对正常房室传导SSS患者安装心房按需起搏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导线房室同步起搏器M icra A V最佳适应证人群.方法 分析国内首批植入M icra A V患者(n=5)入选标准、随访数据,观察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接受治疗患者心脏主导节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n=4)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n=1),无窦房结功能异常.以心房机械感知为基础的房室同步起搏比例在所有患者中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8岁,因症状性间隙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术后一周随访,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功能均正常。术后40天随访时发现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经胸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导致心肌穿孔。给予留置原起搏器电极,放置新的电极导线的处理,之后患者无不适主诉,随访起搏功能正常,原心室电极导线再无移位。  相似文献   

10.
大型研究表明双腔起搏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及房颤发生率方面优于心室起搏,但在改善生存率及减少脑卒中方面前者无优势;还有小型研究显示心房起搏优于心室起搏及双腔起搏.对于窦房结功能障碍而房室结功能正常且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推荐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 DDD型起搏器。术后1周动态心电图检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图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A-A间期1000ms,A-V间期150ms,R4为舒张期室性期前收缩,在其前有一心房起搏信号,而心室起搏信号则在QRS波群上,AP-VP间期短于正常的A-V间期,仔细测量AP-VP间期是110ms,诊断为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12.
植入单根电极导线的VDD起搏器16例,均为窦性心律正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常规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方法植入电极导线,起搏器植入电极导线插入的同侧。结果:随访112~1个月,平均(68.8±6.3)个月。全部患者植入后,心  相似文献   

13.
心房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实心房起搏有明显的抗房性心律失常作用 ,本研究对一组接受心房起搏治疗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93年 2月~ 2 0 0 0年 7月 ,对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 38例植入永久性心房起搏装置 ,年龄 38~ 78(6 0± 17)岁。其中 33例为病窦综合征 (病窦 ) ,5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房颤指术前记录至少 1次房颤发作者。 5例病窦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由于经济原因 ,行单纯右心房起搏 (AAI) ;3例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患者 ,选择DDD起搏器 ,行双心房 右心室三腔起…  相似文献   

14.
大型研究表明双腔起搏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及房颤发生率方面优于心室起搏,但在改善生存率及减少脑卒中方面前者无优势;还有小型研究显示心房起搏优于心室起搏及双腔起搏。对于窦房结功能障碍而房室结功能正常且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推荐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起搏器(TPPM)技术减少非必要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筛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VR的所有患者, 纳入TAVR术后出现传导阻滞并应用TPPM者。TPPM术后随访4周, 每次随访时进行起搏器程控。研究终点为1个月时成功拔除TPPM, 无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成功拔除的标准为1个月时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无起搏信号, 同时最后一次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比例为0。拔除TPPM后继续常规随访心电图至6个月。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 年龄(77.0±11.1)岁, 女性7例。其中7例患者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 1例为二度AVB, 2例为一度AVB(PR间期>240 ms)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间期>150 ms)。TPPM放置时间为(35±7)d。8例高度AVB患者中, 3例恢复窦性心律, 3例恢复窦性心律伴束支传导阻滞, 2例仍存在三度AVB并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一度AVB伴LBBB患者PR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最小化心室起搏中的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在病态窦综合征(SND)与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入选接受双腔起搏治疗的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52例,并将患者分为SND组32例(62%)和AVB组20例(38%).首先关闭MVP模式,将起搏器程控调为生理型起博(DDD/R)模式,于3个月随访时将MVP模式打开.通过程控仪随访观察患者心房和心室的起搏比例、高频心房事件和房性心律失常(AA)负荷.结果 SND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心室起搏百分比(VP%)及心房起搏百分比(AP%),AA负荷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心房高频事件(AH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B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VP%显著下降,两组AA负荷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A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动过缓的患者,MVP模式相较DDD/R模式可以显著地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无论是病窦综合征的患者还是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均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抗心动过速起搏(rATP)干预心房高频事件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置入DDDRP起搏器(Medtronic,A3DR01)同时合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49例,依据其起搏器植入指征分为病窦综合征(SSS)组和房室传导阻滞(AVB)组两组,rATP功能在置入术后1个月随访时打开,记录房性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双腔心脏起搏最佳房室间期设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患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程控房室间期从 90ms逐渐递增至 2 5 0ms ,每次递增量 2 0ms ,脉冲多普勒测量不同房室间期时每搏量和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 :每搏量最大时的最佳房室间期为 (16 8.9± 15 .6 )ms ,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波终末与二尖瓣叶完全关闭信号同步时的房室间期为 (178.4±2 3.4 )ms ,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 (Y =86 .2± 0 .5X ,r =0 .70 ,SEE =11.5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双腔心脏起搏时的最佳房室间期作出准确地选择 ,并且具有无创、可重复和简便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