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和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以期达到辨证要求的治疗效果,中药师可从煎药与服药两个环节对患者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2.
3.
明代李时珍指出:“凡服汤剂,虽药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火候失度,则药无功”。清代名压徐灵胎也说过:“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当必无效。”为使中草药能充分发挥其疗效,下面将中药汤剂的  相似文献   

4.
刘芳  陈明 《环球中医药》2014,(5):377-378
文章结合中医汤剂历代研究成果,对汤剂煎服方法中的常规加水量、先煎、后下及早饭前服药等规范化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汤剂煎服方法规范化的发展及现存部分质量标准控制及规范化内容不符合临床实际的问题,进而明确参考药物及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制定煎服法规范化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汤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加减灵活、疗效迅速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小儿患某些疾病时,也经常需服中药治疗,但如何煎煮和服用中药也有一定的学问.我们根据小儿的用药特点,专门购置了小型粉碎机,采用粗颗粒煮散的方法进行煎煮,并将粗颗粒煮散法所制备药液的颜色、浓度、味道、相对密度及疗效与传统饮片煎煮法比较,结果均优于传统煎煮法,同时,粗颗粒煮散法还有利于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达到对中药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从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1 煎法《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煎”与“煮”的概念是不同的,水药同熬叫“煮”,去渣后单熬药汁才叫“煎”,加入药物之前先熬的叫“空煮”,或亦叫做“煎”.《论》中97首汤剂均为一日一剂,水煎一次留足药液尔后顿服、日再服……温分六服.这一点从“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似文献   

8.
在中药汤剂煎服过程中,浸泡方法、用水用量、煎煮方法以及服药方法等都会影响到药效发挥,本文就这几个方面研究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代医家常用朱砂拌染茯苓、麦冬、远志、灯心草同煎。至今医家仍在用朱砂拌染他药同煎,但因地方规定标准不同,如同一味朱砂拌灯心草上海用量,灯心草,用朱砂6 0 %拌,北京用法,每百克灯心草用朱砂6g拌,浙江用量,每百克灯心草,用朱砂1g拌,湖南用法,将扎成小把的灯心草,入朱砂粉末  相似文献   

10.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其性咸、寒 ,入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能 ,用于温毒发斑 ,血热吐衄 ,胸痛咳血 ,口疮 ,痄腮 ,喉痹 ,小儿惊痫。青黛的用法 ,《中药大辞典》谓“内服煎汤 ,或入丸散 ;外用干撒或调敷”。《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部青黛的“用法与用量”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的“用法与用量”项下均为“1.5~ 3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但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历来都十分讲究。《医学源流论》记载:“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但无用,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兹将有关事宜简要介绍如下: ①发表祛寒类药物(附子、肉桂、干姜等)不能煎得太久,药汁宜温服,取液不可太少。服药后,要避风勿再感受外邪,同时要忌食生冷之物。 ②清热泻火、解毒、止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忌用热水煎煮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汤剂,因其疗效迅速可靠,毒副作用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人们对怎样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却不甚了解。医者往往只在处方中简单注明水煎服,患者只千篇一律地按惯例以水煎煮两次,早晚分服而已,不论方药组成如何,不察病情轻重变化,不循人体生理规律。不讲求煎服方法。因而使疗效大减。中药的煎与服应遵循科学的方法。不同的中药处方。应视其治疗疾病的不同,组成药物质地成分的不同,因人而异,因方而异。采用不同的煎服方法,才可发挥中药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继荣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1-761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煎药需注意: 煎药器具,最好以瓦罐或砂锅。煎药用水,在城市用自来水,农村用洁净的河水或井水均可。煎药前加冷水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忌用热水煎药。用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吸水程度和煎煮时间而定,以水面浸过药物高出药材五分为宜,一般二两药和水一斤煎成200毫升。滋补药因煎药时间长耗水量需多一些,发表药头煎加水量要大,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1/3。煎药火候未沸之前先用武火,已沸之后用文火。解表、攻下剂,头煎沸后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  相似文献   

16.
汤剂,是中医使用最广的一种剂型,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熏洗。由于它能随证组方,灵活方便,至今尚被广泛使用。但如煎煮不当,或服法欠妥,即使是良医妙药,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故有必要再强调一下煎药和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方法1、合煎:煎药锅应为砂锅或搪瓷器皿,勿用铁锅。煎前先加凉水过药面3—4公分(视药物吸水程度和煎煮时间而定,搅拌浸泡30分钟,忌用热水泡药。煎煮火候是:未沸前用武火,已沸后改文火,以保持微沸,且注意搅动,防止药汁外溢。一般的药物煎煮二次,  相似文献   

17.
试述中药汤剂的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质不同的药物 ,煎药时需用不同的煎法 ,而对治疗不同病症的药物亦需不同的服法 ,现分述如下。1 煎 法 先煎类 :壳类、矿石类药物 ,因质坚难煎出有效成分 ,应打碎再煎 ,煮沸后约 10~ 2 0min再下其它药 ,这类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夏枯草、竹茹等宜先煎取汁澄清后 ,以其药汁代水煎其它药。某些有毒中药可经过先煎 1~ 2h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经过 1~ 2h的煎煮后 ,可使…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正确的煎服方法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徐灵胎曾言:“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下面对此问题作一简单的探求。一.煎药方法 1.煎药工具: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质量。陶土罐、砂锅当为最佳,其次为不脱漆的搪瓷器皿,禁用金属器皿如铁、铜、铝锅。这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含有鞣酸、生物碱、无机盐等。砂陶器皿以及搪瓷性质比较稳定,而金属器皿性质比较活泼,金属离子容易和药中的鞣酸、甙类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含有鞣酸的地榆、石榴皮等容易和铁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59-16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不断增加,由此而出现的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而祖国医学在结合阴阳四时的变化,以及七情六欲对健康的影响,在对疾病和健康进行辨证施治和调护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应。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中医药的疗效。特别是在慢性病和处于亚健康时的调理中更有着西医无可比拟的效果。鉴于好多人在煎药和服药知识的缺乏,因而存在很多误区。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方对而药不效情况,这主要跟煎药的方  相似文献   

20.
中药需要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后可以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等。而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就目前而言,中药汤剂还是中医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