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儿合理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对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00例婴儿,随机将婴儿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给予实验组婴儿添加辅食前实施护理宣教,对照组婴儿在添加辅食前未实施护理宣教。对两组婴儿实施为其半年的随访,统计两组婴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以及添加辅食前后的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水平。结果统计显示,两组婴儿添加辅食前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添加辅食半年后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无缺铁性贫血病例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0,对照组中出现4例缺铁性贫血病例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2.0%,实验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合理添加辅食护理宣教能够有效的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作为观察组,24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的血常规和全血微量元素。结果观察组中铁为(6.13±0.41)umol/L,血红蛋白为(78.3±6.15)g/L。二者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3682,P0.05)。观察组的血清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锌、铜、铁明显少于对照组。血中铁与钙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6276,P0.05);血中铁与锌、铜无明显线性关系(r=0.1260、0.1672,P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血中微量元素存在钙、锌、铜的异常,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50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其变化意义。结果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铜、锌、铁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镁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故应常规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给予合理补充,以协助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50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其变化意义。结果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铜、锌、铁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镁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故应常规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给予合理补充,以协助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常常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为探讨维生素A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我院于2003年1月~12月对缺铁性贫血合并维生素A缺乏患儿82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康糖浆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康糖浆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大鼠营养不良所致缺铁性贫血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血康糖浆及西药速力菲,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等的含量;对实验大鼠进行给药前后RBC值和Hb含量,血清铁含量,总铁结合率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康糖浆能明显升高缺铁性贫血大鼠RBC值和Hb含量,血清铁含量,总铁结合率降低。结论:血康糖浆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马酸亚铁悬混液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r)的影响。方法:选取ID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富马酸亚铁悬混液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亚铁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CH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SF、SI、MCV及CHr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亚铁悬混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热性惊厥惠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并以同期住院的26例呼吸道、肠道感染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44.82%,对照组为26.92%,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铁与小儿热性惊厥密切相关,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引起热性惊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小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4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硫酸亚铁口服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符莹 《中原医刊》2004,31(14):23-24
目的:缺铁性贫血严重威胁着小儿健康,而隐性缺铁性贫血却往往被忽视。本文通过我院门诊及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证实新生儿期隐性缺铁性贫血的存在,以及尽早给予铁剂治疗,能有效减少临床贫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通过血液分析仪测定MCV(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RDW(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升高的348例门诊及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铁剂口服,对照组不予处理。结果:随访至6个月,治疗组患儿无一例发生贫血,对照组有126例发生缺铁性贫血,占55.26%,并有228例次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精神神经症状。结论:新生儿期隐性缺铁性贫血的确存在,及早治疗能最大限度维护小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宁珂  李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266-1267,1270
目的:观察维生素A与铁同时补充对学龄前儿童临床维生素A(VA)缺乏状态缺铁时,机体清转铁蛋白受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VA缺乏状态的缺铁性贫血的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每日口服相当于30mg元素铁的硫酸亚铁,连续8周)和实验组(口服VA胶丸12 500IU/次,2次/周,连续8周;口服铁量同对照组,连续8周),分别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白介素-2(IL-2),进行两组间比较,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实施VA+铁联合干预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IgA、IgG及白介素-2(IL-2)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单纯补铁组(P<0.05);血清IgM明显低于补充前(P<0.05)。结论:对存在临床VA缺乏状态的缺铁儿童实施一定剂量的VA+铁联合干预,对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市444名婴幼儿铁缺乏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柳州市婴幼儿铁缺乏状况,为防治婴幼儿铁缺乏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检测血红蛋白、锌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结果:本次调查的444名婴幼儿中铁蛋白低3名(0.68%),锌原卟啉值增加65名(14.64%),缺铁性贫血49名(11.04%),均系轻度贫血。男、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少数民族儿童贫血发生率高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铁缺乏普遍存在,其原因并非是营养素缺乏,而是没有合理的添加辅食、重视平衡膳食和有效防治佝偻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6个月~7岁儿童的贫血及铁缺乏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95名6个月~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红蛋白,对贫血和(或)铁缺乏的儿童进行干预。结果2095名研究对象中,正常儿童1764名,检出贫血患儿331例,检出率为15.80%。其中铁缺乏检出114人,检出率为5.44%,贫血患儿中铁缺乏检出率为34.44%。在接受干预的281名儿童中有218名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干预后正常儿童为1982名,占96.92%;轻度、中度贫血检出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贫血及铁缺乏干预效果显著。加强儿童贫血相关健康教育,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及早期正确的喂养行为可以有效防治婴幼儿贫血及铁缺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昆明城区及大理农村 7月~ 7岁儿童目前的铁缺乏水平 ,进一步展开对儿童铁缺乏症的防治 ,降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两地 7月~ 7岁儿童共 96 9名进行血清铁蛋白 (SF)、锌原卟啉 (ZPP)、血红蛋白 (Hb)实验室检查 .结果 :7月~ 7岁儿童的总铁缺乏检出率为 2 5 1% ,铁减少检出率为 19 0 % ,贫血患病率为 6 1% ;男女童患病率在 1岁以前差别较大 ,1岁以后差别不明显 ;各年龄组患病率以 7月~ 1岁组最高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童患病率相对较高 ;铁缺乏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儿童缺铁性贫血仍要引起重视 .在防治中要抓重点人群 ,除改变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对目标人群要适当补充铁剂预防  相似文献   

15.
张晶  李虹  于立君 《黑龙江医学》2008,32(2):128-129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缺乏与小儿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对2007-07~2007-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的59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微量元素监测,对监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慢性胃炎患儿中有48例微量元素缺乏,阳性率为81.4%。结论小儿慢性胃炎常合并微量元素缺乏,后者往往加重胃炎症状,建议在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时,补充微量元素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社区0~2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和追踪指导后,降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方法连续3年对石围塘街社区本地户口0~2岁健康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筛查,有针对性的对贫血患儿进行治疗,以及为所有研究对象作膳食营养的追踪指导。结果连续3年的防治和追踪指导后,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第一年的基数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防治和追踪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社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缺铁性贫血120例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120例IDA进行了检测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进行了检测。仪器采用库尔特STKS型全自动分析仪。组化:铁染色。结果:在IDA、宫血多、痔疮、患者的Hb多不同程度的减低。骨髓象中红系增多,形态也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结论:红细胞三个平均值低,骨髓象核浆发育失衡。铁染色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四君子合剂佐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合剂,每次5~10mL,3次/d,疗程4周。检测和记录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的数据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例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4周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上升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君子合剂佐治小儿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儿童,依据胃镜及Hp检测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n=40)、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n=40)和Hp阴性慢性胃炎组(n=40)三组,对三组患儿的缺铁性贫血指标、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113.3±11.4)g/L、(77.5±6.5)fl、(12.3±11.5)μmol/L、(16.5±8.2)μg/L和(116.3±13.2)g/L、(76.6±6.5)fl、(12.5±6.5)μmol/L、(20.3±12.5)μg/L]均显著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33.5±7.5)g/L、(87.2±6.3)fl、(19.5±5.3)μmol/L、(35.2±11.5)μg/L](P<0.05),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67.5±18.2)mmol/L、(73.5±18.2)mmol/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54.2±15.2)mmol/L],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2.5%(17/40)、47.5%(19/40)]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0.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Hb、MCV、SI、TIBC、SF水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贫血,缺铁性贫血STfR值,为恶性肿血复合缺铁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于32例恶性肿瘤贫血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复合缺铁组,非复合缺铁组同时和20例缺铁性贫血组作SI,TIBC,SF,骨髓可染铁及STfR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恶性肿瘤贫血中显示22例骨髓可染铁缺乏,占68.8%,SI,TIBC,SF在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和非复合缺铁两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D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TfR值在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组和IDA组明显增高,两组比差异无意义(P>0.05),恶性肿瘤贫血非复合缺铁组STfR值无增高,和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组和ID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贫血中有较多存在复合缺铁状况,常规进行S,TIBC,SF检测难以准确评估恶性肿瘤贫血贮铁状况,骨髓可染铁检测为创伤性检查,增加病人痛苦,而STfR测定在贮存铁缺乏时明显增高,可作为临床评估贮存铁状况的实验室 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