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现着重观察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ADL)能力及继发性损伤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脑梗死偏瘫患者220例,均经头部CT确诊,初次发病。病人入院后按床号规定奇数到康复组,110例,男50例,女60例;偶数到对照组,110例,男65例,女45例。年龄41~75岁,平均58岁。肌力,左侧上下肢1~2级63例,3级41例,4级8例。右侧上下肢1~2级61例,3级40例,4级7…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制订了一整套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急性脑梗死(CT或MRI确诊)后偏瘫且无严重意识障碍(GCS评分9~12分)的急诊入院病人66例,其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57.3±6.1)岁;住院时间(20.6±1.2)d。将6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发病积分以及既往史积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22例,均按照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犤1犦,并经CT确诊的脑梗死或脑出血;108例为第1次发病无偏瘫后遗症。14例为第2次发病;全部122例病人于发病后10d入际。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60例,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23例;对照组62例,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7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史及伴发病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中脑梗死,在发病后24h~10d;脑出血,在发病…  相似文献   

4.
足下垂是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普遍并发症,足下垂造成的跛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形象和自尊。2000年1月~6月我们对52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应用丁字鞋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2000年1月~6月收治脑卒中后偏瘫的清醒病人52例,其中脑出血(脑干出血除外)30例,脑梗死(脑干梗死除外)2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52~83岁,平均67.3岁;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25例,患肢肌力0~3级,住院9~61d,平均21.6d。方法:将我科病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从2000年1月~6月,随…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占脑血管病的50%~80%,致残率很高,促进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后期治疗重要目标,其成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001年4月~2002年3月对收治的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脑梗死患者83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4)岁,其中缺血性脑梗死34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入院时患侧肢体肌力:0级6例,1级23例,2级11例,3级2例…  相似文献   

6.
于1994~1999年间,我中心用血肿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34例,对存活者30例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西医内科治疗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均于发病12h内入院,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根据病人年龄、肢体功能、出血部位、出血量配对,随机分为血肿穿刺配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内科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4岁,平均(61.23±9.24)岁。语言障碍7例,患肢肌力0~Ⅱ级,Ⅲ~Ⅳ级…  相似文献   

7.
我中心通过使用脑中风康复仪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统一的条件从2001年5月~2001月12月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5(38~81)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31例;病程2周~1年8个月;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2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5(36~80)岁;脑出血23例,…  相似文献   

8.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62例病人为1999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CT检查,脑梗死50例,脑出血1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0~71岁,平均67.1岁。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6例,Brunnstrom功能评定上肢≥Ⅱ级21例,≥Ⅲ级10例;下肢≤Ⅱ级28例,≥Ⅲ级3例。对照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62~75岁,平均68.2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7例。Brunnstrom评定上肢≤Ⅱ级27例,≥Ⅲ级4例;下肢≤Ⅱ级25例,≥Ⅲ级…  相似文献   

9.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现。康复训练恰当与否对病人的预后、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01年4~11月对26例肢体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2~80岁;左侧肢体瘫14例,右侧肢体瘫12例,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8例,脑梗死18例;脑梗死于入院72h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于1周后进行训练。1.2方法早期康复训练:(1)原则:①及早锻炼:脑卒中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一般缺血性脑卒中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黄芪加脑维敏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作者于2000年2月至2002年3月,选择了90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定向力、计算力及语言障碍,其中失语12例。瘫痪肢体上肢肌力0~1级者36例,2~3级者46例,4级及以上者8例;下肢肌力0~1级者25例,2~3级者50例,4级及以上者15例。全部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3.2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4~81岁,平均62.7岁。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和脑维敏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32.0%),显效20例(40.0%);对照组痊愈8例(20.0%),显效15例(37.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说明黄芪加脑维敏有利于肢体、语言、计算及定向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我室从1992年9月至今对5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0~70岁,平均43.9岁,病程均小于6个月。都经CT或MRI确诊,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36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33例。肌电在0~Ⅲ级。均在脑出血后2周,脑梗死后两三个小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2~72岁,平均47.2岁。病程均小于6个月,都经CT或MRI确诊,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17例,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促进其运动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从1996年7月开始,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制定了系列早期护理程序,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84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48~73岁,平均59.3岁,发病时间14h~5d;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5例,左侧偏瘫51例,右侧偏瘫35例,随机按病例序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瘫痪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Brunmstrom情况比较见表1。方法:所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脑卒中偏瘫病人尽早尽快最大程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残疾,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对44例脑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注重康复训练,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4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男27例,女17例,年龄11~79岁。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死30例,脑出血14例,其中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11例。神志不清4例。0级肌力1例,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Ⅱ级15例,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18例,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Ⅲ级1例,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照射(ILIB)疗法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对一些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我们应用ILIB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的变化。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ILIB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28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0岁,平均65.2岁,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3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偏瘫程度及病情评分…  相似文献   

15.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自2001年3~12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要求康复的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6~77岁,平均58.48岁;脑梗死18例,脑出血3例;除1例为右上肢单瘫外,右侧肢体偏瘫10例,左侧肢体偏瘫10例;合并失语症7例,再次梗死者2例。开始康复治疗时间:15例为病后3~10d;2例为病后14~17d,4例为病后2个月。治疗前评价:见表1、2。1.2方法(1)电脑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北京翔云医疗设备厂):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和“电运动体操”两组处方,使用两组电极…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12月对3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速避凝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62例,符合48h内发病,超过48h者不计在内,经头颅CT确诊并排除脑出血,肌力在4级以下,首次发病或过去患病后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入院后随机分成速避凝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13±5.94)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62.18±6.3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7.
我院康复科自1999年11月~2000年10月共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让患者早期接受功能康复训练。通过临床观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生存质量,促进了心理、生理障碍的康复,现将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56例患者均经CT确诊,脑出血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1~76岁。脑梗死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4~81岁。重度偏瘫(肌力Ⅰ~Ⅱ级)14例,中度偏瘫(肌力Ⅲ~Ⅳ级)42例。排除重度昏迷、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神经、肌肉及关节病…  相似文献   

18.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在脑卒中生存患者中,病残率为70%~8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早期物理疗法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5月~200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的诊断标准,均经CT/MRI确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神志清醒,年龄32~77岁,住院天数1~2d。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90例,男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肌力〉2级时同时进行BWSTT。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ADL)评分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BWSTT能更大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偏瘫患者除运动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肢体疼痛,该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与痛苦。笔者近年来采用腕踝针治疗43例,并与采用体针为对照且进行了比较,发现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85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由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42~72岁;病程20d~2年。随机分为2组,腕踝针组为44例,体针组为41例。1.2方法(1)治疗组44例:辨明疼痛部位所在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上肢疼痛者取患肢腕周上2~3寸相应区;下肢疼痛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