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对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植入ICD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zuhiro  S  Takashi  K  Seiji  T  郭红阳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5):673-673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能使患者绝对免于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通过合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可能减少ICD电击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牛活质量。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对ICD正确放电治疗产生干扰,因此并非所有的合用均对患者有益。目前仅索他洛尔被证实可减少ICD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4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 VF)住院患者 ,采用ICD和药物治疗 ,并随访 2 1~ 36个月。结果 :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再发 ,复发率 10 0 %。在复发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治疗成功转复窦性心律 ,有效率 10 0 %。对 4例ICD患者随访发现 ,共有 34次持续性VT VF发作 ,相对集中在 8个不同时间段 ,而每个时段都与患者全身状态改变有关。 2例非心律失常源性死亡。结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 ,且多数于再次发作时危及生命。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减少VT VF发作 ,但不能完全控制其发作 ,尤其当患者处于各种应激状下时易反复发作。ICD治疗效果肯定 ,对这类高危患者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3.
心室颤动或有症状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幸存者有心律失常复发的高度危险性,而这些心律失常往往是致命的。通常采用的防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方法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不同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抑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更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行性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病死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鉴于近年来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对缓慢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进一步认识,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起搏器植入委员会对1991年版的“ACC/AHA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植入指南”进行了修订。与以往的指南不同,委员会复习了支持现建议的依据,并根据其分量进行了分级。如果某依据的资料来源于多个随机的临床试验并包含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CRTD)的患者51例,随访(39.4±22.3)个月,19例ICD/CRTD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为室性心律失常组;32例ICD/CRTD未记录到持续性室速和或快室速、室颤事件,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ICD/CRTD植入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因素以及两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51例ICD/CRTD植入患者月随访中,发现有19例(37.3%)ICD/CRTD记录到室速/快室速/室颤,而且ICD/CRTD给予恰当治疗(ATP或电击),其中3例经历了室速电风暴。对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发生作多因素分析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相关(r=0.149,P=0.047),ICD/CRTD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肌病(r=17.643,P=0.045)、可达龙(r=14.672,P=0.013)、室性心律失常(r=21.561,P=0.046)显著相关。结论术后12个月LVEF值的显著提高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及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增加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而可达龙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 …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4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住院患者,采用ICD和药物治疗,并随访21~36个月。结果: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复发率100%,在复发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复窦性心律,有效率100%。对4例ICD患者随访发现,共有34次持续性VT/VF发作,相对集中在8个不同时间段,而每个时段都与患者全身状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1岁,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近期有晕厥发生,虽然心电图未记录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但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仍然置入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后来患者再次发生晕厥,ICD记录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除颤转复了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是当前心血管病领域最活跃的一个方面 ,概括起来可分为 :外科手术、导管射频消融 (RFCA)、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一、外科手术心律失常的外科介入 ,主要对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 (VT)和心房颤动 (AF)。1 VT :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壁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续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博(VP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和快室率的VT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目的为终止严重的VA发作,预防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前者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者包括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治疗.本文就VA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次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静脉途径为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5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随访3~64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经低通量电击复律成功和1次误放电,余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症状发作。结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有效地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相似文献   

12.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常因心律失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治疗。在1组有关361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研究中,大约50%的患者都应用过AAD治疗。起搏脉冲的有效夺获对起搏器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至关重要。心脏起搏阈值的升高对患者尤其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将会产生影响。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不同,有些AAD可明显升高起搏阈值,而有些AAD对起搏阈值却无明显影响。本文就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迅速、有效转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个心脏性猝死(SCD)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多中心试验中ICD被证明是惟一可靠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AHA、ACC、ESC2006心脏性猝死指南)。但是ICD至今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除了有实践经验的医生和医院数目有限、患者及其家庭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不愿在体内植入异物、ICD放电时常引起的疼痛和患者的恐惧心理等以外,ICD器械的昂贵可能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0例应用植入性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病例,探讨其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第三代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均具备治疗心动过缓的起搏器功能,设置此功能的目的是针对除颤后发生的心动过缓。虽然目前该功能的益处尚不清楚,但已有报道ICD在心动过缓起搏的同时,可引发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PIT)。该文通过前瞻性随机交叉实验证明:ICD右室VVI支持起搏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患者每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异同,明确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CD治疗的患者,随访至少4年,比较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术后每年累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植入ICD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植入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14~79岁(53±12.2岁)。结果①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32例(33.33%),二级预防64例(66.67%);②病因分析显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1例(11.46%),肥厚型心肌病8例(8.33%),缺血性心肌病29例(30.21%),扩张型心肌病13例(13.54%),长QT综合征1例(1.04%),Brugada综合征10例(10.42%),多形性室速19例(19.79%),特发性室颤4例(4.17%),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1.04%);③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室速或室颤64例(66.67%),其中合并有房速16例(16.67%);④起搏模式为:单腔ICD54例(56.25%),双腔ICD42例(43.75%);⑤术中测试ICD的起搏参数并诱发心室颤动,采用20J一次电击复律成功;⑥随访结果显示植入ICD后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426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378阵次,成功304次(成功率80.42%);高能量放电90次;有3次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结论 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ATP是ICD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优化ICD参数,合理选用辅助治疗,可减少不恰当治疗及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陈柯萍 《心电学杂志》2014,(1):17-20,26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而ICD治疗也成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CRT更是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左心室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46例接受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ICD成功终止了18例(38.3%)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共146次。7例(16.3%)发生不恰当治疗,调整ICD参数及药物治疗方案后好转。结论:ICD可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ICD),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