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洪曼杰,杨力军,关权生,冯振华,郭洲,巫培康在参与肌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脊神经后根起主导作用的Ia纤维是导致痉挛的祸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其目的就是部分切断来自肌梭的Ia纤维,有效地阻断脊髓反射中...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治疗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对9例病例进行治疗(上肢7例,下肢2例)结果术后9例患者肢体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脑瘫肢体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脑瘫四肢痉挛多采用四肢关节松解方法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又回到原有状态。本院自2003年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方法对12例脑瘫四肢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殷婷  周秋敏  殷炜 《护理学杂志》2002,17(9):663-664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解除 11例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 ,效果较好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1例中 ,男 8例、女 3例 ,年龄 6~ 14岁。致病原因为早产 6例 ,出生时窒息 3例 ,新生儿黄疸 1例 ,病因不明 1例。全瘫 3例 ,双下肢瘫 8例 ;单手扶物行走剪刀步态 5例 ,双手扶物站立 3例 ,能坐不能立 2例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例。肌张力按Ashworth标准评定 ,Ⅲ级 8例 ,Ⅳ级 3例 ,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手术方法 :行气管内插管麻醉 ,取头低俯卧位。手术全程不用中、长效肌松剂 ,…  相似文献   

5.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后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意大地学者Fasano[1] 报导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以来 ,美国医学会组织有关学科专家 2 6人对SPR进行了评估(1 990年 ) ,认为SPR对解除痉挛性脑瘫 (cerebralpal sy,CP)患者肌痉挛和改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在CP治疗与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1 991年徐林[2 ] 报告此项工作后 ,1 0余年来已在我国得到较广泛开展 ,为上万名患者减轻或解除了痛苦 ,改善了功能。但目前国内对SPR术后疗效评估还没有固定的内容和统一的标准。我们根据 1 0…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2000年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结果: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发现胸腰椎侧弯1例,L5峡部裂2例。在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有10例行走时表现为明显腰前凸行走姿势,与术前相比,腰前凸角有增大。术后出现L5~Sl椎体不稳者4例,表现为Ⅰ度滑脱;腰后凸畸形1例。结论:脑瘫患者有脊柱发育异常,SPR术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和髂腰肌挛缩等因素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腰前凸角的增大及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疗效的研究。方法 SD大鼠1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脑立体定位技术,选择性毁损左侧锥体束,造成大鼠中枢性痉挛瘫痪模型。实验组:切断右侧C6神经根,而对照组不切断。分别在术前、麻醉清醒后、术后48h、术后1周等4个时间组,检测大鼠右侧肱二头肌的肌痉挛电位,比较两组肌痉挛电位的最大波幅和持续时间。结果 在大鼠中枢性痉挛性瘫痪模型上行单根臂丛神经根切断,可有效地解除相应肌肉的痉挛。结论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引起的上肢痉摩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较好方法,对近期解除痉挛和改善步态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某些方面尚存争议,本文就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发展历史、长期疗效、并发症、特殊治疗效果及其与矫形手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Smith Reterson(1945)首先报告应用脊柱后方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后La-chapell(1946),Brigge(1947)做了改进,Wilson(1949)应用多节段楔形截骨使手术矫形更加满意。国内刘润田(1958)首先开始脊柱后方截骨术,吴之康(1987)行脊柱后方截骨哈氏加压棍固定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我院自1985年至1991年采用单节段椎板、双节段椎板及经椎弓根椎体截骨三种方法治疗驼背患者共420例。本文通过对用三种不同截骨方法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从矫正效果、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劣,并从截骨方法与矫形的生物力学、矫正角度及并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y,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得到的数据与术后解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本院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患者52例,术中测定切除神经分束的阈值、保留神经分束的阈值,并记录切除比例,随访6个月分别统计内收肌群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降低情况,术后6个月肌张力0级者为观察组,肌张力未降低至0级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术中监测数据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记录术中肛门括约肌肌电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并随访术后有无出现相应并发症。[结果]通过秩和检验分析除L2切除神经分束阈值和剩余神经分束阈值两组间比较有差异外(P<0.05),其余节段的切除比例、切除神经分束阈值和剩余神经分束阈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监测发现7束神经分束出现肛门括约肌肌电波形,术后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脊神经后根切除比例、术中监测切除神经分束和保留神经分束的阈值与解痉程度无相关性,但术中应避免切除支配肛门括约肌的分束而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文献,综述其解除痉挛的机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肌张力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SPR选择性地切断肌梭传入神经的Ⅰα纤维,阻断骨髓γ反射环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密切关系。脊神经切除比例小于50%者效果良好。结论SPR是解除痉挛性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过SPR手术的58例患术后情况进行分析。:SPR手术对解除肌痉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效果显,但术后的下肢乏力和脊柱不稳不容忽视。结论: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但应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腰骶部神经根畸形刘淼,王振汉,周少华,张国清腰骶部神经根畸形是一种解剖变异,以L5、S1经根最多见。现将作者1986年以来经手术证实的9例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女7例,男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9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年2个月...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2年2月~1995年6月,作者对12例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了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观察了C5~T1各脊神经后根的形态、位置,各后根按比例切除.术后短期随访,异常增高的上肢肌张力,明显缓解.该术式可较佳解除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择的20例实施SPR手术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执行预先拟订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分别在术前、术后及康复后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测定,观察坐、立、跪、走的姿势。结果手术后康复训练与否肌力改变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手术后与康复治疗后三者之间关节活动度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18例显示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姿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SPR可解除痉挛、降低部分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而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改善运动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至1996年3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5例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脑瘫肌张力与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不同的神经节段和切断比例(双或单侧)。本组L2~S111例(双);L3~S15例(双)、2例(单);L4~S13例(双),2例(单);L5~S12例(双)。比例为L220%、L325%、L435%、L540%、S145%,平均40%(±)。按选择神经后根平面,作椎板入路改良13例:保留L4骨桥的“有限”板切除术5例、椎板翻转回植术4例、小开窗术4例,力图保持脊柱稳定;再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遗留固定挛缩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年,优良率达到88%。结论:改良的SPR方法可能是提高治疗痉挛性脑瘫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为痉挛性脑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院自1995年4月采用这种方法为27例脑瘫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尽管已有不少SPR的有关报道,但少有资料提及其早期并发症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报告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最大17岁,最小2.5岁,平均7.8岁。 (1)脑脊液漏5例,占18.5%。系术后24~48h内拔除引流管后自出口处见有少量澄清液体流出,为脑脊液。取头低脚高位,量多者取俯卧位,伤口加压包扎2d后痊愈,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 (2)皮肤感觉异常4例,占14.8%,多见于年龄较大者,1例表现为感觉过敏,有针刺感,并持续3个月,3例为双下肢感觉麻木,触痛觉迟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4例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采用"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共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手术512例,24例年龄超过60岁,男21例,女3例,最大71岁,平均64岁.对于主要脏器严重机能不全,严重骨质疏松及腹主动脉钙化者不宜手术,本组均行"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术中配合心电监护,并用诱发电位监护脊髓功能,确保了手术安全.结果术前Cobb's角48°~91°,平均76°,术后为11°~26°,平均矫正度为53.4°,平均矫正率为68.3%.24例均获2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治疗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是满意和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是儿童残废的常见原因,是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大脑受累而发生的婴儿瘫痪,我院自94年以来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38例儿童脑瘫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6~23岁,平均10.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