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爱东 《河北医药》2009,31(11):1321-1322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合理改变体位和卧床时间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肝癌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在常规护理下分别采取术后8~12 h护理干预和术侧下肢制动24 h,并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监测和对照。结果护理干预下术后8~12 h下床活动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在疼痛、排尿困难、睡眠、舒适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护理干预下,术后8~12 h下床活动,能全面提高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98例肝癌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结果 98例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和栓塞后肿瘤血管萎缩,纤维化。使癌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术后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它对肿瘤具有选择性,直接将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提高了药物浓度,同时又能分次给药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对40例肝癌患者实施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书梅 《河北医药》2009,31(18):2499-2500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tic embolization,PSE)的首选路径,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为了防止出血,要求患者术后绝对卧床24h,卧床期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并制动24h,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及一些负性影响,增加了住院费用和护理工作量。既往文献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或凝血功能正常的其他介入手术的患者体位改变及卧床时间研究较多,而缺乏对PSE后患者体位改变及卧床时间的研究。我们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卧床时间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疗效。方法分析57例胃癌肝转移瘤DSA表现,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中,27例为富血供者,乏血供者30例,富血供者除2例弥漫性病灶外,25例富血供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余患者32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在肿瘤有效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TAI组为11个月,两组间存在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富血供胃癌肝转移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经肝动脉灌化疗相比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施穴位按压的方法对于减轻肝动脉留置导管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科的120例实施肝动脉留置导管,化疗方案相同的患者按入住的护理单元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给予止吐药物及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在化疗期间结合进行穴位按压,于留置导管化疗后的24h、48h对恶心呕吐的次数、呕吐的量进行比较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管化疗24h、48h的呕吐次数和呕吐量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留置导管化疗患者在常规止吐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压可减少肝动脉留置导管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的次数,减少患者的呕吐量,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302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270例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22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10例直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给予规范的术前准备,包括辅助检查、心理护理、术中配合、用药和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于士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9-280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例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经及时给予对症护理,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降低了肝动脉栓塞术的风险,一周左右顺利出院。结论做好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观察、特别是术后的对症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射频消融术治疗一个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卧床时间不足24h的患者,另一组为术后卧床时间超过24h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康复情况的效果观察。结果第一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10±1.20)d,第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50±0.76)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一个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超过24h,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中晚期肝癌不宜手术的患者,采用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发症较多,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对75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213次,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56例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210-211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准备,作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例发生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经重新加大局部压迫力度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穿刺处愈合好。1例发生下肢血栓,经采取溶栓措施,口服阿斯匹林药物及扩管疏微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因出现骨髓抑制,WBC〈4.0×10^9/L,机体抗病能力差,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结论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完善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时冰  陈海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79+81-79,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2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43例患者肿瘤缩小,14例患者肿瘤大小无变化,有效率为92%,5例患者肿瘤增大或数目增多,无效率为8%;2年以上生存率为84%;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多于肝动脉灌注治疗的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肝动脉灌注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积极有效的首选治疗,选择良好的介入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科应用介入治疗术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2~24 h,给患者增加了很多不适及痛苦。为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不适,我们对49例患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  相似文献   

17.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体位改变和卧床时间的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辉 《河北医药》2008,30(4):555-556
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在我国已日趋成熟.PSE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免除了开腹之苦等优点.但由于常规要求术后绝对卧床24 h,术侧肢体制动24 h,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适.本研究拟通过护理干预改变术后卧位及卧床时间并比较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探讨病情允许条件下的舒适卧位及合理的卧床时间,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3年开始收治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取得良好疗效,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前术后正确护理是保证其能定期重复多次化疗的关键,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38~72岁。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CT提示肝癌大小为10.2×15.4~18.5cm。42例患者均行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术和肝固有动脉栓塞术,每6周重复1次,一般3~4次介入化疗后疗效显著,肿块明显缩小,每次化疗期间副作用为食欲下降,或有轻微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骨髓抑制、轻度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及升白欣等药物治疗后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应用双髂内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临床效疗。方法对双侧髂内动脉插管,选择对肿瘤/肿瘤术后区给予稀释后的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灌注,然后再把稀释到1000 ml的顺铂100~120 mg持续7~8 h用输液泵泵入灌注。结果本次所选病例达到100%的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置管成功率,达到瘤体缩小后而行切除肿瘤的患者5例,肿瘤切除术后的16例患者和2例再次手术切除后的患者进行介入持续灌注全部没有发生复发现象。结论应用髂内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妇科恶性肿瘤,可使肿块体积缩小,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机会,也对肿瘤术后的复发起到抑制及对术后化疗有提高疗效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病例,在DSA引导下经双侧子宫动脉按血供比例分配灌注甲氨蝶呤100mg进行灌注杀胚,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48h行清宫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术后24h复查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87.77%,阴道出血停止,清宫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子宫动脉灌注可明显提高胚囊局部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