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各50例,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维持INR1.8~2.4,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维持INR 2.0~2.8,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结果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与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低抗凝强度INR 1.8~2.4安全性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房颤病例106例,随机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5~2.0)和标准强度抗凝组(INR2.0~3.5),随访2年,记录INR。结果:低强度抗凝组与标准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出血事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医院医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理解程度,调查医师临床实际使用华法林时合用中药情况。方法设计调查方案,现场问卷调查中医院医师,随后进行华法林抗凝使用专项培训,调查培训后半年内医师对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及中药合用情况。结果问卷调查显示86.67%医师同意高危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华法林,但临床上积极使用华法林的只有6.67%;仅有16.00%医师完全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内容,少于16.00%的医师能够经常使用CHADS2和HAS-BLED评分表对房颤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高达82.67%的医生习惯使用中药/中成药治疗房颤,却只有10.67%医师完全了解中药/中成药对华法林抗凝作用存在影响;培训后间隔半年,调查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2分的66例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患者15例,占22.73%,但定期监测INR的仅占使用华法林的33.3%(占66例的7.5%),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更低至26.7%(占66例的6.1%);使用中药/中成药的合计63.7%,较培训前82.7%有所下降。结论在强化华法林抗凝理论培训同时,应该减轻医生的顾虑,促进华法林的合理使用。医生应及时追踪了解对华法林有影响的中药类制剂品种,在中药合用华法林时,适量调整华法林剂量并强化INR监测。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强度抗凝治疗老年人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方法:选择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60 例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根据抗凝强度的不同将 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0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0 ~ 2.50〕华法林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抗凝强度(INR 1.50 ~ 2.00)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 组患者治疗后 D– 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标准 抗凝强度(2.00 ~ 2.50)华法林治疗老年人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低抗凝强度治疗,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海芹  崔花花 《中医药研究》2014,(11):1332-1333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CHADS2 及CHA2DS2-VASc 评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 年11 月-2013 年3 月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5 例,分别采用CHADS2 和CHA2DS2-VASc 评分标准指导临床抗栓治疗,分析抗栓治疗后出现血栓及出血事件等并发症.结果CHADS2 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发生缺血性脑栓塞、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 组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ADS2 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出现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 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ADS2 组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后出现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HA2DS2-VASc 组明显下降(P 〈0.05);两组患者均无致命性的缺血性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及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CHADS2发现高危患者且降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试验探讨华法林在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中国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凝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及门诊确诊的96例正常窦性心律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安慰剂组)及华法林组48例(初始剂量2.5 mg/d),逐渐调整剂量至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定期门诊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82例进入分析,对照组42例,华法林组40例,随访时间2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华法林组在总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6.6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及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36)。结论抗凝治疗在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是必要的,华法林组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但严重出血风险多发生于INR3.0时,故严密监测INR在2.0~3.0下使用华法林抗凝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凝疗法在房颤治疗中的效果,以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319例房颤者给予抗凝疗法(抗凝药物选取华法林),同期选取120例房颤者给予阿司匹林,32例房颤者给予基础治疗作为对照。对3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生存质量和华法林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凝疗法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加丹参饮联合华法林治疗血瘀证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抗凝治疗适应症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且为血瘀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新加丹参饮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瘀证候积分、血瘀证证候疗效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瘀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瘀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4.38%(27/32)],高于对照组[37.50%(12/32),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值、血尿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及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丹参饮联合华法林治疗血瘀证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对患者肝肾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的合适剂量和安全性。方法:95例房颤病人随机分为2组,用不同剂量华法林治疗:治疗组45例,INR2.0~2.5;对照组50例,INR:1.5~2.0。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栓塞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出血、大出血、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NR保持在1.5~2.0之间的低剂量华法林在房颤病人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例因交通不便中途停止用药,2例发生冠心病猝死停止用药,其余均坚持服用,无1例出现严重的出血,3例轻度出血,无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可行。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0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n),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300na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栓性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出血,8例脑卒中,1例动脉栓塞,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永久性房颤[1].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和正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中重要的一环.2006年最新房颤治疗指南指出,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抗凝禁忌证,所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防颤)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能有效减少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目前明确唯一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病死率的药物[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0%(40/50),对照组为78.00%(39/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复发率、肺栓塞发生率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率、血栓复发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复律应用的价值。方法TEE组和常规组患者入院后均先行TEE检查,剔除左房发现血栓者。TEE组:予普通肝素抗凝后进行复律治疗,复律成功后予华法林抗凝4周;常规组:予华法林抗凝3周后予复律治疗,复律方法及复律成功后的处理同TEE组。结果2组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事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EE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TEE组复律成功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经TEE检查证实无左房血栓者予普通肝素抗凝后进行复律治疗是安全的,并可提高复律成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观察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心内科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PCI术,患者在2016年9月~2018年5月入院,使用计算机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的35例患者术后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波立维,6个月后改为华法林+波立维抗栓,12个月后改为华法林抗凝,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波立维抗栓治疗,6个月后改为利伐沙班+波立维,12个月后改为利伐沙班抗凝,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数据较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出血风险低无须监测INR,但价格昂贵,二者治疗方案均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江门市人民医院8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予以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氧分压(PaO_2)、首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出血风险。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_2、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流动力学稳定性、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达标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疗效可靠,简单方便,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用于心房颤动的可行性.方法:98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组(INR2.1-3.0)和低抗凝组(INR1.5-2.0),在服华法令后第4日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1次至每月1次.结果:95.7%病例第3日检测的INR≤3.0,只有1例INR达4.0伴皮肤出血(占0.9%);平均随访3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98%.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房颤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28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分为低危组(64例)和中危组(64例)。将低危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I组,32例)和阿司匹林组(II组,32例)。将中危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III组,32例)和华法林组(IV组,32例)。评价4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组、II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IV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II组、III组、IV组心功能以非瓣膜性房颤(NYHA)I级为主,I组、II组、III组、IV组心功能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II组、III组、IV组药物副作用及出血时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I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栓栓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IV组脑卒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和血栓栓塞发生率均高于I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预防低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可减少中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疗程为10 d,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Wells量化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急性DVT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95.4%,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63.6%,对照组为3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Wells量化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辅助抗凝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DVT的治愈率,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