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改善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8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12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35.35±20.16)vs(36.24±18.19)分〕、FMMS评分〔(24.78±21.17)vs(25.42±18.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70.86±29.82)vs(44.05±22.73)分〕、FMMS评分〔(59.23±31.51)vs(43.95±1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4种治疗方法,分别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而卒中单元是处理脑卒中病人最有发展的办法之一。卒中单元是一种管理脑血管病的新模式,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如卒中病房中,组织神经专科医生与专职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医师、语言康复师、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卒中病人或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以改善预后、提要疗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并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续到出院之后的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入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方法.在患者住院1d、15d、30d、45d和60d的时候,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30d之前的Barthel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45d和60d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3,(2):202-20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指数(BI),脑卒中复发率,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卒中单元组治疗后6月、1年、2年,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6月、1年、2年NIHSS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HAMA评分14d、2年、3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6月、3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特色针刺疗法组96例(以下简称特色组),常规针刺疗法组97例(以下简称常规组),对照组3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3组均给予相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特色组予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常规组予非辨证固定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不予任何针刺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3组治疗前、3周后及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延续至3个月后,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SS-QOL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特色组精力因子评分较常规组与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虽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特色组治疗后评分均值更低,故体现出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良好趋势;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除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并对中医证候改善更具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14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虽然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康复比例增加,以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NIHSS、OHS卒中单元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目前中风治疗的概况,介绍国外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在中风病人急救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SU的特色、优势及临床实践模式,分析了我国发挥中医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SU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7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和非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治疗组采用多元化医疗模式,而对照组则主要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的两个月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应用Cart—shepherd运动评价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两个月时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较人选时的评分有差异(P〈O.01),两个月时的卒中单元组较非卒中单元组评分也有差异(P〈0.01)。结论 运用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对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模式下,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在卒中单元运行模式下将1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50例,对比在T1(护理后1个月)、T2(护理后3个月)、T3(护理后6个月)时两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运动能力恢复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在卒中单元模式下,个性化护理可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生活品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实现的社区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120例患者分为门诊治疗组和家庭病床组,每组各60例。均予规范Ⅱ级预防、康复锻炼及相关疾病宣教、针灸治疗;家庭病床组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上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锻炼及生活能力训练指导,监督服药及血压监测,管理膳食。比较入组后30、90 d两组患者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1年后两组复发率,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90 d家庭病床组较门诊治疗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1年后家庭病床组较门诊治疗组复发率、血压控制不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以家庭病床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护理与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E康复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5E康复模式干预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Q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and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 types.Methods:With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adopted,the QOL of 335 CHB patients was studi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 Questionnaire(WHOQOL-BREF) and the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CLDQ).The result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30 healthy persons.Results:The QOL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a...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past decade,the effort to developeffective therapi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brought about success on several i mportant points,but also met with many disappointing failures.The pri mary successes were related to thrombolys-is.Nevertheless,at present,with the restrictive3h ti me windownecessaryfor the use of intravenous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in stroke therapyit is esti mated that only ap-proxi mately1%to2%of acute stroke patientshave received this int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中的治疗价值。方法15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分为中医药卒中单元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中药、针灸(适应症为软瘫患者)+西药、康复、心理、物理、护理等多学科整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西药、康复、心理、物理、护理等多学科整合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介入的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疗效优于未介入中医药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出院患者430例,按信封法抽取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2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2组出院前、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等情况。 结果 干预3个月后和6个月后2组患者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6个月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总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生存质量总分升高,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护理中,有助于降低其mRS评分,改善肢体功能预后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突破性系列(breakthrough series,BTS)质量改进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20年6月至9月未采用BTS质量改进模式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3月至7月采用BTS质量改进模式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压疮发生率、住院天数、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营养指标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应用BTS质量改进模式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RS评分(2.31±0.43)低于对照组(4.6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营养指标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S质量改进模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新修订的简明健康生存质量(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量表测试1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值,并采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疾病的共性证候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修订后的SF-36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773,提示各项目间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修订后SF-36总评分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平均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共性证候评分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活力、总体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均r〉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0.05水平,中医肝炎后肝硬化共同证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62、-0.2978、-0.4839、-0.4839、-0.5123、-0.5719,是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纳入疾病中医共性证候的修订后SF-36量表更为客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旭明 《华夏医学》2014,27(6):170-173
中风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治疗上多以西医治疗配合中医药康复治疗,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方法大致可分为中药口服、针灸外治以及传统康复运动疗法等,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