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嵇康(223—262),幼年丧父,自小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一生倾心于养生之学,为魏晋时期的养生大家。《晋书》有云:“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相似文献   

2.
试论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沈英森(510632)魏晋时期(约公元220-420年)是中国道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道教一方面受以黄老之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先秦时期神仙传说与方土方术的影...  相似文献   

3.
傅幼真气功养生歌傅金汉,傅大知傅幼真先生平浙江绍兴名老中医,16岁随父学医,至1983年谢世,行医70余载,精研岐黄之学,融会百家之说,学验俱丰,晓养生之术,通压老之学。一生不沾烟酒,每日素菜淡饭足矣。研习气功,运行精气,从未罹患重病大疾,年逾80尚...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11,(10):2035-2035
魏晋养生家嵇康提出了影响养生的五大难点,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克服这五难,养生也就自然成功了。第一,名利乃身外之物,如果绞尽脑汁,日夜钻营,这是舍本逐末。必将导致心力交瘁,百病丛生。第二,情绪的波动也会扰动脏腑的安宁,使之功能失去平衡,大喜伤心,大怒伤肝,没有平和的心态,谈养生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从《养生论》看魏晋人的养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论》是魏晋人嵇康所作。魏晋时代,战乱频繁、政权更迭、政治黑暗,灾祸连绵,人们终日处于惊恐之中。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当时人的寿限十分短暂。所以,追求长寿成为一种时尚。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魏晋人的养生观念明显带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当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这无疑为中医养生康复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大中医药院校也先后开设了康复医学专业,以及中医养生学课程。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广涉百家,既有古代哲学思想之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各种养生技术方法及各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其关于养生的内容贯穿前后,《素问·上古天真论》作为《内经》篇目之首,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生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在养生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弼作为魏晋一代风流人物,倡玄学论养生,对老子静以养生、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养生主张有进一步的阐述与发挥,是对道家养生思想的丰富。本文就王弼所著《老子道德经注》养生思想加以整理,期冀丰富王弼学术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阴阳造化,唯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古人研究天地造化之道,重性命,意在养生。性命之学被后世历代的高僧、高道及养生家所重。“无情无种,无性无生,无命不立。”性命之学是中国古文化的根源。如《汉书·董仲舒传》曰“夫性命之道,本乎太极,散于万株。有性命然后三教立,有性命然后五论生。故造化者性命之炉冶。道学者性命之绳墨。医药者性命之赞育。”“古代中医,体之太极为性命,测之阴阳为动静。配之五行为生克。调运气之往来为长养无穷。故古之从事中医者,外通经史,内修人妙。”古代的中医学术和“易”与“道”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美容文化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中国古典美学。魏晋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形成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已然超越了性别,尚美的风气在上层士族生活中蔚然成风,发展至一种极致。以何晏为例,从外在修饰与内在服食分析何晏与中医诊疗、养生、修饰美学在魏晋时期的传播以及其对后世中医药美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培国 《气功》1998,19(4):184-186
李鹏飞,元代池州(今安徽青阳)人,为儒医、养生家。号澄心老人,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本书以精气不耗、起居有常、饮食有度为养生之三大纲领。从"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篇中可以看出,因其是儒医,所以他的房养思想是以医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而有别于其它流派房中养生思想。他认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指出"元气有限,人欲无涯";强调保精爱气"可以得天元之寿矣"。从他把"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列在诸章之首,就可以看出他对房中养生是非常重视的。在"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篇中,共有九个章节:l、欲不可绝;2、欲不可…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球面临亚焘康及老龄化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更加迫切,"中医养生热"经久不衰。然而中医养生传播中出现了一些夸大其辞、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常理等"假丑恶"现象,引起老百姓无所适从、失望甚至反感。为此亟需给中医养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还中医养生"真善美"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传播内容的"真"加上中医养生传播形式的"美",就能达到中医养生传播效采丽"善"。中医养生之"真"既有科学之"真",又有人文之"真"。中医养生科学之"真"表现在中医养生学的科学性上。虽然中医脏腑、经络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器  相似文献   

13.
从孙思邈的《千金方》看老年人的养生与防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思邈《千金方》在老年人养生防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老年人的养生与防病应强调养身与养性并重,顺应自然环境而养生,提倡运动、强调按摩,注重食养与食疗等。孙氏关于老年人养生防病治病的论述,实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当今的老年养生学、老年病防治学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许多先哲致力于却谷食气以养生之术,先秦文献仅有一些只言片语,以马王堆出土医书《却谷食气》篇较为完整,多年来,对其中关键文字解释有误,难见其真谛,现重新对其考注后,始悟其原旨。却谷食气法在先秦至魏晋文献中都有记述,《史记·留侯列传》:“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又“乃学辟谷导引轻身。”曹丕《典论》有:“颖川郗俭,能辟谷,饵茯苓”。辟谷即却谷,方法是服用药物,佐以流质物配合导引而保健长寿。《却谷食气》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丰富多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历代养生家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万面各有所长,比如说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这些流派合流之后就形成了内容深邃、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中国养生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不等同于养生,而是包括养生并以科学养生为其特色。从中国式健康生活方式的角度阐释中医科学养生的理念,具体的基本原则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拘一格、因人施养,天人相应、顺应四时,动静有时、形神共养。中医科学养生的先进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的民众基础及高度的社会认同是推动中国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养生重在不自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之法有多种,常避艰险繁琐之事,常服调补滋润之品,常练导气舒筋之行等等,皆可致气血实而形体丰,达到养神全行的目的。但我认为坚守不损即是为养,清心寡欲为养生第一要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济川养生驻颜不老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例,均给予济川养生驻颜不老方治疗。结果:痊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O%。结论:济川养生驻颜不老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反复发作,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仍无根治的特效方法,笔者通过整理著名的中医外科学大师及养生家黄济川老先生的养生秘方,作济川养生驻颜不老方扶阳益阴,治疗口腔溃疡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养生之法有多种,常避艰险繁琐之事,常服调补滋润之品,常练导气舒筋之行等等,皆可致气血实而形体丰,达到养神全行的目的。但我认为坚守不损即是为养,清心寡欲为养生第一要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养生论》一课的“守之以一”论述的是古代道家气功学的内容。指出了道家与道教、道家气功与道教气功的不同点。认为《养生论》作者嵇康作为早于道教真正形成时期的思想家,信奉的是老庄哲学。北京宋书功氏认为“守之以一”乃意守丹田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而应是中医的“精神内守”,即神不外驰而守护元气。要达到它,先必须“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这样才不违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体现出道家气功养生长寿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