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湿热证医案的统计整理,总结其辨治湿热证的经验,为现代临床辨治湿热证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筛选《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湿热证医案177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运算;运用IBM SPSS modeler ...  相似文献   

2.
甄雪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2):1013-1014,1028
《续名医类案》取材广泛,收录了清代以前古代名医308人的临床验案,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出于《续名医类案》对临床研究的价值,曾多次被点校出版。对于古代医案类文献的研读,要求读者必须学会深入解读案主辨证论治的思路,探索案主的诊断技巧和学术思想。因此,研读《续名医类案》既要重视失治误治案例的分析,又要学会解析按语,寻找同类医案的辨证规律,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3.
系统考察中医医案史的基础上,主要选择《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等代表性古代医案中体现中医辨体用方思想的九种案例,分别就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火热九种体质的辨识及其遣药用方的思路和方法首次进行挖掘分析,意在强化辨体论治的理念,为中医多元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临床实例。  相似文献   

4.
从《王仲奇医案》中采撷郁证验案2则,结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经典著作论著,结合王仲奇学术思想,阐释王氏郁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方药特色,揭示王氏对郁证的辨治方药特色。王仲奇常以宣郁舒肝,宽胸利咽,养心安神;舒肝和胃、温胆活络,注重调摄精神,调整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5.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是资料空前丰富的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是历代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脉诊是中医诊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其具体内容尚未清晰明了并统一规范。现希望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脉诊相关病案的研究,探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病案中脉诊与病症治则之间的关联规律,作为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是资料空前丰富的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是历代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脉诊是中医诊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其具体内容尚未清晰明了并统一规范。现希望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脉诊相关病案的研究,探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病案中脉诊与病症治则之间的关联规律,作为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罗谦甫治验案》的整理研究发现:裘庆元辑编的《罗谦甫治验案》有部分内容不见于今之《卫生宝鉴》《名医类案》,或《罗谦甫治验案》正确而《卫生宝鉴》《名医类案》讹误;《罗谦甫治验案》征引他医验案、验方,目的是论述罗天益自己的学术思想;《罗谦甫治验案》或缺录《卫生宝鉴》的医案,或将某几个医案混录作一个医案等.  相似文献   

8.
以阴阳、表理、寒热、虚实为主要方法,去分析临床症状表现者为之八钢。八纲辨证是中医所有各种辨证的基础。在八纲辨证中以寒热真假证,最为错综复杂。因为寒热真假是寒热互见,真假疑似,反应现象和本质的不相一致性,所以最难辨认。我们以《续名医类案》、《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治验回忆录》、《景岳全书》等二十余家医案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中郁证相关医案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渐致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其发病与肝、心、脾密切相关,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为治疗大法,同时当注意顾护脾胃,使之免于受邪。  相似文献   

10.
从《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咳嗽篇医案,进一步阐释后世医案中所体现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思想和治疗思路。目的:深入探讨脏腑咳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意义:从医案角度研究咳嗽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命门医案的选择标准与临床应用初探"[1]文中,笔者以明代江瓘、江应宿父子编辑的<名医类案>(1549年),清代魏之琇编辑的<续名医类案>(1770年),鲁兆麟教授等主编的<二续名医类案>[2]485和余瀛鳌、高益民教授主编的<现代名中医类案选>[3]4本医案为研究范围;命门医案选择的标准,则以明确记载治疗命门病证如命门火衰、火不生土、邪留命门,或真(元)阴、真(元)阳不足/亏虚等字样者为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推动《续名医类案》噎膈医案的研究,促进有关理论与经验古为今用,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全面整理《续名医类案》噎膈医案,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典型病案等方面开展文献研究,总结其理论观点与诊疗特色。[结果] 《续名医类案》认为噎膈是包括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内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预后差。病因以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主。病位在脾胃,但又与肝、肾等脏腑功能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共性与核心病机在于胃气上逆、胃失受纳。临床表现上,以不能纳食、吞咽障碍为特征。诊断上,尤重脉象。治疗上,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强调精神调摄,擅于应用独特疗法。[结论] 《续名医类案》对于噎膈病证的论述颇具特色,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戴原礼整理的《丹溪医案》,失窃于王宾,王授盛启东、韩叔旸等,后不知所终。近发现《丹溪医按》常熟杨鹤峰藏清同治抄本1卷,有明洪武丁巳王行序、成化甲辰张习跋、同治丙寅杨鹤峰识语,载案345则,转载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等147则。根据原书所用义乌方言和地名,内容与《名医类案》诸书相一致,及对许谦称呼等,考证其可靠性。该书提供了朱丹溪医疗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研究概况的全面总结,提出以两部类案研究为代表的医案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应加强两部著作的综合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某一脏所主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研究靶点,综合两部医著中所有与某脏相关的医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挖掘医案信息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内在规律,进而揭示藏象理论的深刻内涵,这将是深入研究此两部名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命门用药之特点初探(一)——命门用药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命门用药的分析,除见于相关医案即以明代江瑾、江应宿父子编辑的<名医类案>(1549年),清代魏之琇编辑的<续名医类案>(1770年),现代鲁兆麟、严季澜等主编的<二续名医类案>[1](1996年,收集清代中叶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名医医案)和余瀛鳌、高益民主编的<现代名中医类案选>[2](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以前的医案)等四本医案为主体外,还散见于同时代的诸方书和本草书籍中.  相似文献   

16.
《孙文垣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是明代新安名医孙一奎代表作之一。其中胃脘痛验案颇多,孙氏临证辨治首分虚实,实者多从痰浊、瘀血论治,擅用丹溪二陈燥湿化痰;虚者多从中焦虚寒、脾胃虚弱调治,喜用仲景建中汤温中补虚。  相似文献   

17.
“耳聋治肺”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有所云。故耳聋者,多责之于肾。以此辨治得验者,临床不胜枚举。然耳聋不治肾而治肺得愈者,亦不乏其例。《续名医类案》曾载有:“紫屿青治汪谨堂夫人,两耳蝉鸣,昕夕不息,服过人参  相似文献   

18.
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判断死亡时间的医案及含有患者死亡时间的医案进行研究,以探讨古代医家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结果表明,两部医案中判断死亡时间的准确率为83.3%。脉法是古代医家判断死亡时间最常用的诊法,五行生克理论是最常用的推断死亡时间的理论工具。对于正气盛衰的把握应贯穿于始终,因为它是决定死期远近的关键,也决定了以理论工具推断及参考经验死期判断死亡时间的步骤先后。  相似文献   

19.
阅读古代医案是每个中医从业者提升临床思维和疗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试析《续名医类案》医案一则,得出其误用大柴胡汤之结论,旨在说明阅读古代医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还应于字句、方证间细细品味,切忌泛读而过,方可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新安医家著作《名医类案》中涉及江瓘父子所作医论及医案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究其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并附部分医案加以评析.在目前《名医类案》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学术成就,以期能为研究《名医类案》及现代临床诊疗方面,尽"启心智"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