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蓉  朱建猛  纪金芬 《临床医学》2010,30(12):91-92
目的探讨光棒气管插管的技巧。方法 20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用光棒插入气管导管内行气管插管术。结果 98.7%患者在光棒插管下获得成功。结论采用光棒行气管插管术,掌握技巧后很容易获得成功,且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在困难气道管理指引中,将其列入困难插管技术之一[1,2],国内也有报道[3,4].我院自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28例,观察光棒在常规气管插管中未预测到和已预测到困难气管插管应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探头技术和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仪器逐渐应用于临床解剖定位、气道评估[1]和辅助气管插管。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因使用器材简便、方法实用、快速、成功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中,但临床气道的处理应用中也发现在一些患者中光棒寻找并到达咽喉中线时间过长,光棒前端在调整方向进入声门时会发生困难[2],本次研究拟通过与光棒插管法比较,评价B超联合光棒引  相似文献   

4.
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应用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7例直接喉镜下声门显露分级(Cormach-Lehane分级)Ⅲ~Ⅳ级意外困难插管患者,先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直接喉镜下试插管,若试插两次失败者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常规试插管和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均按顺序通过,(1)自制负压检测仪;(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与否.分别记录常规试插管的次数、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一次性成功插管例数、所用时间、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吻合的例数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常规试插两次均失败.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34例一次试插成功(92%),3例两次试插成功;插管时间17~51 8,平均28 8(中位数M).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的结果完全吻合.术后24~48 h随访所有患者均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应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能快速判断导管位置,其结果准确可靠,气道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使用弹性插管探条(gumelastic bougie,简称bougie)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诱导后以普通弯喉镜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术,均首先采用常规气管导管塑成"J"形插管,试插2次未成功,改用喉镜下bougie引导插管。以胸部听诊及呼气末CO2监测判断气管导管是否插入气管。结果:30例意外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改用bougie引导下均插管成功;其中28例(93%)一次引导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平均20s。2例二次引导插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ougie引导插管是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防止插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能减少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反应及其并发症,目前已做为常规的插管手段之一,2005年以来,我科在成人非开胸手术中,于全麻诱导后常规应用光棒引导,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是通过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与应用普通喉镜明视插管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弹性引导管芯在意外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使用可塑性弹性气管插管引导管芯(弹性引导管芯)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24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维库溴铵0.1mg/kg静注后以Macintosh喉镜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术.声门暴露为Cormack-Lehane 2b-3级,均首先采用常规铜质气管导管管芯将一次性气管导管塑成“J”形插管.试插2次未成功者则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以“顿挫感”及“末端遇阻”两指征判断管芯插入气管,然后在管芯导引下将气管导管套插入气管.以胸部听诊及呼气末CO2描记判断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结果:24例意外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改用弹性引导管芯后全部在引导管芯导引下插管成功,其中22例(92%)1次引导插管成功;插管时间18—45s,中位数25s;所有病人随访未见插管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可塑性弹性气管插管引导是一种处理意外困难气管插管、防止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困难气道患者用纤维胆道镜引导气管插管.结果:23例术前气道评估认定的困难气道,均于清醒镇静下由纤维且日道镜引导插入气管导管;7例术前未诊断的困难气道,诱导后在直接喉镜下不能显露声门,多次试插失败,改由纤维胆道镜引导插管均成功.结论:纤维胆道镜在清醒或麻醉诱导后的困难气道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与喉镜直视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颈椎手术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喉镜直视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血压、心率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插管历时[(9.81±2.02)s]显著少于对照组[(16.43±7.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插管后即刻、1 min、5 min的心率分别为(71.73±12.90)次/min、(65.00±9.29)次/min、(63.63±8.06)次/min,均小于同期对照组[(80.80±14.38)次/min、(73.27±10.96)次/min、(71.00±8.6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插管后咽痛和口腔血丝的发生率均为10%,少于对照组(43.3%和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喉镜直视插管比较,颈椎手术患者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能显著缩短插管历时、减轻心率增快的应激反应、降低插管后咽痛与口腔血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各科呼吸功能衰竭经鼻气管内插管呼吸支持治疗患者28例。充气套囊气管插管导管ID:6.0、6.5、7.0mm和橡胶导尿管14、16号各一根备用,根据病人鼻孔大小各选一根,将导尿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使其超出导管尖端5~7cm。经左(或右)侧鼻孔徐徐插入(导管弧型方向与下鼻道、咽腔转折方向~致),导管过鼻后孔有落空感;过鼻咽腔有抵抗消失感,提示引导导管成功,拔除导尿管。再行盲探或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结果 导尿管引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17例,成功17例(100%)。经鼻导尿管引导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11例,成功11例(100%),无1例发生粘膜损伤出血并发症。结论 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可行性强,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护士需要管理固定呼吸机管道。如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方法,轻者使管道在病人床边显得比较凌乱的感觉;重者导致管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病人生命。我院ICU2008年1月~12月在呼吸机管道固定中利用一条普通的毛巾固定了管道,方法简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后,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2010年的2.77%下降到2011年的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9,P〈0.05)。【结论】应用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6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医用牙垫寸带加胶布固定.并对两组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及预防颜面部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气管插管发生意外拔管、移位、预防压疮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预防气管导管移位,降低颜面部压疮发生率,且安全美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气管切开术对临床导管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95例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组49例和传统组46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后48h渗血量和气管切开护理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术后意外脱管率。结果经皮组的切口长度1.56±0.21cm、术后48h渗血量7.4±4.2ml、术后48h气管切开护理3.1±0.7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6.3%、无意外脱管发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01,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创伤小,可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便于导管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云 《临床护理杂志》2010,9(5):49-50,F0003
机械通气技术日渐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经口腔气管插管是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和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的安全固定,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保证。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此失去有效呼吸而危及生命,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医疗设备的研发,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内径较大,气阻力较小,吸痰较容易等优点[2],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快捷的方法。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是保证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如发生脱管或导管移位等意外,可引起呼吸困难、急性缺氧、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来我院行择期或急诊手术且存在困难气道的1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面罩吸入8%七氟烷复合氧气(4~6L/min)诱导插管,观察在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3min(T4)及四个不同时段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全组惠儿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低氧血症,麻醉诱导平稳,呼吸、心率、血压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可以减少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郭慈娟 《临床护理杂志》2010,9(5):80-80,F000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牙垫固定法。评价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安全、有效,便于口腔护理,优于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非心肺疾病及困难气道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DISCOPO组)和直接喉镜组(MDLS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成功即刻(T3)及插管后1 min(T4)、5 min(T5)的SBP、DBP、MAP、HR、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组内比较,DISCOPO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和RP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LS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RPP和HR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3、T4时,MDLS组MAP、HR、RPP指标明显高于DIS-CO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镜、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帝视内镜气管插管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之中,但其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E)。它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气管插管意外拔除,包括患者自行拔管和医疗操作误拔管。国内报道UEE的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9/6不等。UEE一旦发生,可造成气道损伤、呼吸停止、病情加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