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91.8%(90/98);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5.31%(64/98);肿瘤〈3.0cm67例,〉3.0cm31例;均行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67.35%(66/98)。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例有中晚期多见的特点,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生存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
52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52例小于35岁的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临床Ⅱ期、Ⅲ期患者占78.8%,腋淋巴结转移率达61.5,病理类型中以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最多见,达76.9%,当肿瘤>3cm,或腋淋巴结转移数≥4枚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治疗以上单纯手术为多,结论:青年乳腺癌在临床上以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大力提高早期发现以及规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30.08,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0.0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9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青年乳腺癌和326例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采取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HER-2阳性率高,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5.
2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5例IMPC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对该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22例( 22/25, 88% ),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46.82%;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大于> 51%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IMPC成分小于<50%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P<0.05)。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4cm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最大径小于4cm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P<0.05)。ER、PR、cerbB2、Ki67、P53的表达情况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预后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 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浸润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03年2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分析、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及总生存率。结果该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0岁、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时,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37.0%、25.0%、36.4%),而年龄〉40岁、肿瘤〈3 cm以及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更高(82.1%、87.0%、8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选取的乳腺癌患者多数为中晚期,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确定最佳手术方案联合适宜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175例青年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青年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75例 40岁以下食管癌的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青年食管癌病理分化差 ,淋巴结转移率高 ,手术切除率低 ,术后 3a生存率为 30 .1%。结论 对青年食管癌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马其彬  向敏峰 《广西医学》2009,31(11):1643-164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65例中浸润性非特殊癌占83.1%,浸润性特殊型癌占10.87%,非浸润性癌占6.0%,63.1%患者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3个占33.8%,3年和5年生存率为84.6%和70.8%。结论青年乳腺癌早期容易误诊,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保乳手术应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术后规范的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5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症状隐匿,误诊率为45.12%(37/82),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青年组在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ER和c-erbB-2阳性表达率与中老年组均有差异性(P〈0.05)。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病程分为6个月以内、6—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三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组之间有差异性(P〈0.01)。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随病程进展,患者病理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大小(T)分期乳腺癌患者病理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首次治疗为手术治疗、T在0~5 cm的2 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不同T分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不同T分期(1 cm< T≤ 2 cm,2 cm< T≤ 3 cm,3 cm< T≤ 4 cm)间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为0 cm≤ T≤ 1 cm、1 cm< T≤ 2 cm、2 cm< T≤ 3 cm和3 cm< T≤ 4 cm时,Luminal B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率分别为40.00%、29.41%、50.00%和65.22%;T分期为4 cm< T≤ 5 cm时,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75.00%。在所有的乳腺癌T分期中,Triple-negative型均具有较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不同。Luminal B型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在前哨淋巴结应用时需要更加谨慎。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子分型是对传统的乳腺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重要补充,可以进一步提示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乳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对388例乳癌根治术后病人病理类型、分期情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情况及病人年龄、根治术前后放化疗等影响生存率的主要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 有较高生存率或较好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非侵润性癌,年龄≥60岁,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负荷小、分期低等。④结论 影响乳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45例临床资料。按FIGO分期,Ⅰ期22例、Ⅱ期23例。单纯手术12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3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37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单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8例。观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45例中有43例获随访,其中3例死亡,全组死亡率6.98%。3年生存率92.86%(26/28),5年生存率83.33%(15/18)。经统计分析,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首选和有效的手段,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帮  相似文献   

13.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海南医学》2014,(18):2769-277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乳腺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乳腺癌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周围血血清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31例乳腺癌术前血清以及其中12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时血清VEGF含量。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VEGF含量与良性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大小、4种乳腺癌肿瘤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时新出现转移者与无复发转移者的血清VEGF含量及两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痛,预测乳腺癌分期、有无转移及术前化疗的独立指标之一;术后定期监测血清VEGF含量变化可用于判断乳腺癌复发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75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单侧152例,双侧2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病例中,未分化癌所占比例较高(5.1%),中晚期(Ⅲ期、Ⅳ期)患者比例高(54.9%),远处转移率(6.3%)及局部侵犯率(18.3%)较高;(2)全组患者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7.9%。病理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是否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与预后无关。结论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病理分型较差、分期较晚、局部侵犯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等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乳腺钼靶显示微钙化的乳腺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为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对31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钼靶摄影机常规摄取乳腺轴位、斜位片,判断有无微钙化,并与肿瘤类型、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各临床指标与钼靶钙化的关系.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组中微钙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浸润性导管癌组(P〈0.05).微钙化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以I期为对照,II期OR=1.822(95% CI 1.013~3.276),III期OR=3.646(95% CI 1.772~7.50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OR=1.761(95%CI 1.124~2.760),P〈0.05].微钙化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OR=1.710(95%CI 1.078~2.712),P〈0.05],与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OR =1.597(95%CI 1.023~2.494),P〈0.05].结论 钼靶微钙化阳性患者更倾向于临床分期晚、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阳性表达,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u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Mu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76例单纯型粘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uBC)组和63例混合型粘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uBC)组并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MuB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结果 PMuBC组的10 a总生存率较MMuBC组高(98.6%vs 83.7%,P=0.019)。PMuBC组淋巴结未受累的比例(81.6%vs 47.6%,P <0.001)高于MMuBC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为T1期(P=0.005)、肿瘤大小为T2期(P=0.006)和PR阳性(P=0.033)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淋巴结受累达N3期(P=0.052)与合并远处转移(P=0.025)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