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湛江市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的血液黏度指标,通过对血液黏度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血液黏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N6B+锥板式黏度计测定30~80岁的400例健康人的血液黏度,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各项血液黏度指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40~49岁年龄组和女性50~59岁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数值最高。男性50岁以后年龄组和女性60岁以后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结论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血液黏度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阳江地区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各项指标有无性别及年龄差异.方法 测定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指标,再用SPSS软件系统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数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压积的异常均高于女性组.全血黏度和压积,30~39岁组分别与50~59岁组、≥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比较,其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岁以上组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组高.结论 (1)全血黏度的异常正逐渐年轻化;(2)血液流变指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群体差异建立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行血液流变学检验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性别、年龄、疾病等分布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门诊患者1 5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流变学结果与性别、年龄、疾病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性别:男性在18~44岁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女性。年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压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异常组疾病分布:(1)诊断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其他。(2)高脂血症诊断率在45~59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且男性较女性更高。(3)合并发生2种及其以上疾病者为32.77%,其中60岁以上最高。结论血液流变学存在着性别、年龄、疾病分布的变化,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流液变学指标正常参考值与年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测定 306例30-70岁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年龄组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高切和 低切粘度男性分别为6.54±0.67和9.30±1.48;女性5.86±0.69和8.50±1.39。 RBC压积男性46.4±3.31;女性 43.2± 2.93.血浆粘度男性 1.67± 0.11;女性 1.69 ±0.10。血沉男性13.3±9.03,女性18.3±11.4。结论:各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 比,无论男性或女性血液粘度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北京众驰伟业ZL9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湛江地区1088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和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为本区域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黏度高、中、低切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近两年来24 586例体检者血流变学高、中、低切值,按10岁为一年龄段并进行男、女分组。结果男性:每组间(高、中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值除20~30岁组与31~40岁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中的高、中、低切值,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态势。女性:41~50岁与51~60岁间(高、中、低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61~70岁、71~80岁、81~90岁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的增长20~50岁组中,高、中、低切逐渐下降,51~60岁再升高,而后又呈逐渐下降。结论血流变学高、中、低切值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男性变化大于女性。沿用现在的血黏度参考值,来衡量中老年的血黏度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ZL9000PLUS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建立本区的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区间。方法经回顾性分析,确定32 000例体检者为为健康人群。按年龄、性别不同进行分组统计,共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男25 000例,女7 000例。取肝素锂抗凝血3.0mL,4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男女性间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在女性各年龄组所测指标呈上升趋势,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女性生理周期的原因。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均有差异,所以有必要确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区间,为临床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正常参数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严格挑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902名(男495,女407),以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将男性分60岁以上和20~59岁、女性50岁以上和20~49岁各为一组,将HCT按以上性别年龄组分别统一在M±2S范围内(男性35%~48%和37%~49%;女性30%~42%和32%~43%)选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研究对象731名(男387名,女344名),测定血液粘度。结果表明,除血浆粘度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其它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男性全血粘度与HCT同步,50~58岁组开始下降,60岁以上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非常明显地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女性全血粘度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全血还原粘度50~59岁和60岁以上组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组。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比较259例高粘血症重点对象的全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该正常参考值适合南方地区临床实际和应用。并首次报道了将HCT按不同年龄、性别统一在M±2S范围内选定血流变正 常值研究对象及正常值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顺德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顺德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MVIS-2040血液流变仪,测定1 976例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组均从40~49岁年龄段开始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男、女性别组除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外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各年龄阶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 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明显;女性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调查有助于建立本实验室适用的、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参考范围,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83名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女性患者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癫痫病人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报告44例积痫病人血液流变9项指标和血纤维蛋白原的分析研究。结果示: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及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说明癫痫病人的血液具有粘稠滞的特性。此特性与微循环障碍互为因果.从而提出对癫痫尤其是对频繁发作和持续状态的病人,在抗癫病治疗的同时注重疏通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是极为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整体动物水平观察荷Lewis自发肺转移癌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21d后处死小鼠,观察其肿瘤转移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液红细胞电泳速率慢于正常,电泳时间延长;高、低切变率下,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增高.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活血化淤中药三七提取成分总皂苷(TSPN)分别给药后,小鼠红细胞电泳速率和电泳时间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组和TSPN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Lewis荷瘤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阿司匹林和TSPN对荷瘤小鼠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表面电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340例石油职工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老年石油工人和机关职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测定工人764例和职员576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分职业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职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工人组(P<0.05及0.001),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增加,但职员组增高的幅度较工人组大。结论 机关职员和石油工人的血液粘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相对增高,提示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姚卓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24-222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剖宫产术产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PIH剖宫产妇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B)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式。在入室平静后、麻醉起效后和胎儿娩出后分别对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新生儿进行1min和5ra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全血低切粘度相似(P〉0.05);麻醉生效时,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低于麻醉前(P〈0.05),而CSEA组下降更明显(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较麻醉中没有明显改变,但仍较麻醉前低(P〈0.05),并且CSEA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仍要低于EB组(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三个指标,均显示出和一样的改变趋势。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CSEA组均较EB组稍高,但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产妇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对母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驻守海拔5,000m以上地区1年的20名男性青年,在返回平原(海拔1,400m)第2天开始进行HBO治疗,连续治疗10d。治疗前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HBO治疗后较治疗前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Hct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具有改善高原脱习服症者组织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别测定桂西壮族不同年龄组1312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675名,女性637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分析桂西壮族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特性,建立桂西健康成年人各年龄组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范围。方法用R80血液流变仪检测桂西壮族健康成年人1312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统计,并与与仪器所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多项血液流变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全血粘度(30s^-1,5s^-1,1s^-1)等多项血液流变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0.05),多项指标参考范围与仪器随带的正常参考范围有较大差异。结论分别统计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确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