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6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早期复极综合征56例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并伴J波,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大多属于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易造成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但对于高危患者,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
早期复极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永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96-2097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疾病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预料不到的猝死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痛、头晕、心悸,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高耸,活动平板试验可使ST段暂时降至基线.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临床上常以胸闷、胸痛作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需结合病史、年龄、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学、心脏彩超等检查,并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Brugada波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旨在探讨其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有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静息心电图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发现6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动态心电监测能较好地反应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论: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对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文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中有14例(27.8%)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过度换气方法有助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结论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过度换气方法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是较为简单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2013年来本院门诊体检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扫描仪记录心电图,比较运动前后ST-T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T段抬高在胸导联的比例最高,肢导联的比例最低;心率低于60次/min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最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率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常见于胸导联,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T心电图动态等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早期复极综合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最近研究表明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复极过程中外向电子流增强有关,而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折返激动、后除极等有关。本文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危险性的预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治疗、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段蕴  杜红  王薇  杨媛媛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25-727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回顾四年间2 460例动态心电图,对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40例,检出率1.62%,均为男性,年龄22~70岁。动态心电图检出比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1 0 0%∶1 5%,P<0.0 5),Ⅰ型明显多于Ⅱ型(8 5%∶1 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检出Ⅰ型为主,以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9.
<正>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指QRS波降支钝挫,伴ST抬高T波高尖而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心电图正常变异.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类似。极易引起误诊.常将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1990~2007年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诊断过早复极综合征及避免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初诊误诊的过早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心肌酶、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等临床资料.结果 过早复极综合征患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或心包疾病;心电图以J点上移,V2~V5ST段凹面向上抬高为主要特征;心肌酶、心脏超声检查可帮助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可较好地反映出过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论 过早复极综合征为心脏复极过程中的电变化,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认真分析其心电图特征及综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降低过早复极综合征的初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主要心电图表现为部分导联QRS结尾与ST段起始部有切迹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过去一直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正常电生理的变异,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仅作为心肌梗死急性期早期的鉴别诊断之一,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少数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是猝死发生的先兆,需要特别警惕。有学者认为,要用早复极变异名称取代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心电图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观察随访12~30个月,半年复查一次心电图,有30例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31例随访期间有1例ST-T发生了变化,30例心电图特征无明显改变者运动试验中29例随心率增快,ST-T改变好转,ST段抬高回落,大部分回到等电位线,1例ST段较前抬高.休息后全部恢复原心电图特征.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ST段变化呈慢心率依赖性,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绝大多数的ERS临床表现为良性,但目前除健康人群外,竞技性运动员及肥厚型心肌病、前降支肌桥、脊髓损伤等患者均可出现早期复极变异的心电图表现,打破了早期复极变异仅出现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韩祥  孙克雄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37-2637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4年2月来院急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胸痛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治疗。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大多于青壮年发病,夜间症状明显,多伴有心动过缓,起病前可有情绪不佳、饮酒及劳累等,就诊时往往存在胸痛及憋闷,心电图示ST段抬高约3mV,甚至达4mV,J点上移,凹面向上,T波高尖对称,以V2~V4多见,无缺血ST段形态。运动试验ST段反而下降至正常。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生理性变异,急诊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该综合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伴心前区疼痛可予一般止痛剂,硝酸甘油针剂及杜冷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变异,多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痛、胸闷、心悸等。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J点后ST段抬高,与有类似心电图特征的器质性心脏病相鉴别是临床重视的原因。本文通过对骨科患者所做心电图检查进行分析,研究骨科患者中ERS的发生状况,与骨科常见严重突发性心脏病心电图相鉴别。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骨科医院住院患者2864例,其  相似文献   

16.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系正常变异心电图,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类似心脏神经症的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失眠等,心电图表现为ST段提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临床极易误诊.我科1998年至2006年收集36例门诊及住院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QT问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分为先天性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cLQTS)或称为遗传性长QT问期延长综合征(hereditary Long QT Syndrome,hLQTS)和获得性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aLQTS)。是由于先天遗传、基因突变或是其他因素使离子通道表达异常,导致钾离子外流减少和(或)钠离子内流增加,心室肌复极时间延长,复极不均一性增加。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QTC延长,QT离散度增加。T波宽大、T波双峰或低平或高尖,ST段延长。LQTS的心肌细胞复极时间延长使钙离子通道失活减慢,钙离子内流,从而产生早期后除极电位(EADS),心电图上表现为U波幅度增高。早期后除极电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因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可导致折返。  相似文献   

18.
郭玲 《江西医药》2008,43(4):390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临床上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作者收集了2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首先由Shiplay等于1936年报道,认为是正常心电图的变异,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但此综合征心电图变化多样,加上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故临床上经常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就ERS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问题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0.
古思嘉 《北方药学》2012,9(8):107-108
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的终末端与ST段起始部位的交点,称为J点。在J点后出现圆顶状的顿挫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上不仅出现J波而且合并临床症状,它具体包括早期复极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急性期以及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