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不同营养途径在腹部大手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本科2002年12月~2005年10月70例腹部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途径置入肠内营养。结果三种途径均增加了病人的置管耐受力,减少了恶心呕吐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三种途径均是可行的,不同时机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腹部大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保障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含中链脂肪及纤维素的平衡型肠内营养对中国人群的代谢效应,我们进行了以标准的肠外营养作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22例手术后病人,用随机表分为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及肠外营养组(对照组)。于手术后5~10d给病人以传统的标准肠外营...  相似文献   

3.
胰腺疾病手术后,一般认为过早给予肠道饮食将增加胰腺的负担.故临床医生在处理胰腺手术后病人时,肠外营养(PN)长达2~3周才转为肠内营养(EN).这样可使胰腺有较长的静息与修复时间.但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重症患者消化道抗菌屏障功能上的积极作用.有学者指出,开展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促使肠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本科室对收治的19例胰腺手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的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饮食并开始口服饮食,术后2个月改给肽类肠道饮食,术后4个月完全停止肠外营养,结果显示:术后移植肠功能逐步恢复,肠道耐受,在术后9个月中,病人体重和白蛋白得到很好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家庭肠内营养(HEN)的效果。方法指导50例腹部手术后出院患者通过管饲实施HEN,随访有关血液营养指标和体重。结果32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HEN后1个月,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出院前明显增高。全部患者实施HEN后1个月,平均体重较出院前明显增加。结论HEN可以提供腹部手术后的有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术后试验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营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与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使肠道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癌早期应用肠外(PN)与肠内(EN)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3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组(PN—EN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营养给予,PN-EN组由短期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盐水输液。测定术前、术后2周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N-EN组在术后2周测定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N-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早期给予肠外与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安全可行,对机体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是卵巢癌手术后患者首选的合理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拟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是否可以减轻腹部手术后的代谢反应。17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n=10)和肠外营养(PN,n=7)两组。自术后1d起给予等氮等热能的营养支持,连续8d。监测营养支持过程中体温、血浆蛋白、体重、氮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术后12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通过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6d给予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的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当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对这6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把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进行肠外营养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对比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的时间等各项术后康复指标的时间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当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胃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营养,并开始口服饮食;术...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内营养是用管饲的方法经肠道提供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研究显示,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提供谷氨酰胺等肠粘膜组织所需要的特需营养,促进肠粘膜功能恢复,供给肠内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开展肠内营养以来,为肠瘘、肿瘤、危重、大手术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是通过胃肠道经口服或管饲来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手术后实施肠内营养补充,能及时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肠功能恢复,可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且空肠喂养适应于各种癌症患者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上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是胃癌、胰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纠正营养不良、加速伤口愈合。为了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支持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腹部手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arly enteral and parenteralnutrition,EEN-PN)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普外科上腹部大手术后行营养支持的患者192例,其中EEN-PN91例,TPN10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TPN诊治的意义.方法对17例胃癌手术的病人,术中N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TPN治疗。结果病人均能顺利置入NJT,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胃癌患者早期作肠内营养,可促使病人尽早、顺利康复。NJT留置肠内营养结合全胃:肠营养(TPN)。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食道癌术后患者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提供细致认真的护理,针对消化道症状,返流、误吸,营养管的脱落和堵管,代谢性并发症等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实施肠内营养及提供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比研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越性。将 40例胃癌和食道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 ,每组 2 0例 ,术后给予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 ,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 ,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高代谢 ,维持肠粘膜的完整性 ,优于肠外营养。大手术后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的对比研究@兰新富$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 @周增祥$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 @王甲汉$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 @汪仕良$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胃底贲门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而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第7天营养状况、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营养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27.5%(P0.05);而两组间的恶心呕吐、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有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