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玲 《华夏医药》2003,7(2):52-5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应用巩膜隧道切口技术,对10例(1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0.69只眼、≥0.87只眼。结论:提示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具有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手术便捷,无需缝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即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以及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40例168眼,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A组)和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B组)行超声乳化并植入硬质人工晶体,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术后视力、散光、切口愈合、角膜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均比透明角膜切口有明显优势。结论: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具有自闭性好、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及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 对60例67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设超声乳化组为对照组,对术后视力结果做比较分析。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效果近似。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2月住院白内障患者94例97只眼,按手术切口方式分为3组,分析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结论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特殊设备,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费用低,尤适基层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 :对197例236眼行常规囊外摘出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 ,并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 ,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 ,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组相比散光较小 ,视力较好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较有效控制白内障手术后膜散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方法分别通过对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A组)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B组),对A组425例550眼,B组445例550眼,观察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A组550眼,术后散光45眼,发生率为8.1%。B组550眼,术后散光34眼,发生率为6.1%。结论白内障术后的散光与切口大小有关,巩膜隧道切口术后的散光明显高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1000只眼)白内障施行标准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以上矫正视力0.6以上者分别是801只眼(80.1%),845只眼(84.5%)867只眼(86.7%),954只眼(95.4%),987只眼(98.7%),术后发生刀口漏水6只眼(0.60%),继发青光眼5只眼,占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具有切口小,不缝线,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人工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 41眼视力比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数者3眼,<0.1者2眼,0.1~0.3者13眼,0.3以上者24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平均眼压为(13.25±3.10)mmHg(1mmHg=0.133kPa)。结论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易于掌握,术中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开展。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启云  陈锋 《江西医药》2010,45(6):579-580
目的总结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032例(1059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麻醉后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所有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都较术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损伤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散光小等优点 ,倍受人们的青睐 ,但并非所有白内障患者均可以采用该手术处理。基层医院所遇白内障多数为高龄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 ,晶状体核大且硬 ,必须权衡超声乳化手术和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利弊 ;另外超声乳化手术中引起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时也常立即改为常规囊外手术方法处理[1] 。我们在成功进行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 ,采取巩膜隧道切口 (下称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垂仁  江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78-337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二组,Ⅰ组采用2.8~3.5 mm直线型巩膜隧道切口,Ⅱ组用2.8~3.5 mm的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观察1周、2周、1月、3月、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手术源性散光等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期两组病例的裸眼视力≥0.5的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角膜源性散光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2.8 mm~3.5 mm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早期可较透明角膜切口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值,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从长远来看,则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少术后散光并保留大视区部的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54例60只眼中,对30只眼(II组)进行了小切口巩膜隧道式无缝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5mm×6mm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与30只(I组)行传统角膜缘阶梯切口的眼相比较.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中,记录了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 II组平均未矫正视力由术前1.78提高到术后1周4.20,平均最好矫正视力由术前2.19提高到术后4.61,自此以后,视力未有明显提高,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的角膜散光的峰值为2.68D,术后半年平均散光为0.51D.与传统角膜缘阶梯切口比较,不但可以减少手术的角膜散光,且可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回归幅度.在术后任何时期,角膜散光的绝对值未有明显增加,散光轴亦未有明显改变.结论此种手术不仅使视力恢复快,而且屈光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71例(87眼)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87眼术中只有2眼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发生虹膜根部离断,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比率和严重程度都很低;术后视力恢复快,基本于术后第2天即可接近最佳视力。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尤其适用于过熟期硬核白内障,术中并发症发生机会少,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不亚于超声乳化,同时设备要求低,性价比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59例(374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为345眼(92.2%),角膜水肿11眼,术中后囊破裂4眼,瞳孔变形8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无切口渗漏或浅前房。37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所需器械简单,经济,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两组老年白内障由同一人施行手术 ,非超声乳化组 4 2眼 ,超声乳化组 6 6眼 ,均采用 5~ 6mm巩膜隧道切口 ,用Zeis公司Humphrey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 1周、2周、1月、3月的角膜形态。结果术后 1周、2周的视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5 787,3.935 4P <0 .0 1) ,1月、3月视力恢复状况无差别 (t=0 .6 930 ,0 .32 2 8,P >0 .0 5 ) ,两组术后散光状况亦提示短期有一定差别 ,phaco组在术后 1周、2周优于相应时期的N -phaco组 (t=5 .5 787,3.935 4P <0 .0 1)。CIM显示 1周、2周时两组不同 (t=4 .80 15 ,3.2 2 78P <0 .0 1) ,晚期角膜形态的恢复状况接近。SF的变化两组无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同样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体植入的远期角膜形态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87例(9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PHACO组)与94例(102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Control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21例(23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ECCE组)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它们视力恢复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HACO组和Control组比较近期和远期视力恢复无差异,P>0.05;PHACO组的近期视力恢复明显好于ECCE组,P<0.05,但两组远期视力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PHACO组和Control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相似,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ECCE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HACO组,P<0.05,主要表现在术中虹膜色素播散发生的不同,术后纤维膜性渗出和虹膜后粘连的发生率在ECCE组明显高于PHACO组.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经合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处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0.5为41例;术后1周视力>0.5为52例,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为71例,视力恢复良好。80例患者术后第2天41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后囊破裂7眼,虹膜根部离断l眼,未植入人工晶体1眼,术后人工晶体夹持1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应积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56例(1375眼)。结果术后二周,视力≥0.05者1367眼,脱盲率99.4%,视力≥0.3者1121眼,脱残率81.5%。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5眼(1.1%),后囊膜破裂36眼(2.6%),前房出血8眼(0.6%),术后高眼压21眼(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基层医院首选复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庄云  魏梅 《淮海医药》2006,24(5):424-425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视力损害严重,因多伴有视网膜变性、萎缩,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病变.对此种白内障作超声乳化(Phaco)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IOL)具有显著的优点,IOL能限制玻璃体过度活动,预防视网膜脱离,而超乳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角膜散光小,以及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它比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更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复明手术[1],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3.2mm及6.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对74例(81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同期植入PMMA或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白内障囊外球12mm切口的96只眼,在术后1周~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后术1周~1个月的视力明显高于12mm切口组(P<0.05),术后1周~3个月时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明显低于囊外除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球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术后散光轻微,屈光状态稳定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