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监护室的建立 ,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IC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尚有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多支冠状动脉血管高度弥漫性狭窄病变 ,不宜采用上述内科介入性治疗方法和 (或 )难以耐受外科手术 ,从而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 ,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血管新生疗法(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正在逐渐引起重视。1 概念胚胎形成时期 ,原始血管丛 (primary vascularplexus)在多种血管新生因子和抑…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行为调整、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硝酸酯类药物、CABG和PTCA对大多数患者可最有效和最快地解除冠脉狭窄症状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冠脉病变弥漫、多支病变或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及慢性完全闭塞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 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 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促血管新生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可能为难以接受传统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模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促血管新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VEGF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关系以及VEGF基因疗法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广泛采用的方法。很少有资料将两种治疗结果进行直接对比。本文对152例作多支血管病变的PTCA组和134例作多支血管病变的CABG组进行对照研究。以前进行过PTCA或CABG患者除外。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之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分别为48%±14%和53±15%,P=0.002);除左冠状动脉主干外,两组之间的主要分支(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狭窄及单分支狭窄的分布无明显差别。行CABG组的每例患者均与行PTCA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为3.9与3.7支血管,P<0.001);单支血管病变者75%是用左乳内动脉移植。经标准化评定,PTCA成功率为95%。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激光血运重建术(TMLR)和冠脉搭桥术(CABG)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冠心病,但是临床上有许多患者不适宜上述方法,或者上述方法不能完全解决心肌缺皿,故一种新的疗法“分子搭桥”已试用于临床。“分子搭桥”是应用促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心肌缺血区小血管生长和侧枝循环形成,改善微循环。它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方法合用,特别是对不适宜上述方法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血管新生疗法。本文就已应用的“分子搭桥”方法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肌血运重建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以导管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不适宜上述传统的血运重建术或经其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因治疗性血管新生为心肌血运重建提供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新方法。1 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正常状态下 ,冠状动脉之间存在着吻合支 ,但没有功能上的意义。缺血等刺激能使这些吻合支的直径和数量增大 ,发展成主要的血管网以减轻冠状动脉阻塞的后果。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自然反应过程往往不够 ,治…  相似文献   

9.
背景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均为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的可选方法。与初选内科治疗相比,CABG使部分多支病变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PTCA最初用于单支病变患者,但随着经验的增多和技术的发展,该方法也已用于多支病变患者。本研究试图验证:对适于用两种手术治疗的多支病变患者,初选PTCA的5年临床结局并不比CABG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心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但严重的晚期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而不能进行CABG或PTCA,本文主要介绍传统心肌血运重建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左心室-冠状动脉搭桥术(VCAB)、心脏去神经术和冠状静脉动脉化。VCAB和经皮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有望成为新的晚期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死亡和心肌梗塞(MI)发生率常用来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疗效。对1829例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比较PTCA或CABG术后5年心脏死亡率和心肌梗塞发生率。 方法 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和严重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入CABG或PTCA治疗方案。其适应证如下:(1)非Q波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4小时至6周;(2)稳定型Ⅲ或Ⅳ级心绞痛;(3)稳定型Ⅰ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心绞痛介入性治疗研究中,对患1~3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随机采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达到使相应血管重建或再通目的,以比较PTCA和CABG的长期治疗效果。 101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其中59%为3~4级心绞痛,59%为休息时心绞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最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些重要特征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斑块内血管新生等密切相关,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对于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预后以及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涉及的生理病理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中心作用[1].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近 2 0多年中取得迅速发展。 1977年Gru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应用于临床 ,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 ,PTCA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并发症逐渐减少 ,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疗效的比较已经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在PTCA的基础上 ,为了克服其不足又相继开发了球囊导管的替代和辅助性器械 ,派生了一些新的介入治疗技术 ,如定向性斑块旋切术、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  相似文献   

15.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PTCA,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和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主要包括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两种方式,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单核细胞、一氧化氮(NO)等多种物质参与这一过程.慢性肾病特别是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生成不佳,这与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积蓄的各种肾毒性物质,如甲状旁腺素、白介素-6等以及各种并发症不利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这些因素主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 3支病变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共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实验组 30例联合应用CABG +TMLR治疗。观察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时患者心绞痛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 (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随访 1年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患者的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血浆BNP、VEGF水平和 6MWD在随访 6个月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但随访 12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术后半年 ,CABG +TMLR联合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在降低心绞痛分级、增加运动耐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CABG ,但术后 1年时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8.
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冠心病发作,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下简称血透)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就国外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冠心病治疗的几种常见手段作一综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心功能状况,可选用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血管重建术,并配合运用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弥漫性冠脉病变却不适用上述方法[1 ]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分子搭桥及细胞移植等血管新生疗法正被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但在缺乏足够动脉灌注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而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percutaneousinsitucoronaryvenousarterialization ,PICVA)可为缺血心肌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PICVA也可称为经皮冠状静脉搭桥,类似于CABG。目前CABG主要使用桡动脉、内乳动…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率的增加,ACS的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行为调整、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尤其内科介入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有些患者因血管病变过重、病变范围长且弥漫等原因不适宜介入治疗及外科搭桥手术,故寻求新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必然.当冠状动脉逐渐闭塞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缺血区侧支循环形成,使静息状态或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缺血减轻,因此通过给予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启动或强化侧支血管形成已成为新的治疗ACS的策略.本文通过复习文献来阐述ACS时VEGF的表达及其在ACS治疗中的前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