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血小板5-羟色胺、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MCA及ACA血流速度水平,并升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超 《世界中医药》2009,4(4):203-203
笔者自2004年3月以来,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此病50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6.4岁;病程平均6.4年;每月发作5.1次;每次平均发作持续时间27.1h。对照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7.1岁;病程平均6.6年;每月发作4.5次;每次平均发作持续时间26.8h。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肝止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平肝止痛颗粒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五-羟色胺(Five-serotonin,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灌胃平肝止痛颗粒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和5-HT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而5-H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肝止痛颗粒24 g生药/kg,12 g生药/kg,6 g生药/kg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5-HT含量水平。讨论:平肝止痛颗粒可能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CGRP与5-HT水平的调节,来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抑制神经性炎性反应,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作用和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Csillik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再针刺"太冲""阳陵泉"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偏头痛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NT)和心钠素(AN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N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A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针刺治疗后血浆NT和ANP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血浆NT和ANP水平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刺可以良性调节血浆NT和ANP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疏解少阳、祛风止痛法对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观察疏解少阳法、祛风止痛法对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解少阳法、祛风止痛法能提高小鼠大脑5-羟色胺含量,以全方为著.  相似文献   

6.
Jia CS  Zheng LY  Shi J  Ma XS  Li XF  Li WL  Zhu HJ 《针刺研究》2010,35(6):448-52, 473
目的:观察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耳穴透穴埋针刺法,以额、颞、枕为主穴,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胃、交感,伴畏光者加眼,每次留针5 d,共埋针4次;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连服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综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2.61%(3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7.39%(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3.72%(36/43),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浆5-HT含量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了新正天丸治疗前后的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期患者血小板5-HT含量增加,血浆5-HT含量降低(P<0.05,P<0.01),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异常(P<0.01);间歇期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均增加(P<0.05,P<0.01),但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未见明显异常。经新正天丸治疗后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浆5-HT含量与治疗前同期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发作期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恢复(P<0.05)。本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及其比值均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其发病基础,提示新正天丸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对5-HT的摄取、释放、代谢过程,使其保持在生理平衡状态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治偏痛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若发生难以忍受疼痛,均可采用布洛芬片,0.1g/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液速度;检测血浆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优于对照组(77.41%)(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3%)优于对照组(7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研究期间止痛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偏痛胶囊能降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痛宁胶囊对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血浆NO和5-HT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5-羟色胺(5-HT)浓度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药液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腹主动脉采血,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痛宁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的浓度,且能明显升高血浆5-HT的浓度(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降低NO浓度及升高5-HT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宁胶囊可以调节偏头痛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和胃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及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和胃针法治疗慢性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疏肝调神和胃组,每组8只。隔日(第1、3、5、7、9天)采用大鼠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制备慢性偏头痛模型。每日固定30 min,疏肝调神和胃组针刺“百会”及“内关”(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针刺“风池”(双)、“太阳”(双)、“外关”(双),余组只固定不针刺,连续9 d。测定造模及治疗后大鼠体质量、热痛阈值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5-HT、CGRP、VIP的浓度。结果 造模成功后,CM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热痛阈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体质量及热痛阈值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与疏肝调神和胃组对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从趋势上看,疏肝调神和胃组优于普通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降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观察到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降压素(NT)2μg后,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提示,脊髓内NT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大鼠胃肠内生长抑素和神经降压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白术茯苓汤配伍对脾虚大鼠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0-10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模型。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电针组于硬脑膜电刺激后电针"风池"穴,每日1次,治疗6次。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G区5-HT7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硬脑膜电刺激造模后PAG区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CGRP含量显著增高(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7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下调偏头痛大鼠PAG区5-HT7受体表达,降低其外周血CGRP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了新正天丸治疗前后的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期患者血小板5-HT含量增加,血浆5-HT含量降低(P<0.05,P<0.01),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异常(P<0.01);间歇期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均增加(P<0.05,P<0.01),但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未见明显异常。经新正天丸治疗后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浆5-HT含量与治疗前同期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发作期血小板5-HT/血浆5-HT比值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明显恢复(P<0.05)。本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及其比值均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其发病基础,提示新正天丸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对5-HT的摄取、释放、代谢过程,使其保持在生理平衡状态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湿阻中焦证的本质并阐明平胃散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及平胃散组ALD均明显降低(P<0.05),平胃散组NT减少(P<0.05)。结论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是湿阻中焦证的病机变化之一;而其中调控NT水平可能也是平胃散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针刺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1,次4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每周一至周五服药,停药2天,以减少副作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比较,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浆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观察糖末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 β -内啡呔水平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变(DNP)诊断标准的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间病情、病程、年龄、性别上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观察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血脂、C肽、血浆 β -内啡呔、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到DPN患者血浆β-内啡呔水平明显下降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服用糖末宁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糖、血浆 β -内啡呔、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提高血浆 β -内啡呔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初步证明 ,糖末宁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 ,能提高血浆 β-EP水平 ,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提示 :糖末宁可提高DNP患者的痛阈 ,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对DNP患者周围神经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还对糖末宁的组方依据、糖末宁作用的可能机理、改善微循环 ,扩张末梢血管 ,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修复受损神经、改善血浆 β -内啡呔水平 ,提高痛阈作了研究。指出 ,口服糖末宁明显提高疼痛阈结 ,改善血 β -EP水平。推测糖末宁抑制病觉感觉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贾波  陈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0-1051
目的 :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补气、行气、除湿药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影响 ,以探讨益气健脾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大黄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动物模型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脾虚模型组大鼠NT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综合配伍组对脾虚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 ,说明益气健脾方剂配伍的理论与实践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实践证明清热中药对感染性、炎症性发热均具有确实的解热作用,但有关清热中药的解热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不多,为研究其解热作用机制,我们选用典型的清热药黄芩、银花、连翘组成清热方。临床观察及药效实验证明该方有较好的解热作用。我们又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