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效果。以减少因化疗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及并发症,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20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例做锁骨下静脉置管为A组,60例做PICC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方法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费用情况。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B组留置时间长于A组;B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A组;B组并发症大于A组,6~8个化疗周期结束B组费用大于A组。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优于PICC。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CVC患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结论:PICC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VC。  相似文献   

5.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观察经股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14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2组。A组68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B组7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4周,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及患者的偏爱情况。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和血气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患者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和改进技术.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5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感染发生率为7.59%,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病菌随导管顺行性浸入;致病菌随三通、注射器和连接管道进入导管造成感染;致病菌随各种载体进入导管并在局部滞留感染;远端致病菌导致血行性感染,造成导管局部致病菌滞留感染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2004年至今,云南普洱市医院肾内科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530例,其中,颈内静脉280例(右260例、左20例),股静脉180例(右165例、左15例)右锁骨下静脉60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及处理。结果:导管留置时间1周~8个月,置管急性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5例(2.88%),皮下血肿10例(1.92%),渗血10例(1.92%),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60例(11.53%),导管血流不足38例(7.3%),导管栓塞20例(3.85%),导管脱落10例(1.92%),深静脉血栓7例(1.1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是较理想临时性血管通道。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其并发症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总结73例神经外科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经置管前的全面评估,详细的健康教育,置管后做好静脉尿堵管穿刺点局部反应。穿刺部位渗液等并发症的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长期颈内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6例血液透析患者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并常规胸片检查观察导管位置。结果 26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最长36.2个月,平均9.5个月。1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改行腹膜透析,其余患者均能正常使用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作为透析血管通路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有效性好,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则是血液透析操作中的关键环节,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常用的穿刺方法之一,肾功能衰竭病人因组织间水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较为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的血液透析通路,有血流充分、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可重复置管、并发症较少等优点[1],尤其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漏使用前的一种最好方法.我们总结了12例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李红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44-145
目的:为了避免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对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采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很好的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病人化疗顺利完成.方法:对500例肿瘤患者实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后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0.56±20.60天.本组实验未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并对颈内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维护.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6%,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置管期间发生感染4例,堵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加强颈内静脉导管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