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阳永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27-132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早期辨证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出血性中风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在出血后早期(24~72h)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并根据证型变化予以加味;比较两组脑血肿面积和病类诊断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颅内血肿体积明显缩小、病类诊断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早期治疗出血性中风,有利于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病类诊断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现察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老年人顽固性便秘的通便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对身体原发病的影响.方法:用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原方加味治疗42例.结果:有效率100.0%,不良反应为0%,对身体原发病改善及症状减轻影响率100%.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老年人顽固性便秘安全有效,适合临证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的顽固性便秘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八珍汤加减治疗中风(脑卒中)后便秘疗效方法92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6例用酚酞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87%、95.65%,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17.39%、54.3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八珍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贺一 《国医论坛》2012,27(5):25-25
中风后由于患者急性期卧床,活动量减小,加之进食量相对减少,致使许多患者大便排出不畅,有报道脑卒中患者第一周便秘发生率达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约为24%)[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1剂/d,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番泻叶泡服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2周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1疗程后两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后2周的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便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便秘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疗效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疗效显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祝子贝  王琳  马树梅  任毅 《光明中医》2023,(10):1977-1980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瘀血证所致各类病证,属于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此文结合笔者临床所见,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于便秘这一临床常见病的治疗,从该方的病机分析、应用指征、方药加减、方药解析、治疗经过、医家注解、文献分析、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附2则老年性便秘及围绝经期便秘的验案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主要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伴随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丽  陈春仙 《河南中医》2007,27(8):72-72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中医“郁证”的范畴,其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空虚、厌烦、淡漠、悲观厌世,它严重影响病人心理与对症治疗的反应,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率增加,因此对病人抗抑郁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1]。笔者在临床中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收效颇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病人均为我院2006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4例,女16例;原发病为脑出血者8例,脑梗塞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8月,者32例,均经头颅CT证实;病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8月,平均4.8月;年龄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属气虚血瘀、阴虚肠燥证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每日1次;中药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为治疗方法,每日1剂。两组均以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以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热敏灸能显著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18.28±6.72)h,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32.56±9.48)h(P<0.05);(2)1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的近期好转率为94.3%,优于中药组80.0%(P<0.05);(3)疗程结束后第10天,热敏灸组与中药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5.7%与68.6%,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症状,但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脑血栓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肌力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浆黏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效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肌力恢复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0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法和《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仅予以普通针刺。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星期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临床便秘症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临床便秘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自制通便贴对于中风后所伴随便秘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医院8个月内属于中风实证的住院患者共计11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中风类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对照组采取手法腹部按摩,治疗组采用自制通便散敷于神阙穴,并使用相同手法按摩,观察一个治疗周期内(7 d)患者便秘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自制通便贴能够改善中风后患者的便秘症状,加快结肠运输速度。结论自制通便贴对于中风后患者便秘情况有治疗效果,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9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Barthel指...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明思 《四川中医》2006,24(8):53-5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法治疗PS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以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与5-羟色胺(5-HT)等指数的改变情况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善,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银亭  尹建杰 《河北中医》2003,25(9):686-687
20 0 1~ 2 0 0 2年 ,我们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 4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41~ 5 0岁 6例 ,5 0~ 60岁 1 8例 ,60~ 70岁 1 6例 ;动脉硬化 36例 ,高血压病史 33例 ;出现症状 3日~ 2年 ;主症 :眩晕 2 5例 ,肢体麻木 1 8例 ,肢体无力 1 0例 ,舌强、口齿不清 3例。1 .2 诊断标准 中年后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增高。出现下列症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中风先兆。①反复或持续发作的眩晕、头痛。②突然发作单侧肢体无力 ,走路或站立不稳。③反复或持续肢体、手指…  相似文献   

18.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病症之一,便秘与中风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而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到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遵循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治疗理念,各家医师对便秘都有自己独到的治疗体会,查阅近年文献,对中风后便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在中风恢复过程中,失眠造成的精神紧张直接影响着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近年来,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失眠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定位、定性确诊中风后.失眠的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1].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20.
孙士然 《河北中医》2011,33(6):853-854
2010-07—2010-12,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便秘32例,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口服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均为我院肛肠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3~62岁;病程3~1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