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脑室出血(IVH)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幸存者可发生严重的后遗症,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问题。有关早产儿IVH的发病机理论述较少,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作一综述。早产儿IVH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血管内因素、血管因素和血管外因素。 1 血管内因素主要包括脑血流的调节,生发基质微血管床的压力,血小板、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凝血机制的紊乱。 1.1 脑血流速度变化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发现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lCU)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将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纳入研究.应用超声诊断仪对早产儿进行系列床边头颅B超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 (1)328例早产儿完成系列头颅B超检查,141例(43.0%)发生脑室内出血(IVH),其中轻度101例,重度40例.9.8%的患儿(32/328)发生脑白质损伤(WMD).13.4%的患儿(44/328)发生持续脑室扩大.10.7%的患儿(35/328)在生后初次头颅B超筛查时即发现有颅内囊肿形成.(2)IVH组和WMD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较未发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体重、感染、小于胎龄儿、机械通气是IVH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是W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ICU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较高.出生体重、感染、小于胎龄儿、机械通气是IVH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是W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生发层-脑室内出血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随着围产技术的改进以及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 ,早产儿 ,尤其是胎龄 <32周或出生体重 (BW) <15 0 0 g者 ,由缺氧所引起的胚胎生发层——脑室内出血 (GMH/ IVH)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理类型 ,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与后遗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鉴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不多 ,资料相对贫乏 ,现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 ,并就其有关方面进行探讨。一、病理及发病机制胚胎生发层是一个原始细胞区域 ,位于 Monro孔水平面侧脑室的腹外侧 ,在胎龄 2 6~ 32周时最明显 ,足月时基本退化 ,其毛细血管丰富 ,直径大 ,管壁薄 ,结构疏松 ,易致GMH/ IV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VH)与侧脑室壁和脉络丛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关系。方法10例早产儿IVH和10例早产儿非IVH死亡病例,每例均取侧脑室壁和脉络丛两份标本,分别用抗IV型胶原抗体和抗LN抗体标记,观察计算阳性显色单位面积。结果IVH组细胞外基质LN和IV型胶原阳性产物平均单位面积小于非IVH组,也即两组间LN和IV型胶原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和脉络丛微血管细胞外基质发育不成熟是早产儿易患IVH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住院早产儿并发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科收治临床资料较完整的早产儿 155例 ,对其早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男 10 1例 ,女 54例 ;日龄 0 .5~ 48h ;胎龄 2 8~3 6周 ,平均 3 4周 ;出生体重 90 0~ 2 70 0g ,平均 1875g。2 .方法 :按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调查早产儿早期常见并发症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常见并发症包括低体温或寒冷损伤 (指体温 <3 5℃ )、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 (IVH )、感染 (肺炎、败血症 ,含院内感染 )、低血糖IVH的诊断均经头颅CT检…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阳  杨茵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1):655-657
早产儿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智力和运动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它包括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lular hemorrhage,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出血后脑积水以及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和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等,其中以IVH和PVL最为常见。早产儿脑损伤不仅是因为胎儿过早出生造成的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同时宫内感染、缺氧、出生后窒息、产伤、颅内出血以及出生体重和胎龄等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尽早、合理的治疗,对取得良好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1诊断早产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相关的生…  相似文献   

7.
湿肺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或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本病主要见于足月儿或接近成熟的早产儿,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早产儿发病者不少见,我院近10年来发现38例,占同期早产儿疾病的4.7%。现分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促胎儿成熟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各种原因所致的早产是围产儿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在早产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虽采用了各种宫缩抑制剂和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icular hemorrhage,IVH)引起的脑室扩大,临床上较常见,然而有87%患儿能恢复到正常,只有约4Z的IVH进展为出血后脑积水(posthemorragic hydrocephalus,PHH)。关于IVH患儿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我院从1991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PHH患儿44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预后与病因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了解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的类型、预后和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了64例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发生与转归,对这些患儿进行了远期智能发育水平的测评,并对可能导致早产儿脑或局部脑组织供氧供血障碍,造成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围产期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相关的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早期疾病。结果:本组早产儿脑室旁白质病变程度不同:(1)脑室旁白质软化18例,其中多灶性病变6例,局灶性病变12例。(2)脑室旁白质持续存在强回声8例。(3)脑室旁白质一过性影像异常38例。46例随访结果显示,6例广泛性和6例局灶性脑室旁白质软化病例中,DQ≤75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本组病例中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与脑室旁白质病变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母亲孕期合并症存在与否,在早产儿脑室旁白质病变的发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尤其是脑室旁白质软化对小儿预后危害严重,多种围产期高危因素可导致发病,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404例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 08—2005 10新生儿科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 结果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992.9±505.2)g。总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为35.1%(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发生率为3.5%(14/404),轻度和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3.5%(95/404)、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发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呼吸衰竭、肺出血、低血糖、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贫血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母妊高征、胆汁淤积、胎膜早破、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HFOV治疗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 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后遗症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性损伤也随之增多.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后遗症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性损伤也随之增多.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胎龄≤34周的早产儿颅内出血问题给予了较大关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胎龄〉34周~〈37周的大胎龄早产儿仍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其相关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后遗症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性损伤也随之增多.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却居高不下.早产儿脑损伤以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为主.早产儿少突胶质细胞对损伤的易感性及各种内、外损伤因素共同作用是早产儿WMD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产儿WMD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diffuse white matter damage)[2].现就早产儿WMD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附2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中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尤其是颅内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宫内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宫内感染主要由下生殖道的病原体上行感染所致,其发病与细菌性阴道病有关。致病菌主要为厌氧菌、加德纳氏菌及链球菌。宫内感染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早产孕期越早,感染所占的比例越高。伴有细菌性宫内感染的早产儿较其它原因引起者预后更差。羊水CRP及多种细胞因子在细胞入侵羊膜腔后升高,且与绒膜羊膜炎及新生儿预后有较高相关性。其中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的试验是IL-6测定。羊水IL-6测定是目前早期快速诊断宫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以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为依据,评价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262例早产儿,全部在7 d内完成磁共振检查,根据MR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分为病例组134例,对照组128例。并对病例组29例患儿进行二次复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局灶性病变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T1加权(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有或不伴有T2加权(T2WI)低信号;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仅能看到DWI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无信号改变。复查结果,局灶性病变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灶消失,二是DWI高信号消失或稍高信号,T1WI高信号,伴或不伴有T2WI低信号;弥漫性病变,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T2WI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DWI异常信号消失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高低混杂信号。(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双胎、代谢性酸中毒、低钙、低氧、机械通气和感染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低氧和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1)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孕期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后低氧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密切关系。(3)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MRI检查,且脑白质信号异常均需要动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激光治疗效果及该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35例因各种疾病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对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时及出生后缺氧、贫血、黄疸、感染、母亲年龄及孕期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头颅B超检查。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评价激光治疗的疗效,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患病早产儿中有27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77.1%。25例患儿接受激光治疗,并分别于术后7~14d及3个月进行随访,治愈率分别为74.1%和92.6%。ROP组出生体重(1144.81±284.83)g,明显小于未发病组(8例)出生体重(1743.75±423.79)g,P<0.01;ROP组胎龄(29.04±2.70)周,明显小于未发病组胎龄(32.50±1.85)周,P<0.01。且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P<0.0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出生后缺氧、贫血等因素在ROP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在伴随各种疾病的早产儿中发生率较常见患病率高,其发病与缺氧、贫血、胎龄和出生体重有关。对患病早产儿进行激光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采取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则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